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2

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探讨

廖宇旋

深圳市众智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省 深圳市 518116

摘要:现今时代,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脚步不断加快,各项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城市建设占用土地面积越来越多,导致城市规划可使用的土地愈发紧张。从我国城市规划现状来看,一些基础设施分布不合理,交通运输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不利于地区的长久发展。为此,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研究课题,根据其计算出未来地区的人口分布、产业分布等,结合不同城市的特色进行规划,以此提高城市规划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从顶层设计视角重构空间规划的基础框架,建立起从国家到地方的覆盖全部国土的详细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若干意见》因此成为了城市规划者深入研究的内容。城市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不仅是对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长远认识,也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独到见解。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如何落实《若干意见》中的要求成为了摆在每一个城市规划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1国土空间规划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内涵

1.1国土空间规划

由全局角度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与空间表达所表达的含义几近相同,但二者间仍然存在极为微妙的差异。客观分析,在实际规划过程中国土空间规划的面向对象更加明确,是为保障国土空间规划合理性及科学性而服务的。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落实城市规划工作的过程中,亦需要侧重于对城市土地资源的规划,以“国土”为重点面向对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然会遭受来自多个方面的限制。为进一步增强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效性,保障工作效益,需要始终坚持顶层设计,树立起全局发展观念,持续优化工作理念与方法,针对实际落实阶段所遭遇的各式困难与阻碍,加以细致分解,并进一步增强其灵活性,结合所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发挥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指导作用,树立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规划理念,协调好城市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应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设计阶段遭遇的各式问题,加强管理与分析,制定出规范的工作体系,强化立体空间框架建设。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对相关工作行为的约束力,保障工作规范性。同时还需要强化经验总结,不断完善健全工作体系。

1.2现代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指对特定城市的环境、行动、问题、变化等内容进行研究,并将问题解决作为导向来开展科学规划的工作。其中,环境是对城市自然环境以及建成环境进行分析,从中把握城市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问题指通过分析城市化、社会冲突以及城市发展来明确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行动指研究人员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一系列行动来解决问题;对于城市的变化,研究人员应对城市发展中产生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评估,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在我国,政府部门在20世纪时就开始对城市规划工作做出相应的战略部署,也通过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明确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我国的教育部门也将城市规划作为独立的专业开展招生工作。由此可见,城市规划是推动我国发展的有力举措。

2国土空间规划与现代城市规划协调发展策略

2.1统筹区域发展,完善基础设施

区域协同发展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双轮驱动、四维协同”入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走向更加平衡。基础设施是城市规划的重要支撑,当前城市规划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对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的规划引导,出现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城市规划存在重速度、轻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规划要充分发挥四维协同优势,提升规划引领能力、调控能力等。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做好基础设施相关规划工作以支撑高品质生活。一是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二是要加快推进以高速公路体系带动城乡交通体系发展;三是要推进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及管理模式实施等;四是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模式转型升级,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等。

2.2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导向,突出城市规划的价值

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导向,突出城市规划价值引领作用,为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而努力。一方面,基于空间总体规划工作开展期间,需要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并以三大主导功能分区和“三线”约束为基础,体现城市规划的导控作用。同时,在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应以综合性原则和效益统一原则为依据,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优化城市资源配置,促进民生改善。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实现“五个量化”目标:框定总量管控、盘活总量管控、强化质量管控、优化增量管控和限定容量管控。同时,还应全面分析城市文化特色、功能定位和建设管理等要素,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提升城市品质,带动城市转型发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此外,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底层管控工作,优化城市街道规划,确保城市街道规划与城市交通安全和民众基本生活需求相符。以产权制度为依据,合理配置空间资源,提升物质空间的高质量供给水平,提高城市空间的宜居性和舒适性。

2.3明确城市规划用地类型

传统城市规划主要考虑到城市化发展、城镇体系建设以及城市群建设的有效融合,具体表现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相比于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更加突出城市治理的特色,其也是市县级各类空间规划的主要参考,但很多地区编制的城市群发展规划过于重视理论,忽视了规划落实工作,导致区域协同的有效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很多城市都存在着执行力不足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城市发展。在国家级、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设立城市化与城市体系规划分项,进一步细化空间治理中的城市化和城市体系发展战略,全面地优化与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和模式,具体地明确各级城市开发边界范围。例如,在城市密集地区,应集中对城市边界进行确定,明确具体的边界管理职责,严格限制城市空间拓展。明确各类用地类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漫无目的规划问题的出现,从而更好地发挥城市土地资源的作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为国土孔家规划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做出贡献。

2.4以空间治理为手段,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仍是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一方面,目前我国部分城市还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在全球范围内面临严峻的能源危机,这些都严重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因此,必须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两个方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使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另一方面,面对自然资源要素约束趋紧及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的双重压力,要实现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建立统一、高效的空间规划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对基础空间规划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框架下,通过对各类自然资源要素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和评价,提出各类自然资源保障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自然资源资产要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这个目标,又要考虑到“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资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一目标。以此为基础进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就是为了实现国家和地区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在空间规划系统中科学、合理地反映自然资源价值和环境价值。

结语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为我国空间发展指明了方向,不仅有利于实现我国城市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促进我国城镇化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工作中会遇到土地利用利用率低、城市规划不合理、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在制定规划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和城市规划要素,合理规划土地,使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城市规划中,更好地提高我国城市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康雅丽,李佩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2(26):4-6.

[2]王超.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9):39-40.

[3]史先刚.城市综合开发视角下的新城可持续发展规划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9.

[4]黄进.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23):83.

[5]杨东峰.重构可持续的空间规划体系:2010年以来英国规划创新与争议[J].城市规划,2016,40(08):91-99.

[6]吕金伍.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