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定位联合PICC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预防极早产儿导管继发性异位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2

B超定位联合PICC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预防极早产儿导管继发性异位的效果分析

杭慧麟  于淼通讯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B超定位联合PICC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预防极早产儿导管继发性异位的效果分析。方法:以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9月收诊的42例早产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动态分组后对两组患者的B超定位联合PICC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的价值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没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留置管时间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极早产儿导管继发性异位采取B超定位联合PICC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评估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并且可以延长导管留置的时间,这种措施有推广使用的意义。

关键词:B超定位;PICC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预防极早产儿导管继发性异位;效果分析

早产儿是胎龄在37周以下的新生儿,这类新生儿由于过早的脱离母体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其生长发育也受到影响,并且由于气管不成熟,需要长期采取营养支持方法为患者提供营养。早产儿在长期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反复的穿刺皮肤,因此可能会出现皮肤异常情况,并且穿刺后也有可能会发生导管继发性异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B超定位联合PICC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极早产儿导管继发性异位评估中应用能够更好的发现新生儿是否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情况,还可以降低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降低对新生儿安全的影响[1]。以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9月收诊的42例早产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动态分组后对两组患者的B超定位联合PICC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的价值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9月收诊的42例早产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动态分组后对两组患者的B超定位联合PICC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的价值分析。对照组患者(21例)男性15例,女性6例,胎龄范围26-33周,平均胎龄为(29.65±2.31)周,体重(1.26±0.21)kg;观察组患者(21例)男性12例,女性9例,胎龄范围27-32周,平均胎龄为(29.75±2.61)周,体重(1.27±0.19)kg,患者信息比较没有差异(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同意参与研究。患者病历资料完整。患者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患者存在精神障碍问题,患者患有感染性疾病,患有传染性疾病;患有血液疾病,患者家属不同意参与研究,中途退出。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每个小时改变患者的体位,观察导管是否存在拔出情况。

观察组采取B超定位联合PICC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方式管理:(1)B超定位联合PICC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建立小组。医护人员要建立管理小组,帮助医护人员进行定位和风险评估,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后管理患者[2]。(2)B超定位。医护人员在置管后定期进行检查,确定导管是否出现移位情况,若是出现渗液或是红肿情况要告知医生处理,将患者情况和处理措施记录下来[3]。(3)PICC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护理人员使用PICC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评估患者发生移位的风险,对患者置管情况进行评估,并且要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分析,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种,并且要每天评估患者情况[4]。PICC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使用需要间隔四个小时,按照要求使用,并且要严格的查看患者的具体情况。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2)对比两组患者留置管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s)使用t工具进行检验,对比数据差异。而(%)表示的数据使用χ2工具检验。最后的检验结果是使用P进行分析,对于数据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其中0.05为分界值,大于0.05的数据没有差异,小于0.05的数据差异明显。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没有差异,(P>0.05)。详细情况如表1。

表1 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非计划性拔管

机械性静脉炎

导管堵塞

静脉血栓

观察组

21

14.29(3/21)

9.52(2/21)

4.76(1/21)

0.00(0/21)

对照组

21

28.57(6/21)

33.33(7/21)

9.52(2/21)

4.76(1/21)

χ2

--

14.021

22.611

2.857

2.915

P

--

0.001

0.001

0.081

0.079

2.2两组患者留置管时间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留置管时间对比,有差异,(P<0.05)。详细情况如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留置管时间±s,d)

组别

例数

留置时间(d)

观察组

21

32.12±8.12

对照组

21

23.61±11.64

t

--

9.125

P

--

0.002

3 讨论

极早产儿由于胎龄短需要接受治疗,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静脉输入方式为主患者的生命安全,而PICC临床上应用的便捷性和有效性比较高,这种导管在临床上应用能够更好的为新生儿提供帮助,还可以有效的减少穿刺的次数。早产儿在接受PICC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导管继发性异位情况,这会严重的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尤其是新生儿并不进行肢体约束,因此可能会出现活动过程中拔管情况,这就需要监测患者的情况,避免出现导管继发性异位[5]。观察组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没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留置管时间对比,有差异,(P<0.05)。PICC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在临床上应用能够评估早产儿的导管是否能够正常使用,这种评估方式可以分类对异位进行分析,还能够降低早产儿辐射暴露率。B超定位重复性比较高,能够清晰、明确的显示患者的位置,还可以准确的定位患者的导管位置,实现风险评估。B超定位联合PICC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在极早产儿导管继发性异位评估中应用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早期评估患儿的状态,还可以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综上,极早产儿导管继发性异位采取B超定位联合PICC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评估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并且可以延长导管留置的时间,这种措施有推广使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芳,谭雪玲,赖玉娥,等. B超定位联合PICC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预防极早产儿导管继发性异位的效果[J]. 广西医学,2022,44(24):2961-2964,封3.

[2] 刘金明,赖玉娥,唐英姿,等. 床旁B超动态定位技术在极早产儿PICC中的应用[J]. 华夏医学,2023,36(5):173-178.

[3] 严素芬,谭巧珍,许泽芸. B超定位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1):128-130.

[4] 杨冬,郭金珍,李清红,等. 早产儿脐静脉置管相关性肝脏病变4例并文献复习[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10):1291-1293.

[5] 梁珍花,刘桂良,李柳青,等. 床旁超声在极低体重儿脐静脉置管定位随访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9,11(6):49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