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

李春龙1  王兴凤2

1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校  404505

2重庆市云阳县黄龙初级中学 404500

摘要:由于社会对信息化的需求,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信息技术课应该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心理的知识并结合教师个人实践把创新教育引入课堂中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信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兴趣;实践

《普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倡导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样这也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在信息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

一、创新能力的涵养和范畴

“创新能力”的实质内涵和范畴。“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新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创新是以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激发为实施为手段,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发现和认识新的知识、事物、方法的精神。

二、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激情

(一)创设学习的新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信息技术教学也同样渗透着创新理念。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常常带有新奇,让学生感觉到新鲜、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会积极探索,思维的活动才得以启动运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我们要讲述新课或重点难点的引入时,我们也可以使用下面这种方法。在讲授必修中“信息获取”的内容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全班同学分小组在国庆节出去旅游,每个同学的旅游经费是一定的,请各个小组制定一份旅游计划。这个情景任务一提出来,整个班立刻沸腾起来,各个小组的同学纷纷商量讨论起来,大家还上网寻找相关的旅游信息。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制定出一份份富有特色的旅游计划出来后,教师再与同学们一起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体验和总结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样通过创设情景来安排这节课,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学生制定的旅游计划有的非常有意思,比如有小组就制定出“自行车自助游”这样特别有创意的计划,真是整节课都闪耀着智慧和创意的火花。

实践证明: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的的思维和活动才会变得活跃,就会产生积极探求新知识的强烈动机,较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结合学生实际,引发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在学习时,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们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继而才会使它们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感情激励工具。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我在讲授修饰PowerPoint幻灯片时,设计了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学习目标,让同学们自选感兴趣的学习任务,要求有图文混排结构、艺术字标题、配色方案符合审美等。利用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手段,通过让学生亲自制作,培养动手的能力,进一步了解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打破传统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习惯思维是学生们思维方式的一种惯性,致使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敢想、不敢改、不愿改,墨守成规,大大的阻碍了对新的事物发现和学习。因此我们必须要使学生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敢于打破常规去思维 ,敢于独立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发现新的有用的知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其网络、多媒体、人工智能特性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又为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特别在满足学生个别需要、动手实践解决问题方面比其他的学科更具有突出的优越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然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寓于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教学中。而在创新思维中发散思维是其中最重要的,他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质疑问题,鼓励学生打破习惯思维定势,摆脱习惯的束缚,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启发学生的多侧面、多角度思考完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火花。

四、培养学生实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思维实践的过程,实践能力是创新的基础,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内容大多为应用性知识,记忆理解都需要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为学生创建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积极学习的动力。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学生在制图过程中,会有不断的新发现,提高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具有视觉刺激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要使学生们的精力都集中在真正的主题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并且会使教师和学生会的学多出自自发行为,使其更有创造性。也有效的显示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又能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识别问题,并探索出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接收知识的容器,一味的往里灌输知识,结果使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性的发展降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教学的多样性,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为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教学。在信息教学中不管用哪一种教学模式,都应该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好信息技术的责任感交学生。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他所反映的是创新主体是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技巧和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要集中体现出资源的获取、信息的加工、知识综合运用的以及成果的表达能力上。信息技术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模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一般采用:教师教授演示、学生操作练习、教师总结评价。这样的教学无创新可言,只能让学生形成定势思维,抑制学生的创新的欲望和动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 1 ]戟峰. 教育技术进入信息化发展新阶段[M]. 中国电化教育. 2000. 3[ 2 ]

[ 2 ]张秀英. 世纪回眸- - 从媒体的演变看电教的发展[M ]. 中国电化教育. 1999. 10[ 3 ]

[ 3 ]田屹. 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 J ]. 教育技术中心. 2004 - 10 - 24[ 4 ]

[ 4 ]任长松. 探究式学习: 18 条原则[M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年第1、2期

[ 5 ]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6 ]柳栋. 网络教学的定义[ S]. 惟存教育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