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非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与心理支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1

癌痛非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与心理支持

李婷

成都平安医院  肿瘤科  四川成都  610000

癌痛是癌症患者普遍面临的严峻问题,其剧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煎熬,更对患者的生活品质和心理健康构成威胁。在传统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一直是主要的缓解癌痛的途径,然而,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癌痛的非药物治疗逐渐成为重要的补充和拓展领域。

一、物理疗法

(一) 理疗与运动疗法

理疗作为物理疗法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运用各种手法和技术,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和关节的功能,增强体能。癌症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因手术、放疗等治疗手段引起的运动功能下降而感到身体不适。理疗的介入,包括康复性训练、按摩和牵引等,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肌肉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运动疗法同样在癌痛管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设计个性化的运动方案,患者能够逐渐恢复运动能力,减轻疼痛感。有氧运动,如散步和游泳,被认为对癌症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适度的运动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

(二)针灸和经皮穴位电刺激

1.针灸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体内的气血流动,达到平衡阴阳、缓解疼痛的目的。在癌痛患者中,针灸被广泛应用于疼痛管理,尤其是在缓解化疗引起的神经性疼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疗效。

2.经皮穴位电刺激

经皮穴位电刺激是通过在患者体表刺激穴位,引入电流,调整神经系统活动,从而缓解疼痛。该方法具有非侵入性、简便易行的特点,适用于一些对于药物治疗产生不良反应或难以耐受的患者。

物理疗法作为癌症患者疼痛管理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直接缓解疼痛,还能够通过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为患者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带来更多的希望。

二、心理支持

(一)认知-行为训练

认知-行为训练是一种通过调整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和应对方式,来达到缓解疼痛的心理支持方法。在癌痛患者中,疼痛常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等,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认知-行为训练,医生和心理医师协助患者认识到负面情绪与疼痛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教导患者通过积极的认知和行为调整来减轻疼痛感。

这种心理干预方法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重构

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消极的思维模式,并引导其将其替换为更积极的思维方式,以改善对疼痛的主观感受。

2.行为活动调整

通过引导患者调整日常活动,逐渐增加积极的体验,以提升生活质量,减缓疼痛对患者生活的负面影响。

3.放松技巧

教授患者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以帮助患者缓解身体和心理的紧张状态,减轻疼痛感。

认知-行为训练在缓解癌痛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加其对治疗的参与度。

(二)社会心理支持治疗

社会心理支持治疗旨在通过社交和情感的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癌痛,提升其心理抗压能力。癌痛不仅对患者身体造成影响,更会引发情感上的波动,包括恐惧、绝望和孤独感。社会心理支持治疗通过多种途径,如个体心理咨询、家庭治疗、支持小组等,为患者提供情感安慰、信息支持和生活指导。

1.个体心理咨询

患者可以通过个体心理咨询与专业心理医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分享内心的疼痛感受和心理压力,获得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建议。

2.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强调家庭在癌痛治疗中的作用,通过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提高家庭支持系统的功能,增强患者的家庭幸福感,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癌痛的影响。

3.支持小组

支持小组为患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的平台,患者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彼此的理解和支持,减轻孤独感,增加对疾病的应对信心。

社会心理支持治疗强调整体性的关怀,通过建立患者与医疗团队、家庭和社会的良好互动,构建更为积极的生活态度,提升患者对抗癌的信心。

心理支持在癌痛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认知-行为训练和社会心理支持治疗,医生能够更全面地照顾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在癌症治疗中,不仅要关注疾病的生理层面,更需要关怀患者的情感和社交需求,为其提供更全方位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杨阳,狄冰红.癌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1):276+281.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8.71.191

[2]张晓阳,蔡秋雅,阎小芳.癌痛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06):1390-1392.

[3]张琳,程茜,肖敏.集束化护理联合灵性关怀对癌痛患者疼痛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24):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