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新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2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新方法研究

吴苏明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石斋初级中学  福建东山363401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重要的改革。本文旨在探索与实践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首先,问题驱动教学法被提出以培养学生的推导素养,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结合生活实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在现实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实用性。此外,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这些方法的实施旨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需求。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实施策略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初中物理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方法亟需更新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和深入思考问题的空间。此外,物理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如何使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的同时,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成为了新课标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和实践新的物理教学方法,使之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首先,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实践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其次,物理知识的抽象性较高,而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造成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深入,学习成效不理想。此外,实验教学资源不足,实验教学时常因设备缺乏或者条件限制而难以开展,学生缺乏亲身参与实验的机会,影响了他们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再者,评价体系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记忆和题目的解答,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不足,难以有效地将新课标要求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使得教学改革难以深入推进。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一)问题驱动教学培养推导素养

在新课标背景下,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它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推导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以学习运动快慢的描述为例,教师首先提出实际问题:“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在规定时间内如何以最短时间到达指定地点?”这样的问题直接关联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运动快慢相关的具体问题,如比较两位同学百米冲刺的速度或者在相同时间内跑的距离,进而探讨这些观察结果与物理量的关系。通过这种互动式的问题讨论,学生可以自然地引出速度这一物理量,并理解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用物理量来描述现象,还能理解和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此外,问题驱动教学法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实验验证,从而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二)结合生活材料进行研究

在新课标背景下,将生活材料融入初中物理教学,能够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生动和具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以“大气压强”这一概念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贴近生活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大气压的实际作用。在一次生动的物理课上,教师提出一个看似简单但引人入胜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可以轻松地使用吸管喝饮料?”紧接着,教师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学生们被邀请使用塑料挂衣钩和一个平滑的玻璃板来探究大气压的神奇之处。他们首先将挂衣钩的吸盘部分压紧在玻璃板上,确保中间没有空气,然后尝试用力拉起衣钩。让学生惊讶的是,无论他们如何用力,衣钩似乎都牢牢地“粘”在了玻璃板上,就像被魔法粘住一样。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让衣钩如此紧密地贴合在玻璃板上?答案正是无处不在的大气压。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学生们不仅亲身体验了大气压的存在,也理解了大气压能够对物体产生强大的压力。类似地,通过观察使用吸管喝饮料的现象,学生们进一步领悟到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例紧密联系起来。

(三)开展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实践水平

在新课标背景下,实验教学法是提升学生物理实践水平的关键方式,尤其是在教授“平均速度的测量”这一单元时,通过亲手进行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为了开展这一实验,教师会事先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包括铜丝、秒表、刻度尺和小球等。课堂上,教师首先将铜丝固定成一定倾角的斜面,以模拟小球运动的轨迹。学生们的任务是将小球放置在斜面的不同起始位置,然后释放小球并使用秒表精准地记录小球从起始点滑动到斜面底端所需的时间。同时,学生还需要使用刻度尺测量小球的滑动距离。通过多次测量并记录数据,学生们可以更准确地观察到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并尝试绘制相应的图像,如距离-时间图像,进一步分析和总结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数学关系式。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实验技能。

结论

本文通过探讨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揭示了问题驱动教学、生活材料的结合使用以及实验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性。这些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技能,还激发了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此外,创新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有效性,为未来物理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这要求教师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科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瑞江.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17):175.

[2]苏小刚.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