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预防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儿科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预防护理分析

吴晓燕 陈海红(通讯作者)

江苏省盐城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预防护理问题。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120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还需要接受预防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发生概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整体更低,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结论儿科在针对传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进行管控的过程之中,通过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有意识地融入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则能有效降低儿科患者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发生风险,在促进儿科患者康复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保障儿科患者的安全,临床推广价值整体较高。

关键词儿科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预防护理;分析

儿童由于自身的免疫力水平相对较弱,相比于成年人来说更容易出现传染病的问题,而且此类疾病普遍具有起病急、病情严重,而且病情复杂程度较高的特点。传染病流行或是爆发的阶段,儿科患者往往会大幅度增加,而对于儿科自身来说,为了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安全,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则需要做好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防范工作,由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儿科传染病交叉感染则十分有必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共计12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包含的患者例数均为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孩27例,女孩33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5.3 ± 0.9)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孩26例,女孩34例,患者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5 ± 1.1)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中采用常规方式,护理人员需要常规对患者实施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生活指导等,并且做好针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的关注,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之上,观察组患者还需要接受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预防护理,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措施:

首先,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真正将分诊制度落到实处,对于门诊的预检分诊制度进行持续的完善,对于患者的传染病问题进行有效的诊断。在传染疾病高发的时间阶段,由于患者数量相对较多,受到分诊室空间有限的影响,患者的排泄物以及呕吐物在无法得到及时处理的情况之下,都有可能增加患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概率。在实际针对此类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其一,可以对于导诊的流程进行有效的完善,并且做好预检分诊点的设置工作,要在儿科的醒目位置设置预检分诊点,并且做好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接待工作,对于患者所换的疾病类型以及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做好初步的预判,做好针对就诊顺序的管理工作。在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安排就诊顺序的基础之上,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序安排就医,使得病情比较紧急的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干预。传染病患病类型不同的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需要安排不同的诊室。其二,预检分诊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安排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落实此项工作,一方面负责落实此项工作的护理人员需要对于儿科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疾病的症状、疾病的特点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有初步的认知,确保在预检分诊的过程之中,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初步的判断,另一方面负责此项工作的护理人员也需要具备丰富的儿科护理工作经验,能给予患者的诊疗一些正确的指导。在分诊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做好患者体温的检测工作,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典型皮疹的情况,对于患者的病种进行准确的划分。其三,需要在科室内部进行一次性口罩的发放,并且指导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正确的佩戴,对于候诊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要不定时进行巡查,提醒未带好口罩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将口罩佩戴好,对于口罩佩戴方式不正确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要及时的进行纠正,降低呼吸道飞沫传播导致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发生风险。其四,针对儿科常见的传染病需要在分诊台设置相应的资料,并且在科室的显眼位置设置相应的知识宣传板,介绍一些儿童群体之中常见的传染病,讲解不同类型传染病的具体辨别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使得患者家长以及患者本人的防范意识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其次,要真正将消毒隔离的相关措施落到实处。其一,需要做好空气消毒的相关工作,空气微生物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首要因素,因此,在对医院感染进行防控的过程之中,则需要做好空气消毒的相关工作,其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就是通风,这种消毒方式不仅经济,而且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科室中人流相对密集的区域以及通风相对较差的区域,借助排风扇的方式加强通风以及动态空气消毒机或是紫外线灯对于空气进行消毒。通常情况下,科室内部需要维持卫生以及清洁,无肉眼可见的灰尘,物品需要整齐摆放,如果科室内物品受到患者体液以及血液污染的情况之下,需要先将污染物去除之后进行消毒以及清洁的处理,拖布需要分区使用,做好明确的标识,分开悬挂,摆放位置需要固定,每次使用之后都需要使用含氯的消毒剂进行30分钟的浸泡,流动水冲洗之后,晾干备用。治疗车上的物品摆放需要分为清洁区以及污染区,对于科室内部的清洁以及打扫情况需要做好登记,定期进行空气细菌培养,并且对于结果做好记录。其二,需要做好手消毒的相关工作。医务人员的手部由于需要频繁接触患者以及污染物品等,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受污染的情况,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照有关规定进行手部的清洗,通过病原体传播的控制,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其三,需要做好物品表面的消毒工作,需要使用消毒剂进行地面的清洗,工作台面、门把手、非一次性仪器医疗用品均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对比两组患者的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发生率n%

组别

例数(n)

轻度感染n(%)

中度感染n(%)

重度感染n(%)

总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发生率n(%)

观察组

60

2(3.33)

1(1.67)

0(0.00)

3(5.00)

对照组

60

5(8.34)

2(3.33)

2(3.33)

9(15.00)

X2

9.10786

P值

0.022

3讨论

医院往往聚集了众多的传染源,在人群环境密集的情况之下,则非常容易造成空气不流通的情况。如果患者以及患者家长在缺乏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未进行口罩佩戴的前提之下,则非常容易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1]。作为医院来说,对于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应该独立进行诊室的设置,有条件的情况之下,也可以分开辅助检查的诊室,进而达到对传染源进行更好控制的目的。通过健康宣教以及严格消毒等相关的手段,真正将传染病传播的途径切断[2]。同时,通过加强对于医护人员的管理,尽可能地减少由于操作不当而诱发的感染问题。通过进行分诊制度的有效构建,严格落实消毒隔离等相关的措施,在传染病的高发阶段,有效阻断交叉感染的传染源,达到控制传染性疾病传播、维护患者安全的目的[3]。另外,对于已经入院的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来说,也需要做好针对患者的病房管理工作,一方面有效落实针对此类患者的消毒隔离措施,高质量的做好环境消毒以及空气消毒的相关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针对患者本人以及患者家属做好管理,对于患者本人以及患者家属的活动区域进行严格的规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4]。医护人员在接触此类患者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做好自我防护,也需要做好手部消毒的相关工作,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传染性疾病病房的管理,对于病房中产生的垃圾以及废物要在集中收集的基础之上,进行集中销毁[5]

参考文献

[1]谢冬云. 试析儿科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预防护理方法[J]. 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2):72+74.

[2]沈雅波,潘晓琤. 儿科门诊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J]. 中国乡村医药,2016,23(08):93-94.

[3]林楠,诸纪华,金陈娣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育支持环境管理的推荐意见总结[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17):1325-1330.

[4]舒赛男.儿童新发再发传染病的挑战与思考[J].中华儿科杂志,2021,59(08):624-626.

[5]霍云艳,孟哲,刘欢,谢正德,陆进,孙鹤飞. 儿科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管理及预防控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3):5945-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