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联合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3

奥美拉唑联合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应用研究

石立云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罗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55800

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3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单独的奥美拉唑治疗,而观察组加用曲美布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情况、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病情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快(P<0.05);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情况轻(P<0.05);炎症因子水平低(P<0.05);不良反应少(P<0.05);治疗有效率高(P<0.05);一年内复发情况少(P<0.05),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奥美拉唑和曲美布汀联合用药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协同增效作用、促进食管功能恢复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的特点,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带来了更好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且联用药物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奥美拉唑;曲美布汀;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安全性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胃灼热、胸痛、酸味、咳嗽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狭窄、溃疡、出血、胸骨后灼热感、酸呕、咽喉疼痛等,甚至增加了食管癌的风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以及药物治疗等。对于一些严重的、难以通过药物治疗的GERD患者,手术可能是一种选择。常见的手术包括胃食管括约肌重建术等,通过加强LES的功能,防止胃酸反流。此外还有利用射频能量刺激LES周围的组织,增强LES的功能,减少胃酸反流的放射治疗以及使用食管黏膜保护剂例如胃苷拮抗剂等。药物治疗依然是最广泛被采用的治疗方案。然而,药物的长期单一使用却存在着诸多不良反应的风险。基于此,我院就奥美拉唑联合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应用效果做了一个研究,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开展前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选择2023年3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6例,包括44例轻中度症状,32例重度症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1岁~71岁,平均年龄为56.15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3.52年,体质指数21~26 kg/m²,平均为21.81 kg/m²。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2岁~72岁,平均年龄为55.24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42年,体质指数20~25 kg/m²,平均为21.88 kg/m²。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①已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②患者思维正常,沟通无障碍,配合本次研究;③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齐全,没有任何失访病例发生。

排除标准:①本身具有心脑血管疾病;②本身带有恶性肿瘤;③消化道曾经历过手术存在伤口或因其他原因患有食管炎;④患者语言混乱具有精神类疾病;⑤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妇女;⑥无法使用相关药物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药物相关作用以及药物过敏等。⑦本身具有肝肾功能障碍。

1.3方法

内镜检查:在进行内镜检查的前一天晚上叮嘱患者停止进食,以确保胃内没有残留食物,这样可以更清晰地观察食管和胃的情况。在内镜检查中,给予患者口服麻醉剂,以减轻不适感,仔细观察食管和胃的黏膜、颜色、纹理、形态等,寻找可能的异常表现,比如食管黏膜炎症、溃疡、狭窄等。如果发现异常情况,会进行活检,以确认诊断和确定病变程度。内镜检查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方法使用Los Angeles 分级系统,将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变程度分为四个等级,根据食管黏膜的病变程度来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

基础治疗包括对两组患者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并且同时进行抗炎等针对性疗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单一的奥美拉唑治疗方案,即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每次40毫克,每天2次,共进行2个疗程,每个疗程为4周。而观察组患者接受药物联用的治疗方案,除了与对照组相同的奥美拉唑使用方法和剂量外,还额外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每次0.2克,每天3次,同样进行2个疗程,每个疗程为4周。

1.4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情况比较:以8周为期限,采用GerdQ评分表进行评估。参考指标共六项,满分18分,分值与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情况为负相关。

(3)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以8周为期限,选择清晨患者空腹的时间段,分别测定治疗前后静脉血中的C反应蛋白和IL-6水平。

(4)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包括口干、皮疹、腹泻、便秘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5)治疗有效率比较:按照三级分类,包括①显效:基本无食管黏膜糜烂和肿胀,无临床症状;②有效:食管黏膜糜烂和肿胀区域的面积缩小50%以上,临床症状缓解;③无效:上述均不符合,甚至病情加重。

(6)病情复发率比较:随访1年,以出现胃灼热感、酸反流、胸部闷痛感、上腹部不适感等症状,镜检显示食管黏膜肿胀和糜烂,视为复发。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5.0进行数据分析,在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时,计数资料(%)经2检验,计量资料()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的消失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d]

组别

n

胃灼热感

酸反流

胸骨后灼痛

观察组

38

2.44±1.03

1.55±0.36

2.15±0.54

对照组

38

3.62±2.25

3.08±1.11

3.36±1.29

t

2.918

8.841

5.722

P

0.005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情况比较

根据GerdQ评分表,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情况比较[(), 分]

组别

n

恶心

反酸

胃灼热

上腹痛

睡眠障碍

非处方用药

总分

观察组

38

0.76±0.21

0.55±0.16

0.63±0.18

0.54±0.18

0.44±0.24

0.42±0.12

3.12±1.06

对照组

38

1.15±0.33

1.22±0.21

0.96±0.22

1.03±0.33

0.94±0.42

1.04±0.16

6.37±1.68

t

5.654

15.724

6.902

8.996

7.758

21.341

10.495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8周后,在两种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的情况下,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n(%)]

组别

n

C 反应蛋白 (mg/L)

IL-6 (ng/L)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观察组

38

52.03±2.81

6.07±1.03

97.854

0.001

90.78±7.23

13.12±3.42

66.204

0.001

对照组

38

51.96±2.73

16.17±1.74

69.885

0.001

90.68±7.14

19.47±3.44

57.714

0.001

t

0.114

32.052

0.042

10.226

P

0.912

0.001

0.001

0.001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共发生1例口干和1例头晕,症状较轻,未发生皮疹、腹泻以及便秘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6%;对照组患者中共发生2例口干,1例皮疹,2例腹泻,2例便秘以及2例头晕,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6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2=5.124,P=0.021)。

2.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8

21(55.26)

15(39.47)

2(5.26)

36(94.74)

对照组

38

15(39.47)

15(39.47)

8(21.05)

30(78.95)

t

4.476

P

0.032

2.6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一年内出现1例复发症状,而对照组出校了4例复发症状,复发的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胃灼热感、酸反流、胸部闷痛感或上腹部不适感等症状,镜检显示有小面积的食管黏膜肿胀和糜烂出现,不过观察组的症状相对较轻(2=5.236,P=0.001)。

3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炎症性病变,主要是由胃和十二指肠的消化液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末端的括约肌,也称为下食管括约肌(LES),在健康人体内扮演着防止胃内容物向上反流的重要角色。它位于食管与胃的交界处,是由平滑肌组织构成的环状结构,其通过肌肉收缩、神经调节、食物摄入时的反射以及对胃内压力的调节等多种方式,能够有效地阻止胃内容物向上反流。然而,当这一过程出现故障时,就会导致胃酸、胆汁等消化液逆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和损伤。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饮食不当、肥胖、吸烟、饮酒、妊娠等。反流性食管炎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弱、胃食管反流、胃酸分泌过多、膈食管裂孔括约肌功能障碍等。患者出现胸骨后方或胸骨下方烧灼样的疼痛或不适感,胃酸或胃内容物回流到喉咙或口腔中,引起酸味或酸液感觉,可能伴有慢性咳嗽、咽部不适、吞咽困难、胸痛、声音嘶哑、口腔溃疡、口臭、胸部闷痛感、上腹部不适感等。在治疗方面,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抗酸剂等药物一直被广泛应用。对于部分难治性患者,手术治疗如食管括约肌成形术、胃食管吻合术等可能是一种选择。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也至关重要。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以及过大的精神压力等因素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度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适当控制饮食量,合理应对精神压力。

奥美拉唑和曲美布汀是两种常用于治疗胃肠相关疾病的药物,它们在临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胃酸相关疾病,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减少胃酸产生,达到护胃和治疗胃酸相关疾病的效果。根据医学指南,通常采用奥美拉唑,需要4至8周才能完成一个修复食管黏膜糜烂的疗程。然而,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反流性食管本身的治疗周期就已经大大延长,也就是说,需要更长时间的用药。因此尽管在治疗胃酸相关疾病方面,奥美拉唑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其不良反应也不能忽视,尤其是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头痛、头晕、乏力等,而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等问题,因此在应用中需要慎重考虑。与奥美拉唑相比,曲美布汀则是一种胃肠动力药,通过阻塞多巴胺受体增加胃肠道运动。

通过本研究,在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反应速度远超对照组,这一结果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的意义。通过对患者使用GerdQ评分表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现象清晰地展现了奥美拉唑联合曲美布汀治疗方案的卓越疗效。这种联合治疗不仅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迅速缓解,而且在长期疗效上也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通过显著减轻患者的恶心、反酸、胃灼热等症状,奥美拉唑联合曲美布汀为患者带来了更为舒适的生活体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中,治疗后观察组的降低趋势要比对照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此外,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这一结果表明了联合用药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联合用药,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更有效的缓解,疾病的控制更为彻底。这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减轻了他们的痛苦和不适感。反流性食管炎往往具有较高的复发率,给患者带来了长期的困扰。不过,通过联合用药,观察组在一年内的复发风险得到了显著降低,这也就意味着患者能够更加放心地面对未来,增强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和曲美布汀联合用药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协同增效作用、促进食管功能恢复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的特点,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带来了更好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期待着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这一治疗方案能够为更多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参考文献:

[1]陈德强,游超宜.奥美拉唑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21).

[2]李欣,花旭,宋培燕.92例奥美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5).

[3]刘向耿,符秋红.奥美拉唑联合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J].热带医学杂志 2017年17卷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