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推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3

文化创新推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张婧 卢秋野

沈阳建筑大学国际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一致,推进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提升综合国力,并不断提高文化自信,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文化创新是推进文化建设的核心环节,推进文化创新有利于激发文化对于经济领域的反作用,为经济发展赋能。辽宁省作为共和国长子,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双向驱动,推进文化创新,助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新;文化建设;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1]]文化创新是指将创新意识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通过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双向驱动,不断挖掘文化领域中的经济元元素。创新是第一动力,是新发展理念中关键内容。文化创新能够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的关键所在,文化创新是推进辽宁经济发展的有效抓手。

一、辽宁省文化创新的的资源优势

辽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着雄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应运而生,辽宁作为中国古代清朝的发祥地,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沈阳和抚顺为例,就有着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美誉,同时沈阳市拥有中国三大故宫之一沈阳故宫,这为辽宁省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辽宁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都肩负着自身的职责与使命,在党的领导下辽宁不断书写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奋斗史,在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概括为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即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既具备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共性,同时也具备辽宁自身的特点,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拥有着相应的纪念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一八历史博物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雷锋纪念馆等,在雄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辽宁本土特色的精神文化如郭明义精神”“罗阳精神”“新时代辽宁精神[[2]]不同阶段的文化资源构成辽宁文化谱系,充分展现出了辽宁人民饱满高昂的精神风貌,丰富的辽宁文化资源是推进辽宁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推进辽宁文化创新的动力,立足于辽宁省丰富的文化资源能够不断推进文化创新,以文化创新推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以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双向驱动推进辽宁文化创新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抓手,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目的,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标,同时将文化赋予经济价值,从中获取利润。文化事业是指通过公益性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多以公益性质存在,不以盈利为目的。[[3]]以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推进文化创新,有利于增强辽宁文化活力,增强文化竞争力。

1.深挖辽宁文化资源时代价值,助力辽宁文化事业向好发展

辽宁具有雄厚的文化资源,多数文化资源以博物馆、展览馆等形式进行展示,彰显辽宁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尤为重要。一是将辽宁精神与中国精神完美契合,辽宁精神是辽宁是文化资源的抽象凝练,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为表述语的新时代辽宁精神,[[4]]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是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具体展现,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是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辽宁各地的文化资源是辽宁精神的生动展现,通过深刻挖掘辽宁文化资源深厚的时代意蕴,以创新意识、创新手段赋予辽宁文化资源的时代活力,增强辽宁文化资源的吸引力,通过优化各类文化资源挖掘、讲解、展示,不断增强文化资源的辽宁特色和时代特征。

2.赋予辽宁文化资源经济价值,助力辽宁文化产业高质发展

文化产业能够有效推进辽宁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辽宁富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政策优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实现辽宁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以辽宁现有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形成独特优势文化产业园,制作别具特色的辽宁文化文创产品,同时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积极搭建产学研一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推出辽宁省精品文化项目,逐步形成具有辽宁特色的文化品牌,同时打造多点文创园,以文化创意园区彰显辽宁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赋予新时代文化活力,充分发挥文化的反作用,吸引更多的资源和人才进行集聚,凝聚智力支持,为辽宁文化产业创新注入活力。在文化产业创新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与新时代的时代要求和时代价值相契合,推进辽宁文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为辽宁文化建设提供新动能。

3.推进辽宁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发展协同,提升辽宁文化竞争力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二者存在着相应的联系,文化事业是为文化产业的的发展提供文化资源,文化产业通过获取利润推进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辽宁省作为文化大省,在推进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向协同作用,以创新观念推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有机融合。一方面通过搭建惠民文化平台,积极宣传辽宁独有的文化资源,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辽宁文化资源,提升辽宁文化知名度;另一方面在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将文化资源赋予经济内涵,同时坚持文化创新与资本运作有机融合,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创造出更多具有文化产业,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长夜模式,通过完善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更好推进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辽宁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良性活动与协同发展。

三、以文化产业推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

1.完善文化支持政策,拓宽文化创新渠道,推进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融合

文化创新需要完善的政策加以支持,辽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当中具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通过完善各项政策,能充分拓宽文化创新渠道。

第一,加大惠民文化政策,提升辽宁文化吸引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文化深入民心能够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对文化创新的热情,通过不断完善各项文化政策,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改革,不断增设图书馆、展览馆、文化公益广告、文化创意园,使人民群众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辽宁文化的滋养作用,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能够提升优秀文化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将人民群众的力量汇入到文化创新过程中,不断拓展文化创新的主体。同时,不断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政策对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在资金等方面的仿佛,鼓励文化企业生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不将文化元素不断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无论是衣食住行都体现着辽宁文化特有的底蕴,通过构建不同形式的文创产品,不断提升文化的吸引力。通过各类政策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刺激,一方面,使本地区的人民群众感受的辽宁文化的亲切感,更好的宣传本地区的文化,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提升辽宁文化的吸引力,将辽宁文化赋予新的时代价值,吸引各地区的人们,充分激发辽宁文化的经济效能,提升文化的竞争力,使人们为辽宁文化的传播使者,不断拓宽文化创新渠道。

第二,完善媒体宣传机制,拓宽文化创新宣传渠道。文化创新最终是为了推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媒体宣传是宣传文化创新的最重要手段,所以需要构建线上+线下”“官方媒体+自媒体的宣传渠道,不断完善宣传机制,制定完善的宣传政策,一方面增强宣传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不断增强宣传的时效性,同时互联网已经完全融入到人民群众群众的生活中,通过互联网、自媒体等手段向人民群众宣传文化创新产品,能够使人民群众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文创产品,同时感受到辽宁文化事业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通过构建立体多维的媒体宣传渠道,在宣传过程中,不断推进文化创新产品实现价值转化,从而刺激越来越多的人们进行文化创新,不断丰富各类文化产品,增强辽宁文化软实力。同时完善的媒体宣传机制能有效拓宽宣传渠道,能够刺激文化创新的发展,提升文化创新的活力和动力。[[5]]

第三,完善文化融合政策,构建文化+经济的模式。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容之一,辽宁文化资源中蕴含着大量的经济价值,如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留下的红色文化资源,勾勒了辽宁红色旅游路线,通过完善宣传政策、鼓励文化挖掘政策、文化创新政策,通过文化创新对文化资源进行包装,将文化元素融入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增强文化的经济价值。同时加大资本要素投入,通过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实现各类创新资源流入文化创新市场,通过完善文化创新制度和经济政策,发挥资本资源的催化作用,使各类文化产品流入市场,并产生经济效益,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互通与融合。另外,要充分增强区域文化资源创新能力,辽宁各地拥有着自身的文化资源,各地区要充分发挥自身文化优势,推进文化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不断形成多核心的文化+经济融合中心,从而形成文化创新合力,既拓宽了文化创新渠道,同时提升了辽宁文化软实力,助推辽宁软实力发展。

2.完善人才鼓励政策,凝聚文化创新智力支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整合区域科教资源,激发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文化创新必须需要人才加以支持,人才、科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国民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进辽宁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实现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一方面,辽宁具有大量的高等院校,高等院校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同时辽宁制定一系列人才吸引制度,留住人才,积极推进一系列人才在辽宁落户、开花、结果,为辽宁文化创新,从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另一方面,辽宁通过打造科创城、科创教育基地、国家级科创中心、科技城,形成文化创新产业集聚和人才创新策源地,既为辽宁文化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形成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同时良好的文化产业创新和集聚能够有效的推进辽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不断提升文化创新服务水平,形成经济文化协同发展。创新文化能够激励辽宁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通过强化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培育与成长,打造更高水平的文化创新平台,推进文化资源从分散走向集约,从集约走向精品,通过各项绿色通道完善各项文化创新服务水平,以文创新推进产业创新,实现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不断形成文化产业创新下的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网络经济、文化经济,提升辽宁经济的时代活力,同时推进辽宁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逐步形成成熟、有活力、创新能力强的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将文化业态推向成熟,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文化产业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具备辽宁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向外拓展。更好地吸引各类人才向辽宁集聚,从而形成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优势。

3.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助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形成高水平文化创新集聚,跨区协作不断完善。辽宁经济建设需要不断推进经济的区域的合作与交流。目前辽宁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经济圈和经济网,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融入经济元素,以文化为纽带,形成高水平产业链,形成以重工业和制造业为基础上,金融、贸易、社会等领域的产业链,实现各产业深度融合,在各产业发展过程中形式优势互补。同时有利于整合辽宁各地区的文化优势与产业优势,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在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基础上,推进辽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有利于推进辽宁文化走出去,文化会引发各地区的人们的价值认同,通过价值认同,容易推进从文化领域的交流走向经济领域的合作,如辽宁文化与东北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一致性,所以辽宁与东北地区能够有效的开展文化交流,同时能够开展更为深入的经贸合作,从而形成东北地区的交流合作,形成跨区域间的写作。所以文化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起着先启作用,能够推进形成更高水平的文化创新集聚以及经济领域协作发展。[[6]]

第二,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打造北方文化交流中心。辽宁在东北地区具有着重要的地缘优势与产业优势,所以辽宁应该以文化为基础和纽带,逐步打造以辽宁为中心的多区域、多领域经济圈与文化圈,积极构建宽领域的的交流格局,围绕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领域,以文化创新推进文化交流,这一交流既要立足于国内,同时放眼于国际,加强以多元文化协同发展的利益与利益共享,构建多领域文化交流体系与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路径。同时不断优化文化相关配套措施,不断刺激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通过各区域的协同发展和多元文化交流,打破机制障碍,形成一些列多元文化产品,从而增强市场竞争活力,带动文化创新市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效缩短各区域间的差距,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塑造,形成辽宁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支撑,为辽宁文化创新与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土壤。

结语

辽宁文化创新与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协同作用,辽宁文化创新是新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所在,对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辽宁丰富的文化资源为辽宁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辽宁文化创新为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辽宁地区区域合作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探索文化创新推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能够为辽宁的发展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本研究处于初步阶段,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2年10月16日[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2:43.

[[2]] 葛鑫.辽宁:弘扬“六地”精神赓续红色血脉[N].中国文化报,2023-08-24(001).

[[3]] 李嘉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23,(31):66-69.

[[4]] 本报评论员.凝聚新时代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强大精神力量[N].辽宁日报,2023-11-14(001).

[[5]] 田家玮.科技与文化创新人才的城市品质偏好——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检验[J].中国高教研究,2023,(11):47-54.

作者简介:张婧 副教授,沈阳建筑大学国际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文化,汉语言文学

卢秋野,讲师,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23年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辽宁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23JH4/1070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