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肺部结节影像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2

多层螺旋CT对肺部结节影像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冯中华

米易县人民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200

【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肺部结节影像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疑似肺部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n=90),对其均进行常规CT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以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为基准,比较两组临床诊断效能、病变类型检出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临床诊断效能相比,更优异(P<0.05)。常规CT检查较术后病理活检相比(P<0.05),多层螺旋CT检查较术后病理活检相比(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可提高肺部结节患者临床诊断效能,明确病变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肺部结节;多层螺旋CT;影像诊断

肺部结节通常在早期阶段无明显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中才能发现。早期发现结节有助于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够清楚显示肺部结节的大小、形态和位置,这有助于医生准确评估结节的性质和风险。但常规CT检查只能提供肺部结节的形态和位置信息,无法明确结节的性质。多层螺旋CT通过多层次的螺旋式扫描,获取多个角度和层厚的图像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将这些数据组合起来,生成一个连续的三维图像。这种技术可以充分展示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为医生提供全面的信息,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和进行精准的诊断。本论文旨在对多层螺旋CT在肺部结节影像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疑似肺部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n=90)。患者男女比例为3:1,年龄介于28-83岁,平均(46.95±2.42)岁。纳入标准:(1)具备肺部结节临床体征[1];(2)基线资料已完善;(3)已向参与患者详细介绍本次研究目的、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并达成书面协议。排除标准:(1)合并肺心病、肺脓肿、肺栓塞等病者;(2)存在严重心理疾病者;(3)不配合者。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CT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

常规CT检查:操作步骤:协助患者需要脱去所有金属物品,穿上防辐射服,指导患者平躺至扫描床,对患者进行呼吸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置扫描参数(层厚为1mm-3mm,层间间隔为0.5mm-1.5mm),后进行扫描,CT机器将获取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生成肺部结节的详细影像。影像科医生根据图像数据,仔细分析肺部结节的大小、形状、位置和密度等特征,出具报告。

多层螺旋CT检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层厚(0.5mm-1mm)和扫描间隔(0.5mm-1mm),设置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60mA,协助患者平卧至扫描床,后续操作与常规CT检查一致,扫描结束后由相关仪器构建三维成像,后由影像医生出具相关报告。

两组均给予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对切除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判断病变类型。

1.3 观察指标

(1)临床诊断效能。以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为主,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与常规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其中灵敏度:样本中存在目标物质时,检测方法能够正确地识别出这种物质的能力。特异度:在样本中不存在目标物质时,检测方法不会错误地识别出其他物质为目标物质的能力。准确度:检测结果与活检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统计检查后两组患儿出现出血、感染、疼痛剧烈的例数。(2)病变类型检出率。统计两组检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诊断效能对比

观察组较对照组临床诊断效能相比,更优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临床诊断效能对比[n,(%)]

组别

临床诊断效能

灵敏性

特异度

准确度

常规CT检查(n=90)

72(80.00)

74(82.22)

73(81.11)

多层螺旋CT检查(n=90)

86(95.56)

88(97.76)

87(96.67)

X2

10.150

12.099

11.025

P值

0.001

0.001

0.001

2.2两组与术后病理活检病变类型检出率对比

常规CT检查较术后病理活检相比(P<0.05),多层螺旋CT检查较术后病理活检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与术后病理活检病变类型检出率对比[n,(%)]

组别

良性

恶性

常规CT检查(n=90)

54(60.00)

36(40.00)

多层螺旋CT检查(n=90)

69(76.67)

21(23.33)

术后病理(n=90)

72(80.00)

18(20.00)

常规CT检查较术后病理:X2=8.571,P值=0.003;多层螺旋CT检查较术后病理:X2=0.295,P值=0.587。

3 讨论

肺部结节是指肺组织内出现的小块异常病变。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感染、炎症、肿瘤等多种因素。良性肺部结节的治疗通常是观察性的,而恶性肺部结节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等治疗措施。因此,对肺部结节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在影像学检查中,良性和恶性肺部结节的表现有时非常相似,很难通过肉眼观察或简单的影像学手段进行区分。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李辉等

[2]学者提出,对肺部结节患者实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可明显其病变类型。多层螺旋CT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能够准确显示肺部结节的大小、位置、形态等细节信息。通过对结节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其是实性结节还是磨玻璃结节,进而对结节的性质进行初步鉴别。此外,多层螺旋CT还可以进行增强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结节与周围组织的血管关系,帮助医生进一步评估结节的良恶性。本文研究数据表面,多层螺旋CT诊断肺部结节临床效能优于常规CT检查组,且可进一步明确肺部结节类型(P<0.05)。证实李辉等人研究。

综上所述,在肺部结节患者诊断中,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可提高临床诊断效能,明确病变类型,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宝东,陈海泉,刘伦旭,等.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3,30(8):1061-1074.

[2]李辉,胡树志,李首崇.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价值及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 25(8):1139-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