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与农用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3

设施农业与农用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

杨毅   

南通众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通市   226010    

摘要: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我国农产品供应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与此同时忽视农用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也可能带来一定的环境风险。针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设施农业与农用地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采取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本文发现设施农业对农用地生态环境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和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等方面,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和管理,将对农用地的可持续利用带来影响,从而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时,本研究也发现,通过引入适宜的技术措施和健全农业环保政策,可以在保障设施农业发展的同时,有效实现农用地生态环境保护。例如:采用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和合理的施肥方式;以及引入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都能有效地实现设施农业与农用地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平衡。这为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设施农业;农用地生态环境;环境风险;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

引言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设施农业变得很重要,既提高了粮食产量,也保护了农地生态。但同时,它也可能对土壤和水资源产生不好的影响,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农地的可持续使用和粮食安全。所以,我们要研究怎样既保证设施农业的发展,又保护好农地生态。

1、设施农业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角色

1.1 设施农业的定义及特征

设施农业是一种利用人工控制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和设施(如温室、大棚等)来种植作物的农业生产方式[1]。它与传统的露天农业相比,具有以下特征:设施农业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更加稳定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产量和质量提高[2]。设施农业能够防止恶劣天气(如冷害、干旱等)对作物的影响,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风险。设施农业能够实现农作物的节水、节能和减少农药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1.2 设施农业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设施农业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角色。设施农业的推广应用可以增加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传统露天农业受到更大的影响,而设施农业则能够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控的环境,减少作物因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损失。

设施农业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通过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设施农业可以为作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作物生长周期缩短,减少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提高产量和质量。

设施农业能够节约水资源和能源[3]。设施农业在灌溉和温度控制上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可以减少水的浪费,达到节水效果;设施农业中的自动化设备和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设施农业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通过设施农业的生产模式,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设施农业中的循环肥料利用和有机肥料的应用,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1.3 设施农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目前,中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在南方地区,设施农业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温室和大棚应用于蔬菜、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中国设施农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设施农业的发展还不够均衡,大多集中在南方地区。设施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在设施农业管理、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的创新。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的融合发展仍面临一些难题,如农民的培训和转型、技术应用的普及等。

未来,中国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是以智能化和可持续性为主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设施农业将更加智能化,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设施农业也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通过优化农产品生产和供应链,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设施农业在中国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够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未来,中国应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创新发展,实现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2、设施农业对农用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设施农业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设施农业在农用地的发展中,对土壤质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设施农业采用的种植方式主要是用土培植或者基质培植,这种种植方式相比传统的农田种植更容易导致土壤的盐碱化、酸碱度改变等问题。由于设施农业中的作物通常需施用大量水溶性肥料,这些肥料中的盐分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残留在土壤中,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浓度不断升高。

在设施农业中,由于土壤在大棚内得不到很好的休养生息,土壤结构容易变得疏松,缺乏有机质的积累,从而降低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设施农业中为了控制土壤病虫害以及提高产量,常常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学肥料[4]。农药和化肥的长期使用不仅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还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降低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为了保护农用地的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可通过加强土壤调理和改善农田环境的方法,如采取轮作制度、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等,以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可以提倡生态农业的发展,采用生物防治和绿色肥料的方式,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从而降低对土壤的不良影响。适当引入农作物间套种或轮作方式,有助于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达到保护农用地生态环境的目的。

2.2 设施农业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设施农业在农用地上的发展对水资源利用产生着重要影响。设施农业由于采用覆盖物和防渗膜等技术手段,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渗漏损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设施农业中常常采用滴灌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可减少水分的浪费,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由于设施农业中的作物生长环境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农民可以通过精确的浇水管理来满足作物的需水量,减少过量灌溉的现象。过量灌溉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可能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和水分积累,从而对农用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设施农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设施农业中,常常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随灌溉水一起进入地下水或者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5]。大棚排水过程中也会带走一定的养分和化学物质,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政策措施。应加强农民的水资源管理意识,推广科学合理的农田灌溉技术,减少过量灌溉和水分浪费。在水肥一体化方面加强控制,合理施肥,减少农药使用,以降低对水质的影响。还应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确保农用水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2.3 设施农业对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的影响

设施农业在农用地生态环境中的发展,常常伴随着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这对农用地的生态环境产生着潜在的威胁。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农药残留的积累。这些农药残留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风险。农药使用也会杀死一些有益昆虫和微生物,破坏生态平衡。

化肥的过度使用也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化肥过量的施用会导致土壤养分的失衡,进而影响植物吸收营养的能力。化肥过度使用容易造成养分的流失,通过土壤排水带走到水体中,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水质污染。化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也会对气候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应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意识和能力。可推广和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的生长,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还应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监管和管理,加强农药残留的检测和控制,确保农产品和环境的安全。

设施农业对农用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质量的变化、水资源利用和农药化肥过度使用方面。为了保护农用地的生态环境,应采取适当的对策和政策措施,加强土壤调理和改善、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从而实现设施农业与农用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设施农业与农用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3.1 引入适宜的技术措施保护农用地生态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许多先进的技术可以有效保护农用地的生态环境。例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通过应用微生物疫苗来抑制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再者,适当施用有机肥料,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生物活性,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降低化肥的使用。有效的喷灌技术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这些技术的应用既保护了农用地的环境,又降低了设施农业的成本,能够取得双赢的结果。

3.2 建立和完善农业环保政策

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环保政策起着重要的作用。环保政策不仅可以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有效调控农业生产。要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补贴给予对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者物质支持。加大对农业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其产生足够的威慑力。倡导绿色农业,鼓励农民采取生态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样,既保证了农业的发展,又保护了我国的农用地生态环境。

3.3 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引入和实施

鉴于市场机制对农业环境保护的不足, my国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调整农业结构,保护农业环境。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该机制的核心是为了解决外部性问题,通过政府的财政补贴,使得符合生态环保标准的农业生产者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这样便可有效地激励农民进行生态友好型的农业生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要公正、公平、公开,且操作简便,以保证有效实施。

以上三个方面的措施,不仅可以保护我国的农用地生态环境,还能够推动我国的农业发展,为农民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体现了设施农业与农用地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

结束语

本研究主要探索设施农业和农用地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设施农业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保障农产品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对农用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通过引入适当的技术措施和完善农业环保政策,设施农业和农用地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实现平衡,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支持。考虑到设施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农用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期性,未来更需要加强设施农业与农用地生态保护的监管,合理利用农田水土资源,以实现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原野, 刘文武. 设施农业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及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02): 16-23.

[2] 张敏, 姚进, 李焕敏. 设施农业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综述[J]. 中国土壤, 2020, 52(01): 214-220.

[3] 司维, 元永川, 王星宇. 设施农业对农业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41(07): 50-53.

[4] 马晗, 彭肖英, 刘娟. 我国设施农业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现状及对策[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7(03): 562-569.

[5] 吴晶晶,陈振杰.农业环保政策的完善与设施农业持续发展[J]. 农业展望,2021,12(02): 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