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进一步深入实施“微幸福”民生工程的思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无锡进一步深入实施“微幸福”民生工程的思路探讨

郁彩虹

中共无锡市委党校 江苏无锡 214128

【摘要】无锡“微幸福”民生工程是一项致力解决百姓身边事的工作机制,已成为无锡市为民服务实践活动的一大品牌,后续不断优化实施给百姓提供更得的幸福感,需要始终如一地厚植为民服务情怀、持续不断地提升为民服务理念、认真扎实地践行好群众路线、孜孜以求地优化民生办理机制、全方位地严格实施动态监管。

【关键词】“微幸福”  民生工程   深入实施   思路探讨

“微幸福”民生工程是一项解决百姓家门口事、身边难事的工作机制,是无锡市政府真诚回应百姓的“急难愁盼”,打通为民服务的创新之举。它以全体市民“出题点菜”、政府响应督办的方式,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常态化征集市民急需要解决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线索,规范化解决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努力提升宜居质量,致力增进民生福址,聚力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这一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民生工程机制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真诚回应了百姓的“急难愁盼”,切实体现了无锡市政府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大密切了党群关系、官民关系,有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民生利益无小事。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人民幸福之基。民生稳,则人心稳、社会稳。老百姓的幸福度是检验发展含金量的重要标尺。目前,无锡“微幸福”民生工程已成为服务为民实践活动的一大品牌,后续不断优化实施这一举措,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需要从以下主要方面着手:

一、始终如一地厚植为民服务情怀

我们党植根于人民,来源于人民。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之本、力量之源,让百姓幸福始终是我们党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实质上就是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厚植人民至上的为民初心,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就是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坚定不移的为民初心、永不停歇的服务脚步,着眼于百姓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时刻把人民群众摆在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为人民谋福祉、谋福利作为党的价值导向和政绩所在,把人民满意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标准,笃行实干,以饱满的热情聚焦为民服务,解决人民群众所面临的难题,着力疏通人民群众所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为迫切、最为忧盼的民生难题,切实敢于担当、敢于作为,以点滴微幸福不断增进民生之福祉,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职责和使命所在。同时,勇担当、善作为,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将人民群众的幸福利益最大化。

二、持续不断地提升为民服务理念

“微幸福”民生工程的宗旨是为民服务,为民服务的本质是满足百姓需求,对群众诉求提供合理、有价值的回应。这就需要在今后的为民服务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于民至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为了一切人民,创新服务方式方法,为民提供及时、周到、优质的贴心服务。具体而言,就是需要民政、城管、交通、教育、医疗等各个民生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主动听取群众心声、意见和建议,提高服务技能,改善服务流程,用心用情服务,在聚力同心中释放出官方和民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合力回应并满足群众的各种合情、合理、合法诉求,为群众提供规范化、人性化、多元化、高效化、便捷化服务,为群众营造一个安全、整洁、舒适、优雅的生活、生产、工作环境,让群众获得满意的同时,收获额外惊喜和真诚感动。

三、认真扎实地践行好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一直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其宗旨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根本上为群众谋幸福。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实践主体,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民心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党的伟大事业的成功,需要从广大人民群众中集聚力量,团结其力量来共同完成。人民群众处于社会实践最前沿和第一线,对实践变化的感知感受最敏感、最深切,只要深入基层群众,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会豁然开朗、得到答案。人民群众也是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阅卷者。衡量党的工作优劣要把人民群众是否认可、满意、赞成、高兴作为“标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顺应民心、回应民意,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微幸福”民生工程主动吸纳民意共同进行社会治理的工作模式与总书记的这一要求正相契合。下一步在无锡“微幸福”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党员干部都要继续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就需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微幸福”民生工程的全部活动中,通过网上网下方式,深入民众中去了解其所需所想所盼,从而制定出来自群众、顺应群众意愿、符合群众利益的好政策好制度。当前,走好线上线下群众路线,广泛倾听人民群众的意愿,不能坐而论道、闭门造车、流于空想,更不能脱离群众的实际感受和诉求意愿,一厢情愿地任性蛮干,要带着职责、感情和问题下基层,把握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从人民群众的亲身实践中获取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源泉和灵感,从其急难愁盼中找到工作办法和突破口,从其喜怒哀乐中检视我们的工作,把准群众脉搏、精准服务群众,满足百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帮助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真正了解其困难问题,将其“关键小事”当作自己的“心头大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其所想所愿所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无锡“微幸福”民生工程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践行群众路线的一大重要实践探索。当前,在线下践行好群众路线,需要将群众工作融入日常、抓在平常,做到“进百家门、知千家情、办万家事、解亿家忧”,为化解基层矛盾、破解基层难题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将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难事办妥。在线上践行群众路线,需要懂得群众在哪里,工作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的特点和规律。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党员干部了解群众、听取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党员干部要经常上网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其问题和意见,听取其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其关切,为其解疑释惑,通过“屏对屏”“键对键”“面对面”等方式,形成“网上用心听民意、网下用力解民忧”的良性循环,画好网上网下最大同心圆。总之,要通过践行线上线下群众路线,厚植万家忧乐在心头的人民情怀,始终围绕群众意愿谋划工作,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紧贴群众需求听“民声”、惠“民生”,紧扣群众“急难愁盼”,从打基础利长远的角度,顺应民心、固优补短,出实招求实效,克难攻坚,走深走实群众路线,继续更加用心用情用力积极推进“微幸福”民生工程,以“办好一件、带动一线、温暖一片”的方式,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将点点滴滴“微幸福”汇聚成无锡民生大福祉。

四、孜孜以求地优化民生办理机制

(一)不断拓展征集渠道。继续以“全天候为民服务”为宗旨,全天候、常态化接受市民“点菜出题”。除了需要继续沿用以往的征集渠道外,还要聚焦12345热线、“微幸福”民生工程、“市长在线·民声留言板”等渠道反映较为集中的诉求,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既着眼当前,又放眼长远,积极研究谋划,不断梳理完善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使入选的民生事项能够体现并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痛点和难点问题,覆盖城市品质、宜居环境、公共安全、交通出行、一老一幼、教育医疗和文体惠民等领域,从而使幸福民生服务项目更接地气、更有分量、更受欢迎。

(二)优化协同办理机制。目前,“微幸福”民生工程解决的民生事项大多在属地建设部门的推动下就能够较好完成。后续各级工作专班需要定期梳理群众诉求建议,研究确定重点督办事项,着重梳理一批久拖不决、有难度的事项,特别是要协调处理好权属有分歧的事项,强化事项办理的跨部门审批衔接和协同处置,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现实难题。同时,依法依规简化办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打造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口啤好的精品项目,总结出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出一些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加强协同推进,持续做优打响无锡 “民心工程奖” 和“微幸福”民生工程品牌。

(三)提高工作成效和服务质量。近年来,在“微幸福”民生工程实践中,各责任单位在解决百姓“微诉求”的同时,还紧扣百姓实际需求,以一带多解决了一大批诸如停车、晾晒、充电等民生难题,有效消解了一大批老旧小区百姓的安全隐患,还对体育场所、公园游园等地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提标升级,提高了“微幸福”民生工程品质。后续各级工作专班需要从小处着手,往深处抓实,持续提高服务工作标准,在坚持办理数量不减的同时,聚焦民众更高、更深层次需求,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深化工作内容,既破解百姓“眼前的烦恼”,又为群众新增“额外的幸福”。同时,结合民生服务开展“十百千”行动,更大力度办好“微幸福”民生工程和“民声留言板”,加强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的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闭环化落实,以实际行动强化为民服务质量、兑现民生承诺。

五、全方位地严格实施动态监管

目前,“微幸福”民生工程在事项办理过程中已经实施了可视化追踪系统,主动向诉求人公开事项解决方案、办理进程,自觉接受市民监督。后续可以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等开展现场调研走访,动态掌握工作进程,对办理结果进行实地复核,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媒体的监督作用。同时,可以尝试通过季考、年考来督查重点事项的办理进度和办理质量,以定期考核和接受群众投诉监督等方式来督促责任单位履好职尽好责,确保百姓诉求得到及时有效回应,确保民生工程建设质量过硬、百姓满意。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永远在路上,“微幸福”民生工程需要无锡各级党员干部着眼于群众的“急难愁盼”,时时用力、处处用情,协同发力解决民生领域的“点、线、面”问题,努力提升宜居质量,致力增进民生福祉,聚力优化发展环境,更加用心用情用力地“办好一件、带动一类、温暖一片”,以一个个“微幸福”事项构建起“大民生”工程,用民生事业的点滴进步拼织出百姓幸福生活的秀丽图景。

作者简介:郁彩虹(1970-),女,江苏泰州人,江苏省无锡市委党校决策咨询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与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