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3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曾萍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 四川 纳溪 646300

摘要:目的:探究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100例2021年3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采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对比病情控制情况、症状缓解情况、抢救效率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退热与惊厥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入院1h后,实验组体温、问诊分诊、等候、转运和总急救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干能够促进病情稳定,降低小儿惊厥患儿的救治时间,同时还能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全程绿色通道;高热惊厥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ull green channel nursing i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pediatric high fever convulsions. Method: 100 emergency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febrile seizur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1 to April 2022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50 cases)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 (5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emergency care,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full green channel care. The condition control, symptom relief, rescue efficiency, and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stability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fever and seizur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1 hour of admission, the temp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triage, waiting, transportation, and total emergency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dopting a full green channe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promote the stability of the condition, reduce the treatment time for children with convulsions, and also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ir families.

Key words: full green channel; high heat convulsion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疾病,该病症发病机制并不明确,通常认为和患儿汗腺发育不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障碍有关。对于该病症而言,若不及时采用救治措施,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容易危及患儿生命。对于此类患儿而言,由于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病情容易变化,易受检查项目多、缴费程序复杂等因素而耽误救治时间,加重病症

[1]。因此,需要借助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干预路径的优势,构建特殊医疗通道和专业人员资源,缩短接诊、检查、分诊和救治时间,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保障患儿安全和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纳入患者均为2021年3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3.23±0.58)岁;入院平均体温(39.09±0.24);平均惊厥时间(31.31±3.24)s;实验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47±0.61)岁;入院平均体温(39.15±0.36);平均惊厥时间(31.58±3.19)s。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2]诊断标准,且经过临床诊断,属于热性惊厥,发作时间超过30min;(2)无先天性病史;(3)入院时体温均超过38℃。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性疾病;(2)合并心、肾、肝功能异常等其他疾病;(3)患儿有先天性免疫性疾病。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院前急救和院内护理等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接到接救电话后,需要第一时间将患儿接送至急诊科室,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及时准备所需物品和器械等,做好对症处理和抢救工作登记;控制住患儿病情后,再将患儿转送至其他科室,完善院内转送交接班流程。

实验组采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①急诊科需要结合家属描述为患儿制定护理路径表,内容需要包含急诊分诊、初诊和抢救等;②挑选经验丰富的人员到现场接诊,抵达现场后,首先需要清理患儿的口鼻分泌物,同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并将患儿送至医院;③护送患儿到医院的途中,需要借助电话通知的方式通知护理人员做好急诊准备,提前准备好所需药品和器械等,为患儿争取抢救时间;④患儿入院后,需在30s内完成问诊、分诊等诊断工作,以抢救优先原则安排救治措施;⑤向患儿家属发放印有绿色通道的证明,家属可持该证明优先检查,安排护士陪同,缩减检查时间,开展安抚工作和了解患儿既往病史;⑥评估患儿病情后,需要在5min之内,需要做好降温、镇痛和解痉等工作,患儿病情稳定后,需要观察和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⑦稳定病情,通过绿色通道将患儿转送到重症监护室或普通病房进行治疗或观察,借助绿色通道能够节省时间。

1.3观察指标

(1)病情控制情况。①病情稳定、②并发症、③死亡情况。(2)症状缓解。退热、惊厥消失时间以及入院前后的体温。(3)抢救效率。问诊分诊、转运、等候和急救时间。(4)满意度。借助自制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内容涉及急诊流程、医务操作和救治效果等满分设为百分制,问卷效度为0.915、信度为0.869。评分为90-100分,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

2 结果
2.1对比病情控制情况

实验组病情稳定率比对照组高,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实验组出现1例舌咬伤、2例吸入肺炎,对照组4例舌咬伤、2例烫伤和6例吸入性肺炎,实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病情控制情况[n=50(%)]

组别

病情稳定

并发症

死亡情况

对照组

39(78.00)

12(24.00)

1(2.00)

实验组

47(94.00)

3(6.00)

0(0.00)

X2

5.316

6.353

1.010

P

0.021

0.012

0.315

2.2对比患儿症状缓解情况

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情况,发现实验组退热和惊厥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入院时,两组患儿体温差异不明显,入院后,实验组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症状缓解情况[n=50(±S)]

组别

退热时间(h

惊厥消失时间(h

体温(

病情稳定

并发症

入院体温

1h后体温

T

P

对照组

16.58±3.31

16.43±3.62

39.21±0.26

37.71±0.29

27.232

0.001

实验组

7.84±2.19

8.07±1.33

39.04±0.19

37.06±0.23

46.931

0.001

T

15.571

15.328

3.733

12.418

P

0.001

0.001

0.001

0.001

2.3 对比疾病抢救效率

实验组各项疾病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情况对比[n=50(±S)]

组别

问诊分诊时间(min

等候时间(min

转运时间(min

总急救时间(min

对照组

1.98±0.43

7.09±1.01

5.61±0.52

35.63±4.68

实验组

1.31±0.29

4.53±0.68

3.13±0.39

26.38±3.14

T

9.134

14.867

26.979

11.606

P

0.001

0.001

0.001

0.001

2.4患儿家属救治满意度对比

完成干预后,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救治过程中所采用的干预措施的满意度,发现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情况对比[n=50(%)]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18(36.00)

23(46.00)

9(18.00)

41(82.00)

实验组

22(44.00)

26(52.00)

2(4.00)

48(96.00)

X2

5.005

P

0.025

3 讨论

婴幼儿期,高热惊厥是常见急性感染,尤为明显的是受病毒感染而引发呼吸道感染,基本病因容易增强婴幼儿的神经细胞代谢,导致耗氧量逐渐增加,且患儿的神经系统容易过度兴奋,但由于婴幼儿丘脑发育不完全,耐不住这种刺激,容易引发小儿疾病[3]。在患儿出现体温超过39℃时,会出现躯体局部或者是全身性的突发性痉挛及抽搐,所以,高热惊厥属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症状。若是出现高热惊厥的患儿得到较为及时且有效的处理,患儿后遗症发生率会得到显著降低,但部分患儿存在高热不退,会再一次发生惊厥的情况,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甚至会损伤到脑部,从而致使患儿发生脑缺氧,抑或是癫痫病等多种后遗症,对患儿的身体健康、生面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临床必须要高度重视患儿高热惊厥情况,尤其是反复发作的高热惊厥,需立即采取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进行救治。对于小儿高热惊厥而言,病情复杂,若不能及时采用干预措施,容易影响预后,对患儿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能缩短患儿的救治时间,有助于挽救生命。该护理模式需要制定路径表,先用药、后补费是该护理的主要路径,可节省救治时间,提高效率。对高热惊厥患儿采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可以弥补常规急救存在的不足,可通过特殊管理的方式和优质护理团队构建特殊的医疗救治通道。同时,合理配置人员和管理资源,有助于顺利开展救治工作,进而为患儿救治争取时间。在应用常规救治干预措施时,通常干预内容相对陈旧,缺乏规范性,同时还会存在工作交叉等现象,容易产生重复问诊,导致常规救治干预措施缺乏针对性。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在制定急救路径表的前提下,还要求经验比较丰富和基础技术扎实的人员参与救治,能够满足临床急救需求,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救治时间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和常规急救护理相比之下,全程绿色通道护理有助于稳定患儿病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比较低,原因可能是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4-5]。此外,在患儿症状缓解指标方面,实验组退热和惊厥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入院1h后,体温也逐渐降低,说明及时救治有助于缓解患儿的症状,而在两组患儿的抢救效率对比中,实验组各项指标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验组干预方法可以缩短入院挂号时间,满足家属持证尽快接受检查的需求,绿色通道证明能够避免患者家属排队挂号和检查,同时还能规避患儿家属出现焦虑状态,提高家属满意度。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有助于控制患儿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借助绿色通道护理干预路径能够促使患儿快速接受诊疗服务,降低退热和惊厥消失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患儿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阿依吐拉·哈德尔,刘彭,赵铎.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313.

[2]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之七——热性惊厥与预防接种[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34(2):81-82.

[3] 周晓娟,胡亚楠. 全程绿色通道结合无缝隙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救治效果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0):1656-1657.

[4] 高菊月,何家伟,赖碧娟. 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2):142-144.

[5] 卢小红.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模式对小儿高热惊厥救治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9):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