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技术创新与生态林业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林业技术创新与生态林业建设研究

王艳

库伦旗林业和草原发展中心 内蒙古通辽市 028400

摘要:随着林业工程快速发展,在建设过程中生态建设是目前最重要的。然而,与全球31%的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土地荒漠化、沙化的严峻形势尚未根本改变,仍有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呈现沙化趋势,湿地保护面临总量减少、功能减退等严重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必须要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加大林业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我国林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国生态林业建设提供先进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生态林业建设;研究

引言

我国林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林业技术的发展力度也在不断地加深,由高新技术带来的林业生产总值的增加,意味着我国林业技术的创新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林业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贡献率依然相对较低。因此,如何让林业工作人员清楚地认识林业技术创新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推动林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生态林业建设的概述

生态林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以最适应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方式,合理地培育和利用当地的森林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产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林业的目标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生态林业建设具有如下几方面的重要价值。一是生态林业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以及沙漠化等问题,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提高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同时,生态林业建设还可以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二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林业建设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的收入。如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三是推动社会进步。生态林业建设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同时,生态林业建设还可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环保意识。

2林业技术在林业发展工作中的应用原则

2.1适应性原则

在林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然后,将这些作为基础,完成树种的科学选择,这样才能够确保选择的树种在造林的区域能够正常生长。与此同时,林业发展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也就能够得到可靠的保障,这也就是所谓的适应性原则。所以,作为相关的技术人员,做好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地质条件的详细了解是最基本的,在实际工作开展的时候,生态环境与计划树种种植之间是否适配等问题也是必须考虑的,通过这种方式,树种种植的合理性才能够得到良好的保障。因此,在实施林业发展的时候,做好区域树种的合理化选择是非常关键的,这样,林业发展工作在开展的时候难度才会降低,效果才更容易达到理想状态。

2.2保护原有植被原则

实际上,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改善是林业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但是,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区域内的原有植被的保护工作,不能够对现有的植被进行破坏,现有植被在区域内的正面作用是始终需要坚守的。此外,如果要进行全新的植物种植,那么,需要考虑新的植物是否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好的影响,一旦与原有生态系统发生冲突,那么就需要重新考虑新植被的种类,否则预期的生态改善效果也是很难达到的。

3加强生态林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3.1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科学合理地规划是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基础。一是规划要坚持可持续原则。制定生态林业建设规划时,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坚持可持续原则,注重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同时,要注重林业生态的可持续支持力,发挥林业在生态自我调节、生态修复、资源承载、环境美化等方面的作用,以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二是规划要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生态林业建设规划不仅要注重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林分等生态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效益林业,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并将部分收益回馈给社会,形成全民自觉参与生态林业建设的氛围。三是规划要确保生态工程技术配套。制定生态林业建设规划时,应注重技术研发与推广,发展现代林业,配套使用各种相关技术,以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例如,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林地规划、树种选择和分配、育种和培苗、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以推动生态林业的持续发展。四是要科学合理规划林业工程。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规划林业工程,制定合理的林业发展计划。例如,制定造林、营林、护林等不同林业工程计划,并针对不同工程计划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管理措施。

3.2加快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第一,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通过理顺转企单位科研业务方向和学科设置,争取整体划归回公益类。完善非法人独立科研机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启动院所各部门及各单位的内部机构和编制的调整优化和规范设置工作。组织开展全院所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实现后勤管理与服务的分离,促进全院所物业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第二,重点开展储备性、创新性、孵化性项目研究,培育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学术团队。进一步推动森林生态、森林培育、木材加工利用、经济林等学科群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申报国家自然基金、地方及企业科研项目。第三,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大政府对林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增加林业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投入。第四,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现有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的多元化林业科技推广模式。加强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如示范基地建设、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服务等,不断扩大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范围和影响力。第五,拓宽技术应用领域。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木材生产等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和应用。同时,拓宽林业科技创新的应用领域,积极推进在花卉苗木培育、经济林经营以及森林旅游等方面的应用。转变传统林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对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本土化和产业化发展。

3.3提升生态林业管理水平

要建立健全林业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和方法。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等破坏行为。一是对林木采伐、运输、加工管理规范有序,从源头上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严格执法,对盗伐、滥伐林木、偷挖大树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二是引入智慧林业管理系统。通过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林长制工作的全面覆盖和高效管理。监测森林资源的情况,预警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并提供专业的扑救、防治方案。同时,要协调多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性,从而更好地保护森林生态环境。还要根据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结束语

总之,生态林业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管理水平和加强社会参与等对策建议,全面提升我国生态林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卢艳峰.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8,38(22):230.

[2]熊志强.试论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9,37(10):1.

[3]唐元,吴军,戴洪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18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