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2

急性肠胃炎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疗效分析

罗玉洁

宣汉县天生中心卫生院

[摘要]目的:对急性肠胃炎患者治疗中左氧氟沙星药物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自我院诊治急性肠胃炎患者中筛选78例,来源时间段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借助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不同药物治疗组,即接受蒙脱石散治疗的患者计为对照组(39例),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计为研究组(39例)。持续治疗5天后,比对2组的治疗成效。结果:(1)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短,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P<0.05)。(2)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的84.62%(χ2=3.924,P=0.048)。结论:在急性肠胃炎患者的常规治疗上辅以左氧氟沙星药物,可促进症状消失,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总体疗效,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肠胃炎;左氧氟沙星;临床疗效

急性肠胃炎是一种消化内科的常见病,以夏秋季最为高发,暴饮暴食、饮食不洁等是引发该疾病的重要因素。在急性肠胃炎发病后,患者多会出现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如果不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将会在病情的持续恶化下导致患者肠穿孔、脱水等,给患者的自身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1]。针对该疾病,临床多采用抗生素、止痛剂、肠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其中左氧氟沙星属于抗生素药物,抗菌作用显著,可有效抑制各种病菌,而且用药期间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高[2]。文章选取78例急性肠胃炎患者,对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自我院诊治急性肠胃炎患者中筛选78例,来源时间段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借助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不同药物治疗组:研究组有39例,女17例、男22例;年龄介于21-66岁,均值(47.79±2.66)岁;患病时长0.6-4.6h,均值(2.33±0.23)h。对照组有39例,女18例、男21例;年龄介于22-66岁,均值(47.81±2.64)岁;患病时长0.7-4.6h,均值(2.35±0.24)h。所有患者均在各项检查下确诊,基本资料无缺失,在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下参与调查;药物过敏、配合度低、脏器功能受损严重等患者不纳入本调查。比较统计学数据,所有对象的病历资料几乎不存在差异(P>0.05)。

1.2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对症治疗,如让患者卧床休息、检查脱水情况,对于体温过高的患者,以物理处理的方式帮助降温。同时,予以患者止泻、保护胃粘膜、解痉、均衡水电解质等处理,叮嘱患者科学饮食,禁食易产气的食物及生冷、辛辣食物。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蒙脱石散(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53263)治疗,每天口服3次,每次3g。而研究组则行左氧氟沙星(生产企业:湖南赛隆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13054)治疗,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使用,即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合后使用,剂量分别为0.5g、250mL,每天2次。

所有患者均接受5天的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做好护理服务,加大观察力度,及时处理不适症状。

1.3观察指标

(1)症状消失时间:治疗过程中,及时评估患者症状,并对相关症状的消失时间进行统计比较。(2)血清炎症因子: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以ELISA检测法对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进行检测,包括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3)治疗效果:持续治疗5天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标准: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不见,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水平,视为治疗显效;腹痛、腹胀等症状较前缓解,各项指标较前改善,但尚未恢复正常水平,视为治疗有效;腹痛、腹胀等症状或各项指标未变化,视为治疗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借助SPSS 26.0分析、统计本文数据,基于数据类型归入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表达格式分别为(x±s)、(n,%)。获得统计结果后,参照P值大小判定组间差异是否明显,标准P<0.05。

2结果

2.1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分析表1,研究组呕吐、腹泻、腹痛消失时间比之对照组更短(P<0.05)。

表1 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d,x±s)

组别

腹泻消失

腹痛消失

呕吐消失

研究组(n=39)

1.20±0.36

1.46±0.45

0.41±0.11

对照组(n=39)

2.21±0.77

2.79±0.55

0.91±0.13

t

7.421

11.688

18.336

P

0.001

0.001

0.001

2.2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分析表2,所有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其中研究组比之对照组更低(P<0.05)。

表2 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x±s)

组别

降钙素原(ng/mL)

白细胞介素-8(pg/L)

白细胞介素-6(p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n=39)

4.71±1.12

0.89±0.04

21.80±4.26

7.01±2.01

18.55±4.62

6.03±2.01

对照组(n=39)

4.73±1.09

2.61±0.41

21.79±4.23

13.65±1.97

18.56±4.63

11.26±1.96

t

0.080

26.075

0.010

14.734

0.010

11.634

P

0.937

0.001

0.992

0.001

0.992

0.001

2.3治疗效果比较

分析表3,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比之对照组更高(P<0.05)。

表3 治疗效果比较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研究组

39

20

18

1

38(97.44)

对照组

39

16

17

6

33(84.62)

χ2

3.924

P

0.048

3讨论

报告显示[3],急性肠胃炎的发生和化学因素、微生物感染、进食过热过冷食物等方面有关,随着近些年食物种类的增多,人们饮食结构的转变,患有急性肠胃炎的人群越来越多,虽然该病可以自愈,但发病突然,会降低患者胃肠黏膜防御功能,使其出现相关病症,尤其是腹泻,每天至少3-5次,大便呈水样、有臭味,给患者的工作、生活等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急性肠胃炎发生且确诊后,需尽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疗[4]

当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肠胃炎的药物种类较多,如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蒙脱石散等,长期研究表明,左氧氟沙星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效果较好。左氧氟沙星为抗菌药物,是氧氟沙星左旋体,但和氧氟沙星相比,抗菌活性较好,尤其是体外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的2倍左右。该药物经口服、静脉用药后,可有效抑制病原体、病毒,控制细菌DAN复制、合成,使细菌凋亡,从而发挥出药物的抗菌作用[5]。同时,还能降低病毒、病原体对患者相关组织、功能的影响,修复受损组织,缓解腹泻、腹痛等症状;不仅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淋球菌、克雷白菌等细菌引发的感染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对衣原体、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菌有着很好的抗菌效用。

本调查对78例急性肠胃炎患者分组治疗,结果显示:(1)研究组症状消失速度快,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均和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说明和蒙脱石散药物相比,左氧氟沙星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这可能和此类药物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有关[6]。(2)治疗5天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4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4.62%,组间有效率差异明显(P<0.05)。在吴玉应[7]报道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93%,和本结果基本相似,提示左氧氟沙星治疗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分析原因:左氧氟沙星既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又能保护患者胃肠黏膜,双管齐下的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病情进展,从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

综上,在急性肠胃炎患者的常规治疗上辅以左氧氟沙星药物,可促进症状消失,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总体疗效,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安凤超.内科门诊患者急性肠胃炎的临床诊治[J].饮食保健,2020,7(35):14.

[2]唐三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胃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5):589.

[3]林晓东.西咪替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的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12):64-65.

[4]李斌,周云.飞扬肠胃炎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6):135-137.

[5]张真真.左氧氟沙星结合谷氨酰胺治疗慢性肠胃炎的疗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研究[J].国际援助,2021(24):169-170.

[6]李宽红.西咪替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2):41-42.

[7]吴玉应.急性肠胃炎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疗效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4):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