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中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2

循证护理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中应用

王风兰

南京市第二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析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中应用循证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本次在研究开始时,选取74例脊柱结核患者参与实验,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经本次研究数据统计显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出现0例、4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10.81%,同时观察组的静脉血栓正确预防率、依从率及骨科护理人员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掌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间实施循证护理有助于防范深静脉血栓,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脊柱结核;围术期;循证护理;深静脉血栓

据悉当前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护理时多采用常规护理,但其整体效用不足,无法达到良好护理效果,对此应重视对护理模式进行深度优化,实施更具科学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便探析了循证护理在脊柱结核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共计选取74例脊柱结核患者参与实验,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医,均需行手术治疗,包括腰椎结核、胸椎结核、胸腰椎结核及颈椎结核。为保障本次研究的顺利进行,对74例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例如在对照组,组内包括21例男性和16例女性,年龄34~75岁,平均(56.54±4.72)岁;观察组男女比例19∶18,最小32岁,最大73岁,平均(54.79±3.87)岁,比较分析后确认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内分别有10例护理人员参与护理工作,共计20例。

纳入条件:①患者意识清晰,自愿参与实验;②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③术前2~4周持续使用抗结核药物。

排除条件:①交流障碍;②存在其他系统性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后为其制定护理方案,并在术后积极加强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1.2.2 观察组

于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为保障循证护理模式的具体实施,将与脊柱外科中抽取若干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应对过往脊柱结核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可能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可着重围绕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循证,可于知网、维普、万方等权威资源网站中查找“脊柱结核围术期护理”的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患者个体化病情制定护理计划[1]

(1)术前护理

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脊柱结核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较多,在术前应重点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如可进行MRI、X线等常规检查,还需对双下肢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发生风险较高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重点关注;其次,许多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不足,容易因此形成深静脉血栓隐患。基于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交流,对其开展健康宣教,如告知患者有关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危险因素、对身体的损害等,注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便于患者容易理解,帮助提升认知深度,提高与护理人员的配合度。

(2)术中护理

手术过程中不仅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还应着重关注其体位姿势,术前尽可能指导患者保持比较舒适的体位姿势,同时定时对其双下肢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术中应监测其血流动力学指标,了解下肢血液循环情况,为后续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3)术后护理

①卧床护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并需长时间卧床,因此容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基于此,术后应关注患者体位姿势,可每1~2h协助患者翻身1次,更换体位姿势,在膝盖下方放置软垫,同时因手术位置涉及脊柱,因此每次翻身护理人员均要提高关注度,防范因体位姿势变化不佳而影响手术效果的风险。②病情观察: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如需每2h检查1次引流管、下肢皮肤颜色,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疼痛症状等;每日还需测量双下肢平面周径,一旦发现存在异常变化可高度怀疑为发生深静脉血栓,应立即通知医生。③功能锻炼:术后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加快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例如在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后,可重点对其肱二头肌、腓肠肌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适当按摩,每日2~3次,每次5min;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指导其重点进行脚踝、脚趾及膝关节活动[2]

1.3 观察指标

采用caprini评估表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正确预防率、依从率及骨科护理人员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掌握率。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期间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21.0进行,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可通过“%”表示,由“X2”进行检验,对于符合正态性分析,且数据间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的情况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分析

观察组在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静脉血栓正确预防率、依从率及骨科护理人员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掌握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护理结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深静脉血栓发生数

静脉血栓正确预防率

静脉血栓预防依从率

骨科护理人员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掌握率

观察组

37

0

37(100.00)

36(97.29)

10(100.00)

对照组

37

4(10.81)

34(91.89)

32(86.48)

8(80.00)

X2

7.414

10.528

9.663

10.412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脊柱结核因结核病持续发展形成,临床上首选手术治疗,由于创伤相对较大,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极有可能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目前,在脊柱结核围术期护理中应着重关注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本次在观察组内实施了循证护理,该护理模式可以查找文献资料,从中获取循证依据,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结合后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具有更高的针对性、合理性。如结果中表1可见,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效果更优。

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不利于术后康复。经本次研究的综合分析可见,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可帮助提高脊柱结核围术期护理质量,有助于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加深患者对静脉血栓的认知深度及依从性,应用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谭芳,田秀峰,程士娜,贾晓玮,任松增.基于护患情感交互的照护策略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09):1348-1352.

[2]王倩,张亚超,张磊,雷国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防痨杂志,2021,43(05):46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