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在阻塞性黄疸中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在阻塞性黄疸中应用

徐珊杨晓丽郑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五医院  贵州省  贵阳市  550009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在阻塞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100例患者,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成功率、黄疸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同时,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结论: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阻塞性黄疸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阻塞性黄疸;应用分析

引言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外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而引起的临床症状,其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管癌等。阻塞性黄疸患者常伴有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在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微创技术,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可以通过准确的影像引导,在不开放手术的情况下实现对肝胆管系统的介入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已逐渐成为治疗阻塞性黄疸的常规选择。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方式,该方法操作便捷、创伤小、恢复快,能够有效解除患者的黄疸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深入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在阻塞性黄疸中的应用及疗效,通过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研究结果,评估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效果,以期为医生提供更多临床决策的参考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分布:在100例患者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年龄分布:患者年龄范围为34岁至82岁,平均年龄为61岁。病症种类:患者的病症被归类为胆总管结石(42例)、胆管癌(28例)和胰头癌(30例)。这些数据提供了研究患者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阻塞性黄疸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治疗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效果。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治疗,具体内容如下:(1)患者准备。患者需要在空腹状态下接受手术。进行预先的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保手术安全进行。(2)麻醉和定位。在CT引导下,患者接受局部麻醉。通过CT扫描确定肝胆管系统的解剖结构,精确定位引流位置。(3)皮肤消毒和穿刺。在定位好的部位对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无菌。医生通过皮肤切口、穿刺针或导丝引导器将导丝送入所需的肝胆管位置。(4)开通胆管。在导丝的引导下,医生逐步扩大穿刺孔道,穿过皮肤和肝组织,最终到达胆管内。使用造影剂注入胆管,确保位置正确。(5)放置引流管。在确认位置准确后,医生将引流管沿着导丝导入胆管,确保管道通畅。引流管的一端连接到引流袋或外部引流装置,以排除胆汁积聚。(6)固定和缝合。确保引流管位置良好后,固定引流管并对切口进行缝合处理。放置引流管后进行X线透视或CT检查,确保引流管位置正确。(7)术后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包括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定期检查引流管通畅度,注意引流量和引流液性质。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是一种微创的操作方法,通过准确的影像引导和操作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阻塞性黄疸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过程中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

2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结果进行分析。手术成功率:治疗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4%,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为78%。黄疸改善时间:治疗组的平均黄疸改善时间为7.2天,对照组为10.5天。住院时间: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5天,对照组为12.8天。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对照组为32%。

表1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组别

手术成功率

黄疸改善时间(天)

住院时间(天)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94%

7.2

9.5

16%

对照组

78%

10.5

12.8

32%

3讨论

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常见且临床症状显著的疾病,由于肝内外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而引起。常见的病因包括胆管结石、胆管癌等。阻塞性黄疸患者常伴有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作为介入性治疗方法,在阻塞性黄疸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利用准确的影像引导,在不开放手术的情况下通过穿刺和引流来解除胆道梗阻,恢复胆汁正常排泄,从而缓解黄疸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治疗中,先在CT引导下进行影像学分析,确定患者的肝胆管解剖结构及梗阻位置。然后,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穿刺入肝组织以达到胆管的目标位置。接着,将引流管插入梗阻部位,通过引流管的通畅性,帮助胆汁的顺利排出。最后,确认引流的效果和位置准确性,并对穿刺处进行适当的包扎和固定。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方式,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它是一种微创技术,操作便捷,创伤小,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和康复时间。其次,该方法避免了开放性手术的风险,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此外,这种介入性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在阻塞性黄疸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它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黄疸症状,缓解胆道梗阻的病理生理反应,改善生活质量。此外,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得到了广泛认可,对于一些高危患者或手术禁忌症患者尤为适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仍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决策。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该方法的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效果,并为黄疸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和生活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CT导向下经皮肝胆管引流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阻塞性黄疸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选择。深刻认识到这种微创技术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症状、恢复胆汁正常排泄方面的重要意义。在医学科技的持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探索下,能够为更多黄疸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云,周松,王春荣等.超声导航辅助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3):20-21.

[2]王书山,李瑞卿,叶静等.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后卡培他滨联合调强放疗治疗胆管癌所致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研究[J].肿瘤药学,2018,6(05):366-369.

[3]刘宇.不同手术入路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0(07):88-90.

[4]胡日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用于恶性阻塞性黄疸治疗的价值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2(36):7381-7382.

[5]赵凯.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引流治疗阻塞性黄疸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8,23(0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