协同育人视角下中医药文化融入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进校园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协同育人视角下中医药文化融入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进校园的探究

张雪婷

福建省南靖县船场中心小学 福建 漳州 363600

摘要: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而日本人却少运动,中国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地大物博、有灿烂的文化,尤其的中医要文化值得广大科学工作者的研究,今天我们开展协同育人视角下中医药文化融入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进校园的研究意义重大,下面我就这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供老师们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 ;校本课程;育人

引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数据,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2022年日本男性的平均寿命为81岁,而女性的平均寿命更高,达到87岁。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听到这不少人估计会想,日本人这么长寿大概是比较热爱运动的吧,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日本人并不爱运动的,宅男宅女非常多,《柳叶刀·全球健康》曾经有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调查的日本人中,只有40%的人表示有坚持运动的习惯,从而日本也被列入了“最不爱运动的国家”之一。

那么不爱运动,人均寿命却如此之高,这是为什么呢?运动虽说对健康有帮助,但却不是决定因素,这与医疗条件、外部环境、饮食习惯等多种综合因素都有关,特别是日本人的4个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益处,是值得学习的。日本人为什么不爱运动?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本人为什么不爱运动,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国家,在2023年9月17日,日本总务省发布的人口推测统计中显示,日本8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已经超过了10%,而65岁以上老人为总人口数的29.1%。

而中国营养专家洪昭光的营养知识告诉我们健康必须做到,1.有愉快的心情、2适当的运动3均匀地营养4不吃垃圾食品5每天喝两千毫升的水。

本学期,县中医院陈海强院长率领专家组成员多次到校讲课《本草润心》、《本草智慧》等知识,讲解了中草药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及保健常识,让大家增长了知识。

一、总体目标

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旨在进一步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国国粹,让广大中小学生通过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更多的了解中医、感受中医、学习中医、认同中医,丰富卫生健康知识,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中医药健康素养。到20 年底,评选一批县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先进单位,至少有一所学校入选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单位,总结推广经验,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中医药文化校本课程不仅有利于在校园内传承中医药文化,更有利于强化对学生的生命健康教育。各学校在开发中医药文化校本课程中,要保证课程内容编写的专业性与内涵性,安排有中医药基础的师资负责编纂工作,学校驻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安排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配合,进行专业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进行个性化的内容设计。

二、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与多学科融合渗透。

学校应引导全校任课教师参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并鼓励各科教师找到中医药文化与自身所教课程知识的衔接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例如,悬壶济世、杏林春暖、橘井泉香等历史典故可以与语文、品德结合,通过学习历史典故,培养学生与人为善、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技术可以与体育结合,通过练习中医技术,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

三、打造中医药体验活动阵地。学校应建有中医药文化特色教室,选择位置相对安静、进出方便的标准教室,面积应不小于60,具有传授中医药文化和科学知识、展示中医药文化及特色技术、开展中医药实践体验活动的功能,配备多媒体设备,提供中医药文化和科学知识视听文图宣传品。

四、打造中医药长廊文化阵地。建设区域包括但不局限于校园、教学区走廊及楼梯。建设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各届领导人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历代名医名家、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活动的作品或成果等。以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目的,方便全校师生了解中医药、走进中医药,学习中医药文化和养生理念,潜移默化地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后。

在校园内开辟百草园或种植园,选择性地种植适合生长的道地药材,并制作标识牌悬挂其上或立于其旁。标识牌作为一种“名片”,内容应包括药材的名称、形态特征、药用部位、药用价值及地理分布等,便于学校师生进行学习与识记。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栽种、管理、采摘、加工中草药,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掌握种植中草药的劳动技能,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五、打造中医药社团活动阵地。学校应成立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社团组织,如:中医药历史讲解社团、中医药标本制作社团、中草药图谱绘画社团、中草药种植社团等,通过参加多种社团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了解祖国中医药发展历史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并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六、打造中医药饮食文化阵地。“药补,不如食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乎人一生的健康。设有餐厅的学校应在餐厅周边,打造中医药饮食文化阵地,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药膳及功用,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校餐厅应根据节气的变化,制作适宜的汤粥,为学生的健康保驾护航。

七、打造中医药校外宣传阵地。学校应在校门口两侧适当位置建设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宣传栏内容,让学生家长在接送孩子之余即可享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家长的理念,进而辐射影响更多的人。

此外、我们还要成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卫健局和县教体局主要领导担任,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健局中医药管理科,主要负责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统筹协调工作。卫健局中医药管理科和教体局基础教育科要加强沟通联系,共同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落地落实。

加强中医药文化师资队伍建设。依托福建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师资培训班培养部分师资力量。县中医医院要定期安排中医药专家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教师队伍(校医)进行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中医药文化传播讲授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中医药文化基础扎实、教学业务素质精良、具有一定中医药文化教研能力、适应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需求的教师队伍,推动我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高水平开展。

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卫健局对评选为县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先进单位的学校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入选福建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的予补助。教体局针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出台具体细则,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落地情况纳入对局管学校的考核。各学校要将中医药文化列为本校“一校一品"发展目标,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会同“十项育人”活动。将中医药文化宣教工作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让广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体验中医药传统技艺,更多地了解中医、感受中医、学习中医,认同中医,丰富卫生健康知识,提升中医药健康素养。通过学习中医药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崇尚中医、珍爱生命的观念,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努力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通过广泛社会宣传和新闻推营造“学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数据,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2]营养专家洪昭光的营养知识。

[3]福建省下发《本草润心》《本草智慧》两本教材。

作者简介:张雪婷,女,汉族,本科,福建省南靖县船场中心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南靖县小学德育教育。

本文为南靖县小学德育课题:《协同育人视角下中医药文化融入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进校园的研究》研究成果,立项号:Jdy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