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蜂巢型理念在高原山区电网工程机械化施工装备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分布式蜂巢型理念在高原山区电网工程机械化施工装备管理中的应用

余游

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51

摘要:顺应电网基建工程大力推行机械化施工的发展趋势,落实国网公司“机械代人、机械减人”的要求,切实压降电网施工的安全风险,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在近几年大量引进了各类机械化装备,新增大型装备1700多台,小型设备以及工器具一万余套。为管理好各种类型的装备和数量众多的工器具,解决在高原山区因海拔、气候、环境、交通等不利因素给机械化施工带来的各种难题,公司应用分布式蜂巢型组织结构和管理思维,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开发装备管理系统,创建了一套适用于高远山区机械化施工装备管理的新模式。

1.分布式蜂巢型组织模式的浅析

1.1蜂巢型组织和分布式的概念

依据生活常识,蜂巢的群体结构即是每一只蜜蜂个体各有分工,自发维系着整个蜂巢;而蜂巢作为一个整体,汇集了众多个体的思维。蜂群神奇之处在于看似没有一只蜜蜂被控制但是都能朝着同一个既定目标独立完成工作,一旦出现状况,个人和群体也会产生快速响应和行为变化;如同蜂群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始终有条不紊地控制着整体。这是群体共同做选择的一种现象,由许多独立单元高度连接而成的一个活系统。由人构成的“蜂巢型组织”就像依靠成千上万个发条共同驱动的并行系统,来进行各类生产和自我维持。

蜂巢型组织,是指在生态价值圈层中,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组织,是基于战略目标一致性和利益趋同性而构成的联盟。该类型组织是为某一特定的目标或是项目形成的跨组织联盟,具有突出的稳定性和抗弯曲能力。

所谓分布式,概念来源于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算法,研究的是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把这些分配给多个计算机进行处理,最后把多个计算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当计算机的程序和数据通过网络分布在多于一个的计算机上时,就成为了一种典型的“分布式”应用。

1.2分布式蜂巢型组织的优势

分布式蜂巢型组织具有去中心化、强化合作和适应变化的特点,在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优势:

组织模式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蜂巢型组织的架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相对统一的各个次级单位组成;每个单位具有自治特质,当遇到市场需求或是目标发生变化时,相关次级单位也会随之变化。

蜂巢型打破单一的企业垂直型、金字塔管理模式,在多维度矩阵式结构中,建立了一个紧密围绕具体需求与服务的团队体系;各个次级单位作为相对分离和独立的功能型单元,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关系,建立起一种横向的高效信息交互机制,强化不同个体之间交流合作、互通有无,从而促进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机械化装备管理新模式的创建

2.1建立统一管理平台

为适应电网工程大规模开展机械化施工的发展趋势,解决在高原山区施工带来的装备资源散、使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为此,公司建立了电网工程施工装备的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对众多机械化装备的资源协调、科学调配、信息互通和规范管理,形成了一套“前端个体”与“后方中心”联动的管理体系。平台整合了机械技能人才和装备维修保养资源,引领新型机械化装备的引进和应用,逐步形成统一、规范地施工装备调配管理模式,实现各类机械化装备在工程项目现场的高效运转。

2.2组建专业团队管理体系

遵循损耗最低、效用最大的原则,引用蜂巢型组织结构的去中心化模式以及扁平化管理思维,对机具装备的调配转移、维护保养、返场作业等环节无需再进行集中处理,突出平行化管控,实现过程管理的优质和高效。

对装备平台配备150多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专业化队伍,设置了安全技术、检修试验、市场经营、综合管理等管理科室以及设备、工器具、建安机械、封网、索道、运输、库管、力学试验这八个技术班组,负责常态化运营管理该平台的各项业务工作。

2.3开发施工装备管理系统

以往对施工装备调运管理中,对众多机具进行详细的出入库登记管理往往是一大难题,很多单位仍然是依赖各种电子表格进行传统的手工记账,缺乏中间过程的跟踪管理;还可能存在台账登记内容重复的问题。对于机具检验管理上还需进行人工梳理,费时费力还易耽误检验周期,并且各类装备的技术参数很难做到精准对应和快速查询。在对工程项目开展施工装备支撑服务时,因承租方无法及时查询各类设备状态信息而带来工作被动、导致装备调配无法实现高效管理。

基于上述问题,为实现机械化装备的高效“调、运、转”,有效提升对工程项目现场的支撑服务,促进企业施工装备数字化转型,公司开发建设了施工装备数字化管理系统。

3.施工装备规范化管理

3.1施工装备时效性数据管理

管理系统具备装备库存、适应状态、地域分布等静态管理功能,还能满足自动监控有无购置设备的需求、调度调拨的需求、检测大修的需求、报废的需求,实现预防性和计划性相结合的管理目标。

施工装备分层级集中管理,系统采取分级管理、集中汇总设计模式,支持行业客户多层管理要求,下级机构数据可通过系统提供的自动汇总功能,自动向上级汇总设备数据,各级分支机构能及时掌握本部及辖内所有设备状况。

3.2发挥新型管理模式效能

1)监测实时状态,增强装备运转可靠

公司后方职能人员运用管理系统,实时获取大型的机械设备运行数据,可对比生产厂商提供的装备运行正常值,准确判断出当前状态是否异常;还能通过查询设备以往的维保记录,制定下一次维护保养时间和内容,通过系统发送报文提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做到提前备料按时维保,以确保装备工况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有效增强了施工装备运转可靠性。

2)监管操作行为,保障装备人员安全

后方职能人员通过管理系统能够在线监管现场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操作记录,及时发现和纠正一些错误、不规范的行为;还能在系统中设置一定的设备运行参数边界条件作为判据,用于提示现场人员当前装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对于一些常见误操作,则可通过告警和制动来确保装备和操作者的安全。

3)远程诊断故障,提升装备维修时效

后方的检修人员通过管理系统直观获取到施工装备产生的故障数据,结合现场操作人员反馈的信息可准确地判断故障点;通过调取管理系统中存储的机械控制回路、电气原理图等技术资料,并利用在线视频会议功能联系厂商,实现对设备故障的远程诊断,有效支持现场人员的维修处理。这样对于一般性小故障就无需公司后方派人费时费力地赶到项目施工地点进行处理,从而节省时间成本和人工差旅费用,提升机械装备的维修时效性。

4)科学调配资源,促进装备高效利用

一方面可依据项目施工进度和工期状况来作一定计算分析,合理调配后方的机械装备、工器具以及操作人手;另一方面,从整个公司层面而言,通过计算和对比各个工程项目施工装备的利用率,得出机械利用率台账,准确调减某些项目的资源配备,从而减少闲置情况,促使施工装备的高效利用。

5)对比分析数据,支撑装备投资决策。

基于管理系统产生的各项数据和应用记录,可分析各类装备尤其是一些大型机械的工作时长、维保成本、故障发生率、运行能耗情况、检修难易程度以及设备操控的安全性、实用性、舒适性等信息,对比得出不同品牌、型号装备的性价比,从而为公司以后在机械化装备的采购选择上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

结语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以及“西电东送”战略的深入推进,以中国西部为主的清洁能源省份不断上马各类超特高压电力工程项目,相应的施工体量以及安全进度压力也与日俱增。为此,大型输变电工程建设在大规模开展机械化施工阶段,应用分布式蜂巢型理念和配套的管理系统,能实现对各类机具设备的高效调配运转,从而减少人力劳动强度,有效提升工程进度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

[1]吴若心,田烨珣.输电线路基础机械化施工技术经济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8):85.

[2]任志刚,郑义斌,于春辉,等.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管理与控制[J].山东电力技术,2019,46(11):64-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