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非遗”促进幼儿品德教育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巧用“非遗”促进幼儿品德教育的实践研究

卢慧容

南靖县第三实验幼儿园    363600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沉淀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多姿多彩,但却面临着难以自发性传承和融入现代生活中的传承受到阻碍问题。非遗的传承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小熏陶幼儿对家乡非遗的认识,幼儿园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幼儿的思想品德发展,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的同时树立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

一、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1.传播面小,难以传承

众所周知,当前在我国非遗传承人中,掌握技艺的匠人以中老年居多,年轻人在外忙于工作事业,快节奏的生活,让年轻人的生活充满浮躁,没有接触家乡的非遗,对家乡的非遗了解极少,在加上许多非遗都是家族性的的传播,覆盖面小,传播途径窄,导致非遗文化、非遗技艺难以在生活中自发性地被传承。所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仅仅只靠其传承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很难传承保留下来。

2.科技发展,难融生活

随着电子产品的深入,现代的年轻人都沉浸在“王者荣耀”“抖音”等环境中,他们的文化观念和思想理念与我们老一辈的人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他们追求的是现代化、时尚化、高科技、流行性的内容和产品,抛弃了我的传统文化,甚至对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的了解少之有少。

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非遗产品都会被机器所替代,原本需要几个人纯手工制作好几天的产品,一台机器就可以取代了,这样的时代发展对非遗的传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幼儿园的实施与开展

1.创设丰富的非遗文化

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弘扬与传承中国民间文化,增强幼儿对自然非遗文化的认知,我们可以在幼儿园营造非遗传承的氛围,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我们的细节美了,生活自然也会变得美妙起来。在每一次的环境创设时,幼儿不管走到园的哪一个角落,都是一场细节美学的洗礼!

如小班可以在班级墙面布置中各班教师大胆创新,能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创设与教育相吻合的环境,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仅蕴含于环境之中,并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性思维占主要地位,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根据这一特点,教师们提供了大量的游戏材料和半成品:有各种饮料瓶让幼儿做娃娃头、服装;用各色颜色吹吹画画。在做做玩玩操作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能力;大班环境布置留给幼儿,让每个角落都与幼儿产生交流,让幼儿的每一幅作品都有表征,都能够有展现的机会。因此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为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欲望,将本班的教室空间充分利用,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非遗文化氛围。

2.让非遗走进幼儿心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遗产,可以让孩子们从小了解、接受并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根源和历史传承,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了更好地让非遗走进幼儿的心灵,我们可以:

“请进来”幼儿园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联系县非遗办,安排人员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如:竹筒席传承人、竹竿舞传承人、拉面传承人等资源请进幼儿园请进班级,还可以请土楼非遗表演人员把专业的非遗表演带进幼儿园,让幼儿近距离感受非遗,体验非遗。

“走出去”我还可以带领幼儿走进各种非遗博物馆、传习所。如最近的东溪窑博物馆,带领幼儿参观、感受非遗,体验东溪窑的制作。还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带领幼儿走进家乡的非遗传习所,让幼儿尝试非遗技艺的制作,激发他们对家乡的情感的同时感受“工匠”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活”文化,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独特价值,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在传统文化的深厚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创造,促进传统文化的更新和发展。

    3.形成适宜的园本课程

幼儿园作为针对幼儿的文化传播固定场所,兼具着对幼儿进行文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它以自身完善的教育理念和管理体系对幼儿进行文化传播,这种方式和形式是任何机构或者个体无法相提并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通过口传心授传承,表现形式大多是技艺、仪式,或是表演、传说、习俗等等,通过非遗入园,能够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为幼儿创造多元体验,丰富幼儿日常经验,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口头文学、传统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来,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力和表现力,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如幼儿园可以引进非遗创客课程,“非遗创客空间”是基于幼儿园开展创客教育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课程以中国非遗传承、服装服饰、现代科技三大领域活动为载体,秉承“探究体验、互助合作、文化传承、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采用游戏的方式,通过编织、刺绣、活字印刷、古法造纸、皮影、剪纸、彩虹衣舍、扎染、3D 打印等版块,让幼儿感受非遗文化之韵、服装服饰之美,现代科技之奇。根据各系列内容不同,划分为非遗传承(编织、刺绣、活字印刷、古法造纸、皮影、剪纸)、服装服饰(彩虹衣舍、扎染)、现代科技(3D 打印)三大领域。

    将“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品德教育从而形成园本课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幼儿园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到教学管理体系中,重视课程管理,积极探索课程设计内容。当确定某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到教学管理体系中,那么教师就需要根据幼儿心智模式发展的特点,行为习惯特征以及身体承受能力等条件,适当设计符合条件的课程体系,并分阶段以幼儿喜好的方式或者形式呈现在课堂上或者是室外写生、博物馆中、展览馆里,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爱好。

泱泱华夏,巍巍中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幼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以丰富多元的园所文化活动为载体,幼儿园可以开展“非遗魅力润童心 ”为主题的非遗系列活动,带领幼儿在多彩的活动中体验与理解非遗文化的魅力!

本文系2023年第九期漳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幼儿品德教育融入“非遗文化”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立项号zdy2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