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需求管理办法规范采购单位需求编制研究

/ 2

全面落实需求管理办法规范采购单位需求编制研究

作者:李国江、于洋、刘晓凤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采购服务中心

采购需求管理办法明确采购单位对采购需求管理负主体责任,组织采购需求编制、审查、对接、监管等工作。目前需求编制存在格式不规范、技术经济要求不合理、经费测算不精准、技术参数不明确等突出问题,通过梳理分析,采购单位在需求编制的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下方面。

一、技术要求应符合客观需求。技术要求应当对采购标的性能、材料、结构、外观、安全,或者服务内容、标准等功能和质量的要求作出明确,研究论证技术要求时应当特别注意:①功能目标应当符合现实需要。既要满足目前需求,又能兼顾未来发展需要,设置必要的功能冗余,又要考虑经费概算和实际需求,防止一味追求先进性,推高预算,避免功能浪费;②标准规范应当优先选用。对于存在军用标准、国家标准的,应当优先选用军用或国家标准,如不能满足实际功能需求或者没有对应的军用或国家标准,应当重点考虑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其他标准规范,仍然不满足要求的,应当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组织论证,研提符合实际需求的需求参数;③服务类项目应当明确服务的内容、标准、期限等具体要求;④验收标准和方法不能忽略,对于物资类项目,质量验收是产品交付前的最后一道质量关口,在需求制作阶段该应当对验收的方法、标准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在招标过程中对外公开,防止部分供应商低价揽标、以次充好、蒙混过关。对于服务类项目应当明确服务标准,制定符合服务项目特点的节点验收、过程验收等方式,明确相应验收标准和方法。

二、经济要求应考虑综合成本。经济要求包括采购标的数量、交付时间和地点、付款条件、包装和运输、打码贴签、售后服务等内容,在技术要求提报时应当重点关注:①交付时限应当以合同签订时间为起点向后推算,如合同签订后90天内,因招标过程的不确定性,一般不宜直接要求到某月某日前交货;②交货地点应当在有限范围内明确,既要满足保密要求,不透露单位具体位置,又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合理设定范围,以便供应商计算运输成本;③运输方式重点明确运费承担主体,一般建议由供应商送达指定地点并承担相关费用,减少货物运输过程风险,按照规定由需求单位运输的,应当明确运输方式和运输包装要求,如水路运输应当明确货物的防湿防潮处理要求,铁路运输应保证货物满足铁路的装运条件等;④质量保证期应当合理,质保期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保证和供应商报价,过短的质保期,难以发现产品质量缺陷,过长的质保期,供应商会将成本叠加到产品报价中,两种取向都不符合采购单位利益,因此质保期要适度,一般建议采取市场、行业的通行做法,这样既能暴露产品缺陷,又能控制合理报价;⑤售后服务要复核产品使用场景。应当根据产品特点和使用场景,提出售后服务要求;⑥付款条件应当考虑双方利益。预付款适用于产品金额大、生产周期长、企业需要垫资比例高的项目,预付款比例一般不超过合同金额的30%。

三、参数设置应明确清晰适当。技术参数是采购需求的核心要求,技术参数决定了产品的性能特点。技术参数设置重点考虑几个方面:①技术参数设置应当符合国家和行业强制性标准,以及相关业务领域军用标准和指导性文件,以满足采购单位当前需求,适当考虑未来发展需要为基础,过高的技术参数可能会减少竞争、抬高产品价格,造成资源浪费,过低的技术参数无法满足使用需求;②技术参数应当满足招标要求,清楚明了、表述规范、含义准确,要将设计规范、任务书等对产品的设计要求转换成可量化、可评审的招标技术参数;③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通过意向公开、需求调查、专家论证环节,吸收各方合理建议,将风险隐患点消除在需求生成阶段,减少采购阶段的质疑投诉,提高采购效率;④标准化技术参数。常用产品技术参数应当参考技术参数库、市场主流产品的技术参数,优先引用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

 四、经费测算应多方调查核实。经费预算一般可以通过历史采购结果、行业部门发布的价格数据、向特定供应商市场询价等方式确定,这里应重点考虑以下方面:①经费预算测算应当与产品技术要求相对应,技术要求决定产品的品质,最终反映在产品的价格中,因此应当选取技术参数相当的产品价格作为参考;②参考历史采购价格时,应当考虑时间跨度对产品价格的影响,例如信息化产品更新快,价格一般逐年降低,且下降幅度较大,历史采购价格参考性较低;③采用市场询价方式测算价格,应当考虑采购周期、产品的批量、售后服务要求、运输费用等综合成本,在市场价格基础上适当留有余量;④参考历史审价结果时,应当充分了解产品的一致性、原材料价格变化、专项费用的构成等综合因素。

五、需求编制应符合规范程序。规范的编制程序是做好需求的重要保障,有效防止需求编制不准确、技术参数设定不合理、编制时效性低等问题,纠正预埋不合理技术参数、设置非必要的倾向性指标等限制竞争、恶意排他性条款。具体来讲应当注重以下方面:①要有专职部门和人员负责。采购需求应当由采购单位需求部门牵头实施,也可以由采购单位领导指定专人或者专项工作小组承担。具体负责人应当熟悉采购需求编制的法规政策,能够协调采购单位、供应商、采购专家等各方主体,按照职责分工和

程序规定编制需求参数;②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组织需求编制。按照研拟初步需求、公开采购意向、编制详细需求、组织审查把关、对接采购服务站复核完善的程序组织实施。这里应当充分发挥意向公开的积极作用,在符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广泛征集供应商的参与意愿和意见建议,根据反馈意见情况完善采购需求。编制详细需求时,市场调查不能被忽视,防止仅依据个别供应商提供的参数标准拟制技术需求,应当成立3人以上的小组进行市场调查,充分了解市场主流产品相关情况;③重点采购项目应当组织需求专项论证。充分听取专家意见,重点论证需求参数的要素完整性,表述准确性;资格条件和参数设置的倾向性、排他性;技术要求、经济要求和实施意见的合法合理合性。参考论证意见调整完善采购需求;④积极与采购服务站对接,争取专业人员指导。充分利用采购服务站专业人员的力量,指导采购单位需求编制。通过对接采购服务站复核完善的程序,解决编制过程的中疑难问题;⑤需求提报应当及时。采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提报采购需求,及时处理采购管理部门、采购服务站等单位的反馈意见。

 六、监管责任应严格有效落实。采购单位应当落实党委管采的要求,将采购需求管理作为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需求形成过程和实现过程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一是加强需求编制人员的思想教育。采购需求编制的质量直接影响采购组织实施阶段和最终采购产品,让采购需求制定人员充分认识需求编制的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廉政教育,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制度,防止需求编制过程出现违规违纪、滋生腐败的问题出现;二是制定适合本单位任务需求的管理措施。采购单位应当依据需求管理办法等法规规定,制度本单位需求编制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职责权限,把好需求编制的内控关;三是需求编制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应当党委研究决定。涉及采购预算、核心参数设置等重点事项,应当由单位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建议,防止暗箱操作;四是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巡视巡查、审计部门监督,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主动报备必要信息;五是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主动接受单位内部人员、供应商、采购机构等单位和人员的监督,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对反映的问题线索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