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湿地在水源地保护工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5
/ 2

生态湿地在水源地保护工程中的应用

王智勇

320501198704181538

摘要:湿地作为自然界的生态宝库,它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功能,而且还对维护水源地的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生态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成为保障人类生存的一大重点。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湿地在水源地保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了它在水质净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探讨希望可以为未来湿地保护与水资源管理提供有益参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湿地;水源地;保护工程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加剧,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生态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在水源地保护工程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通过研究生态湿地的功能机制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才能够真正做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
一、生态湿地在水源地保护工程中的作用

(一)水质净化

生态湿地在水质净化方面具有天然的过滤功能,它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因为湿地的植被和土壤可以吸附和降解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和营养物质,从而改善水质,而且湿地中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这些物质也能够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进一步净化水体,湿地还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底泥,进而可以很好地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为水源地的保护提供了可靠的保障[1]
(二)水量调蓄

作为自然的水库,在调节水文循环过程中有明显的作用,能够缓解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在干旱季节的湿地可以利用蓄水和慢释水的方式向周围地区供水,进而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生物的生存生长。而在雨季的湿地主要是通过吸收和储存大量的雨水来减缓雨水径流速度,进而降低洪水峰值,保护下游水域和人类居住区的安全。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

湿地是许多濒临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它们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通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可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生物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的风险。在实际应用中,生态湿地在水源地保护工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单个湿地的功能上,在湿地系统的整体效应上也有一定的体现。例如湿地的连通性就能够让水源地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从而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
二、生态湿地在水源地保护工程中的挑战

(一)人为破坏与恢复

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剥夺了湿地的生存空间,所以出现了湿地退化和面积减少的情况,工业排放和城市污水直排也直接污染了湿地环境,让湿地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过度的农药和化肥使用让湿地水体中有害物质的积累更加严重,造成水质恶化和生物死亡,同时农田的水土流失和农业灌溉的过度抽取也加剧了湿地的干旱和退化。另外,人类的过度的开发让湿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得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加剧减少,大量的旅游活动也给湿地带来很多的垃圾污染和人为干扰,让湿地生物的繁衍和生存遭受了严重威胁。针对人为破坏带来的问题需要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但是湿地恢复工作的开展又有很多的阻力,比如湿地恢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资源有限、投入不足是湿地恢复面临的主要难题,湿地恢复需要长期的监测和管理,但是当前的管理机构的效能和专业性也是一个制约因素,而且湿地恢复工作涉及到复杂的生态系统,恢复效果不易立竿见影,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2]
(二)气候变化与生态湿地的适应性

气候变化让生态湿地在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和频繁性的频率上极大地提高,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多,这些问题会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干旱会让湿地水体枯竭,湿地植被凋落,生物栖息地丧失,而暴雨则容易引发洪涝灾害,使得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的变化也会让湿地水量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增加,因此就会给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气候变化也使得湿地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行为发生了改变,因此加剧了湿地生物的生存压力。此外气候变化还会改变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生态功能,由于气候变暖会让一些温带湿地的生物向北迁移,而一些高山湿地和极地湿地的生物会面临生存空间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威胁,若是一些特有物种,他们的栖息地的改变很容易让他们濒临甚至灭绝。而且生态湿地的适应性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若是湿地本身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那么就会失去其原有的适应能力,而且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进一步削弱湿地的适应性,使其难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再加上湿地的适应性会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3]
三、生态湿地在水源地保护工程中的对策

(一)湿地保护与修复

通过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来做到对湿地的保护范围、保护标准和管理办法的制定,让湿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监管,同时建立专门的湿地保护管理机构,重视加强对湿地的日常管理和监测,使得湿地保护的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而且还要注意采取生态修复的措施,加快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在生态修复工作中,要注意做好植被恢复、水质净化、水文调蓄等方面,通过植被的重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引入来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让湿地的生态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进一步提高,而且还要注意做好水质净化和水文调蓄等措施,以此方式去改善湿地水体的水质和水量状况,使得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另外,利用湿地的监测和评估工作来掌握湿地的变化和演变规律,及时发现湿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从而能够为采取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构建完善的湿地监测网络,同时也要注意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方法,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监测湿地的生态环境变化,并及时预警和应对湿地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探讨出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机制和演变规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湿地保护和修复方案提供理论支持,加强技术创新,重视开发出适合湿地保护和修复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让湿地保护和修复的效率得到提高。最后要重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来增强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这样来逐渐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从而共同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4]
(二)湿地管理的气候适应性措施

首先应该构建一套完善的气候监测系统,建立湿地气候监测网络,布设气象站和水文站,监测湿地的气温、降水、湿度等气候要素,及时了解湿地的气候变化情况,同时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湿地的气候变化进行空间分布和趋势分析,以便能够为制定气候适应性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其次要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及时恢复湿地的植被覆盖、增加水源地补给量、改善湿地的水质和水量状况等措施,让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进一步增强,要学会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优势来引入适应性强的植物和动物物种,从而增强湿地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再次应该管理和调控好湿地水资源,利用建立湿地水资源调度中心的方式去实施水资源的动态调控,然后根据气候变化的情况调整湿地的水量分配和供给,让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积极采取水资源节约措施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让湿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保障。此外还要重视加强湿地灾害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针对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就应该制定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以便做到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预警,然后才能及时采取措施减轻灾害损失,同时还要注意加强湿地的生态修复和重建,让湿地的生态系统的抗灾能力得到提升,最后要注意创新研究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和湿地管理的科学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和适应策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湿地管理措施提供理论支持[5]

结语:综上所述,在水源地保护工程中必须重视生态湿地的作用,在了解了生态湿地在水源地保护中的重要性后,发现了它在水质净化、水量调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然而也意识到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时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只有重视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才能促进生态湿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从而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1]周永柱,刘锐,马腾,陈娟. 基于生态视角的我国地下水水源地开发与保护:现状、问题与展望[J]. 安全与环境工程,2023,30(06):224-232.

[2]郝雨彤,张玲玲. 南水北调中线生态保护措施对水源区碳中和的影响——以南阳市为例[J]. 环境保护科学:1-11.

[3]陈曦,林海,秦铖,袁维唯,梅依宁,谢小丹. 基于水源保护地环境容量测算的灵川县公平乡乡村发展规划探析[J]. 南方农业,2023,17(20):166-170.

[4]穆泉,李俊,方建红. 探索城市水源地保护的社会共治模式——以千岛湖水源地保护为例[J]. 中国生态文明,2023,(Z1):75-79.

[5]宋军凯,蔡冀. 生态湿地在水源地保护工程中的应用[J]. 工程技术研究,2018,(13):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