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2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

邵敏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护理效果所带来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还需要接受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新生儿来说,观察组新生儿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后的啼哭次数以及啼哭的持续时间均相对更少。结论对于新生儿来说,在对其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融入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的啼哭次数以及啼哭持续时间,护理效果整体较好。

关键词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儿;护理效果;影响

新生儿在出生之后,他们所需要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挑战就是要能够适应新的环境。而新的环境往往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应激反应,进而出现大量的机体能量消耗,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新生儿机体功能的恢复。早期对新生儿实施母婴皮肤接触指导能够使得新生儿护理干预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文章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参与研究新生儿的分组采用随机的方式,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新生儿例数均为50例,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新生儿均为足月出生,两组新生儿在胎龄方面整体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50例新生儿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观察组50例新生儿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在一般资料对比方面两组新生儿的情况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儿科护理,护理人员要能够在充分考虑新生儿的实际需要的前提之下采取相应的护理操作,包括做好针对产妇新生儿护理的相关指导工作,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状态,辅助新生儿做好各项检查等。

观察组新生儿不仅需要接受常规的儿科护理,还需要接受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各方面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在病情平稳的前提下,引导母亲与新生儿进行早期皮肤接触,母亲需要进入到新生儿科与新生儿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母亲在进入新生儿科之前,新生儿科需要准备的物品包括温暖宽大前开式的睡袍、舒适有靠背以及扶手的椅子、包裹新生儿身体的大毛巾以及一张脚凳。在新生儿科内部要能够控制好室内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室内的温度需要维持在25-27摄氏度之间,室内温度保持恒定,房间内部偏向温暖。母亲进入到新生儿科之后,要安排专人负责对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进行指导。母亲在接触新生儿之前需要提前将手部清洗干净,保证手部卫生,将内衣脱去换好睡袍,母亲采取仰卧位,调整新生儿的体位为俯卧位,将其放置于母亲的胸口前,并且引导产妇将双手分别放在新生儿的背部位置以及臀部位置,以此来保证新生儿的安全。母亲与婴儿之间在进行早期皮肤接触的过程中,新生儿科内部可以播放一些舒缓以及轻柔的音乐,使得母亲与新生儿的状态都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放松,要为新生儿带好帽子、穿好小袜子及时为新生儿更换尿片,避免新生儿在与母亲进行早期皮肤接触的过程中出现受凉的情况。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过程中,要能够使用监护仪对新生儿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需要的新生儿进行维持输液,维持输液过程中使用的为推注泵。新生儿与母亲在早期进行皮肤接触的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负责护理指导,对于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以及记录,辅助母亲调整新生儿的体位,对各类导线以及管路进行妥善安置,使得新生儿母亲的合理需求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满足。在结束护理工作之后,护理人员要能够主动与新生儿母亲进行交流,了解其对于母婴知识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需要及时对其错误的认知进行纠正,并且做好讲解的工作,使得新生儿母亲能够更好地了解母婴知识,为后续科学的进行母乳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参与研究两组新生儿在接受护理后的啼哭情况,包括两组新生儿的啼哭次数以及啼哭的持续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参与研究的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新生儿在实际接受护理之后,其啼哭的持续时间整体更短,啼哭的次数整体更少,相关统计数据具备统计学差异,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对比两组新生儿接受护理后的啼哭情况

组别

例数(n)

啼哭次数(次)

啼哭持续时间(min)

观察组

50

6.32 ± 1.17

13.92 ± 2.18

对照组

50

14.98 ± 2.06

36.83 ± 3.12

t值

8.35

8.16

P值

0.024

0.018

3讨论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之内,其身体内往往会分泌较多数量的儿茶酚胺以及内质激素,如果新生儿无法实现第一时间的觉醒,那么其健康发育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有调查研究显示,新生儿在与母亲进行早期皮肤接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拉近母子之间感情,同时也会影响母乳喂养的整体效果,母婴皮肤接触指导的开展时间越早,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则相对更长,进而使得新生儿的护理质量以及新生儿自身的行为状态都能得到有效改善

[1]。由于新生儿的皮肤相对较薄,散热的速度相比于成人来说整体更快,而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则能够有效减少皮肤温度变化给新生儿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尽可能地减少新生儿在面对外部环境时候的不适感,最大限度的维持新生儿体温的恒定性[2]。除此之外,产后尽早引导母亲与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还能有效提升母乳喂养的质量,提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为新生儿提供更加安全的护理环境,进而有效减少新生儿的啼哭次数以及啼哭行为。

从本次研究工作开展的结果来看,所取得的研究结果与国内同类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进而有效地验证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对于新生儿护理效果的整体优化的积极促进作用,说明了相关护理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在实际落实新生儿护理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融入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相关护理方式,能够使得新生儿接受护理后的啼哭次数以及啼哭时间得到有效减少,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颜美玉,洪阿双.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J].皮肤病与性病,2021,43(03):426-427.

[2]谢佳佳,刘志清.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研究现状[J].天津护理,2021,29(02):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