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对策研究--以W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2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对策研究--以W市为例

任飞扬 刘浩伟   通讯作者:崔棋云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要: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特别指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社区工作者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作用,系统分析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原因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破解之道,有助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治理重心不断向基层下移,社区逐渐成为社会基层治理的奠基石。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许多新的问题逐步浮现且亟待解决,并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生理造成了影响,倦怠感日趋增强。因此,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深入调查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影响、探讨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对于激发城市社区工作者内生动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意义重大。

一、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影响

根据马斯拉奇职业倦怠量表对职业倦怠所定义的三个维度,结合对W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调查,调研发现该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及其影响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社区工作者或多或少产生了焦虑、心理过度疲劳等病态情绪,在日常中表现为心悸、情绪沮丧、烦躁和易怒等。身体方面,倦怠情绪会对身体健康水平造成影响,并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许多社区工作者出现注意力分散,精神恍惚等症状,甚至采取极端行为来发泄自身情绪。

(二)不良影响。一是破坏队伍团结、降低工作质量。调查发现,部分社区工作者态度懈怠,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低下。通过对W市出现不同程度倦怠情绪的社区进行对比发现,倦怠程度较高的社区工作质量较差,且低于居民和社会预期。二是引发人员离职、干扰社区运行。研究显示,职业倦怠是导致离职倾向的重要因素,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具有扩散性。三是损害干群关系、影响社会和谐。据调查发现,倦怠情绪较严重的社区,群众对社区工作和工作人员的不满普遍要高于工作倦怠情绪问题较轻的社区。

二、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一)认知存在偏差,工作认同感偏低。由于W市社区治理建设时间较短且仍处于初级阶段,社区工作制度化建设薄弱,社会层面缺乏对社区工作的足够认识。一方面,社区居民认知程度不够。在人口流动频繁的社区,社区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积极性较低,对社区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社区工作者的家人朋友对社区工作的不理解也为其带来精神负担。

(二)工作收入较低,发展晋升受限。从薪资待遇来看,近年来W市社区工作者的工资不断提高,但仍低于社区工作者以及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薪资预期,同时缺乏绩效奖励机制,总体待遇较低。从晋升机制来看,社区工作人员的晋升体系设计存在缺陷,晋升空间较小。从编制管理来看,W市绝大多数社区工作者实行聘用制,对社区工作者的保障作用较弱。

(三)工作负荷沉重,人员承担压力过大。调查显示,致使社区工作者产生倦怠情绪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据调查,W市社区工作者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域存在特殊性。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社会治安管理、基层模范社区打造等工作带来了大量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任务也落在了基层工作者的肩上。二是额外工作繁重。据了解W市部分社区承接的任务达到80多项,除了具体的工作任务不少单位还提出了“公安进社区、劳动模范进社区”等工程,这些额外的工作让社区工作者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中,加重倦怠情绪。三是人员构成不合理。据调查了解,W市超过三分之二的社区工作者为女性,而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问题困扰着职业女性的选择,同时来自家庭成员的不理解更是加重了女性工作者的心理负担。

(四)队伍建设不强,专业化人才缺乏。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与工作倦怠情绪的产生有着紧密联系。通过调查,发现W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是专业化水平不高。根据调查,有超过七成学历在普通本科及以下,相关专业的高学历人才更是稀少,整体素质较内地发达地区有着明显差距。二是参与培训较少。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无法参加相关培训,无法及时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导致其无法正确处理工作问题。

(五)资金支持不足,治理体系不完善。W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且地方财政投入有限,整体社区管理体制落后于社区建设要求。一方面,权责划分不明确。政府在强调治理重心下移的同时,仅是扩大了基层的行政编制,社区职能未能得到强化。同时,W市社区治理在制度化建设层面相对薄弱,在工作中缺乏相关的支持。

另一方面,经费投入较少。除了财政投入有限之外,单位捐赠较少、社会参与率低、现有的经费来源渠道狭窄等原因普遍存在,社区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导致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并对工作环境的改善和福利待遇的提高也带来巨大挑战,无法满足工作人员对更高工作生活品质的追求,成为社区工作职业倦怠的催化剂。

三.缓解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的路径选择

(一)党建引领,构建良好干群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切实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号召党员群体、退休党员干部回馈社区,开展党员工作室,助力提升社区居民的思想认识。

(二)明确职责,强化社区自治水平。逐步建立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治理格局,依法明确划分政府、街道和社区的职责权限,真正缓解社区工作职能超载、运转缓慢的尴尬境况,并充分给予居民参与决策和自由发言的权力,提升社区自治水平。

(三)完善机制,调动人员干事热情。构建社区工作教育培训机制及相关配套考核机制,拓宽社区工作者晋升渠道,切实改善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

(四)自我赋能,提升个人服务能力。社区工作者要正确认识社区工作,深刻理解职业使命,提高职业认同感,做出理性的个人职业规划,主动学习相关工作技能,加强对处理消极情绪方法的学习,及时调整自身状态。

(五)加大投入,改善“软硬”工作环境。多渠道吸纳资金投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社区资源配置,切实改善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加强社区工作者精神层面的建设工作。

(六)活用力量,减轻社区工作人员自身负担。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社区建立群众文体组织、慈善关爱组织等专业化、志愿化的社会组织,发挥社会志愿者作用,减轻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郑娴.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际公关,2022(11):95-97.

  • [2]陶卓凡.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与干预[D].南昌大学,2012.
  • [3]刘林,韩光武.乌鲁木齐市基层社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研究[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22(03):54-59.
  • [4]王作宝.辽宁省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08):1091-1094.
  • [5]何琪,郑久华.情绪劳动策略在社区干部职业倦怠中的作用[J].党政论坛,2021(06):52-55.

作者简介:

任飞扬(2003),女,山东寿光人,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刘浩伟(2002),男,山东烟台人,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通讯作者:崔棋云(1989—),男,河南舞钢人,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治理。

本文系新疆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XJU-SRT-22071)、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