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准孔的自动化装配系统自适应制孔定位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基于基准孔的自动化装配系统自适应制孔定位方法

王振明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89

摘要: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自动化装配系统的广泛应用,制孔定位作为其中重要环节,面临着精度不高和效率低下等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准孔的自适应制孔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基准孔的检测和目标孔的匹配,实现了装配系统的定位精度自动调整,从而提高了装配过程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旨在探索一种可行的自适应制孔定位方法,为自动化装配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动化装配系统;基准孔;制孔定位;准确性

引言

近年来,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自动化装配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制孔定位作为自动化装配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仍然存在定位精度不高和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准孔的自适应制孔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基准孔的检测和目标孔的匹配,能够自动调整装配系统的定位精度,提高装配的精确性和效率。本文旨在为自动化装配系统提供一种新的定位方法,推动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发展。

1.基准孔的定义和在装配系统中的作用

1.1基准孔的定义和特点

基准孔是指在装配过程中用作参照的固定孔。它具有几个重要特点:基准孔通常具有精确的尺寸和位置,并且与其他孔相对位置固定。基准孔的形状和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测量和检测。此外,基准孔的制造工艺稳定可靠,能够保证装配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装配系统中,基准孔的作用是作为装配准则,通过与目标孔进行匹配,实现装配件的定位和精确定位。基准孔的定义和特点使其成为自适应制孔定位方法的重要基础,通过检测和利用基准孔的信息,可以实现装配系统的自动化、精确化和高效化。

1.2基准孔在装配系统中的作用

基准孔在装配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作为装配准则,为装配过程提供参照依据,确保装配件的精确定位和组装质量。基准孔能够通过与目标孔进行匹配,实现自动化装配的精确定位,提高装配效率和准确性。此外,基准孔的设计合理且稳定可靠,能够保证装配系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基准孔还可以在后续的测量和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用于验证装配结果和质量控制。基准孔在装配系统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定位精度和装配质量上,还促进了装配过程的自动化、标准化和优化。

2.自适应制孔定位方法

2.1基准孔检测

基准孔检测是自适应制孔定位方法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其目的是通过对基准孔进行检测和识别,获取其位置和特征信息。需要选择适当的检测手段和设备,如传感器、视觉系统等,以实现对基准孔的精确检测。利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技术对获取的图像或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出基准孔的关键属性,如位置、形状、尺寸等。通过与预设标准进行比对,确定基准孔的准确位置和特征。基准孔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制孔定位步骤,因此,正确选择检测手段并优化检测算法是保证自适应制孔定位方法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2.2目标孔匹配

目标孔匹配是自适应制孔定位方法中的另一个重要步骤。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基准孔的位置和特征,对待装配的目标孔进行自动匹配。需要利用传感器或视觉系统等获取目标孔的位置和特征信息。将目标孔的数据与基准孔的数据进行匹配,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通过比对匹配结果和预设标准,判断目标孔是否与基准孔相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可以进一步确定目标孔的精确位置和姿态,为后续的装配过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目标孔匹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完成精确定位和高质量装配非常关键,因此,在目标孔匹配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匹配算法和优化策略,以达到良好的匹配效果和装配结果。

2.3定位精度调整

定位精度调整是自适应制孔定位方法的关键步骤之一。当基准孔和目标孔匹配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定位误差。定位精度调整旨在根据匹配结果和误差情况,通过自动调整装配系统的参数或进行修正,以提高定位精度。调整的方式可以包括微调基准孔或目标孔的位置和角度,调整装配工具的工作模式或力量等。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调整效果,并与预设精度标准进行比对,不断优化调整策略,使装配过程中的定位误差最小化。定位精度调整的目的是使装配系统达到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装配件之间的良好匹配和质量,提高整体装配效率和可靠性。

3.自适应制孔定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3.1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

定位精度不高是自适应制孔定位方法中可能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造成定位精度不高的原因可以包括传感器误差、环境干扰和装配件变形等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提高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选择高精度的传感器,加强传感器校准和维护,降低误差和漂移。(2)优化算法和参数设置:对匹配算法和定位参数进行优化,提高匹配准确度和位置修正的效果。(3)引入补偿措施:通过温度补偿、应力分析、材料选用等方式,减小环境对装配件造成的影响,提高装配位置的稳定性。(4)加强质量控制和验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装配结果进行检验和验证,及时调整和纠正定位误差。

3.2效率低下的问题

自适应制孔定位方法中可能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效率低下。造成效率低下的原因可以包括算法复杂度高、实时性不佳、数据处理速度慢等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优化算法和数据处理:通过优化匹配算法和数据处理流程,减少计算和处理时间,提高定位速度和效率。(2)并行化处理:利用并行计算的技术,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并同时处理,提高系统的并发性和处理速度。(3)硬件升级:配置更高性能的硬件设备和处理器,提供更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加快数据处理和运算速度。(4)增加预处理和优化步骤:通过预处理和优化步骤,快速确定候选解,并减少不必要的计算或运动规划,提高效率。

3.3其他潜在问题的预防与解决

除了定位精度不高和效率低下外,自适应制孔定位方法可能还面临其他潜在问题,如装配件变形、噪声干扰、系统可靠性等。为了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设计优化:通过合理的装配件设计和结构优化,减小装配件变形的影响,提高系统稳定性。(2)噪声抑制与滤波:采用合适的传感器和滤波技术,抑制环境噪声干扰,提高测量信号的可靠性和精确性。(3)系统备份与冗余:增加系统备份和冗余机制,确保系统在故障或异常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4)故障检测与检修:建立故障检测与排除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故障,保证装配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5)监控与反馈:加强对装配系统的实时监控和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系统参数,确保装配质量和可靠性。

结束语

自适应制孔定位方法是在自动化装配领域中的重要技术,通过基准孔检测、目标孔匹配和定位精度调整等步骤实现精确定位。然而,该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定位精度不高和效率低下。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解决策略。通过优化算法、提升硬件性能、增加预处理步骤等措施,可以提高定位精度和效率,同时预防和解决其他潜在问题。

参考文献

[1]崔海华,漏华铖,田威等.轨道式爬行机器人制孔基准的视觉高精度定位[J].光学学报,2021,41(09):179-188.

[2]张浩伟,陈文亮,王珉等.基于冗余基准孔的轻型移动制孔系统定位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21,32(22):2697-2704.

[3]漏华铖.面向制孔机器人定位基准的三维视觉测量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4]张浩伟.基于基准孔的自动化装配系统自适应制孔定位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5]张太恒.纹理边界引导的复合材料基准孔精确定位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