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障碍的主要病因及护理干预作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小儿抽动障碍的主要病因及护理干预作用探讨

苏飞娟

咸阳市中心医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摘要】目的评价小儿抽动障碍的主要病因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收集2021年9月~2023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抽动障碍患儿为观察主体,统计出7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心态变化和家属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的抽动症状、负面情绪评分差异无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抽动症状和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P<0.05。结论:针对小儿抽动障碍的护理要明确的具体病因,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护理指导能有效缓解病症,消除患儿的不良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小儿抽动障碍;主要病因;护理干预

    小儿抽动障碍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较为常见且复杂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单个或多个部分出现反复、连续、快速且不自主的肌肉抽动,同时伴随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和行为障碍等,临床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和慢性抽动障碍,其临床发病率高,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临床研究学者认为小儿抽动障碍的发病原因与诸多因素相关,如遗传、心理因素、环境刺激等,为了确保患儿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尽早控制病情恢复正常生活,还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指导。故本研究对纳入的72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分析,探讨综合性护理的作用和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于2021年9月~2023年9月,观察对象为我院就诊的抽动障碍患儿,选出7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36例,男女患儿比例20例:16例,年龄4~14岁,平均(9.22±3.26)岁,病程3个月~4年,均值(2.18±0.22)年;观察组36例,男女患儿比例19例:17例,年龄4~15岁,平均(9.61±3.31)岁,病程4个月~4年,均值(2.19±0.23)年。2组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优异的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儿科学》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标准》的相关内容;年龄<16岁;患儿及家属知情并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癫痫、精神分裂症;先天性智力障碍;心脑血管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实质性脏器功能不全者;认知、交流障碍;不配合或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动与家属沟通,讲解抽动障碍的相关知识,指导家属正确护理患儿,规范护理行为,提供基本的病房照顾。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具体内容:(1)用药指导。详细向家属介绍患儿常用药的类型、功效、方法、剂量和疗程等,并在每个药品上注明使用方法,叮嘱家属监督和提醒患儿按时合理用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重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切勿自私更改剂量或停药,并定期复查,遵照医嘱调整剂量。(2)沟通良好关系。主动与患儿打招呼,用温柔、亲切的态度询问患儿的感受,鼓励其大胆倾诉内心想法,积极寻求帮助,与护理人员建立友好、信任关系,以游戏的方式来协助控制患儿的行为活动,锻炼和培养患儿的注意力和死亡,多开导家属保持足够耐心对待患儿,多关心、鼓励和呵护,引导其学会自我行为控制。(3)心理疏导。不自主抽动导致患儿内心产生恐惧、烦躁和害怕,故护理人员应主动开导和安慰,明确患儿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疏导法给予患儿支持、鼓励,消除其心理恐惧,减轻心理和精神压力,多给予关心、问候,以平等的身份交谈,讨论感兴趣的话题来转移注意力,发展患儿的兴趣爱好来促使其保持愉悦、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克服病魔。

1.3观察指标

    借助耶鲁抽动症状严重程度表(YGTSS)评估患儿的抽动障碍改善情况,分值0~50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估患儿护理前后的心态变化,分值标准为50分和53分,分值与情绪状态呈正比。

    用科室自拟的问卷调查表统计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为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23.0统计,计数资料用率(%),检验用X2,计量资料用(±s),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YGTSS和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的各评分差异无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YGTSS和SAS、SDS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YGTSS和SAS、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n)

YGTSS评分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6

45.77±3.22

27.05±1.11

57.84±3.17

45.61±1.28

58.88±3.42

47.17±1.74

对照组

36

45.65±3.29

38.22±2.55

57.41±3.03

50.16±2.21

58.91±3.23

52.81±2.64

t

-

0.165

24.098

0.588

10.689

0.038

10.703

P

-

0.876

0.000

0.558

0.000

0.969

0.000

2.2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统计差异P<0.05,见表2。

表2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36

27

8

1

35(97.22)

对照组

36

23

6

7

29(80.56)

X2

-

-

-

-

5.063

P

-

-

-

-

0.024

3讨论

抽动障碍属于慢性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约为2.5%,患儿发病时多合并情绪和行为障碍,由于此病的发生与心理、社会环境、遗传等相关,因此单纯的药物治疗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对症护理指导和积极开导才能确保患儿的病情得到缓解和控制。

     综合护理则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应干预,为患儿提供用药指导,规范治疗行为,拉近护患关系,贴心、细致的照顾患儿的情绪变化和行为,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儿排解不良情绪,多增加关心和爱护,让患儿早充满幸福、温暖的氛围中舒心配合治疗,促使其尽快恢复健康,早日回归正常生活,此护理措施更加全面、具体,能不断优化临床服务品质,提高患儿治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1-2]。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症状评分和情绪评分比对照组低,其家属的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综合上述,明确分析抽动障碍患儿的病因,并提供综合性护理来指导和关心患儿,促使其病情得到控制,身心健康得到良好发育,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关俊英,刘玉秀,刘园佳.小儿抽动障碍病因及护理干预分析[J].临床研究,2021,29(5):190-191.

[2]陆凤莲,陈冬雪.家庭沙盘游戏结合团体辅导护理在儿童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22):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