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9
/ 2

新能源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探讨

王爱武

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  山西省  太原市  030006

摘要:新能源发电企业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管理对新能源企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对新能源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安全管理的改进方法和思路,并对构建和完善新能源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安全;现状;改进

引言

近年电力市场能源结构转变日益明显,新能源发电企业发展迅速,逐渐替代传统火电成为电力能源市场地位。与之相对,新能源企业的安全管理方面仍相对薄弱环节,尚未形成标准化、可复制的规范管理模式。在新能源安全生产规范化推进过程中,势必要在制度建设、落实、人员管理、设备治理、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更高、更完善的要求。

近年,新能源发电企业取得很大的发展,投入商业运营的机组容量持续大幅增加,但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2023年2月26日郴州某风电场发生吊装事故,吊臂折断,主机掉落;2023年5月23日,山西某风电场发生了一起触电事故,造成一名外委人员死亡;2023年6月5日,甘肃酒泉某风电场一台机组发生倒塔事件。事故触目惊心,警醒我们新能源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极端重要性 。

一、当前新能源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新能源企业未完善安全管理的制度。新能源企业作为新兴的产业模式,现阶段未完善安全管理的制度,这是新能源企业最主要的安全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新能源企业现阶段经常将安全管理流于形式,使安全管理浮于表面,没有真正落实安全责任人,使得内部工作责任不明确,而且也未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等,缺少安全管理的制度,使得新能源企业的管理无从下手,轻者会导致新能源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严重会造成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1]。

(二)当前的新能源企业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得新能源企业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强,在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易出现违章作业,违规作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很多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不佩戴劳动保护用品,工具随手乱放,导致新能源现场处处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很多工作人员在执行用电任务时,不遵守临时用电规范,没有向上级申请临时用电批条,就直接进行作业,导致各部门之间缺少协同合作,也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二、可以采取的对策

(一)增强政治意识。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安全生产这一“国之大者”入脑入心。学习并落实国家、上级公司确保安全生产稳定的要求,持之以恒地保持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敬畏意识、忧患意识。

(二)严格履行安全职责。一是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结合新能源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重新修订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保证责任体系的完备,让每一位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安全责任,不出现漏洞和空缺。同时梳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制度的可执行性和刚性执行。二是强调各级领导责任。各分管领导、部门主任及企业长,要在其位谋其政,要提高对安全生产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把安全生产放到工作的首位,经常讲、随时查,把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落到实处。要能够及时发现、纠正下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督促整改,堵塞漏洞。三是对安全事故事件既要查设备技术问题,又要查责任、制度落实,还要查履职能力、工作作风和组织纪律,精准调查,精准追责,实施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精准问责,解决责任制大而化之、落实不闭环问题。

(三)按制度要求对现场进行检查、督查。特别是加大对特殊时期和风险较大企业、班组的监督检查频率和力度。各级领导结合生产实际参加班组安全日活动和班前会,深入现场进行督查和指导服务,有效指导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确保安全意识到位,保持生产安全。

(四)对布置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一是各项工作必须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间和工作标准。有不可控因素导致难以按期完成的必须严格履行延期审批手续。企业领导带头追根究底、一抓到底,工作未按要求完成必须有说法、担责任。二是树立全员“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理念。让“不叫工作在我手中延误”成为大家共同的自觉认知。三是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通过及时监督促进各项工作的按时闭环,不能不闻不问。

(五)严格按制度追责问责。没有问责,压力就传导不下去,责任的落实、制度的执行、工作的部署都可能放空炮。一是问责要准确。出了问题谁负什么责任要说明白,从企业领导到班组员工要一视同仁。二是问责要及时。出了问题一定要迅速地分析原因、落实究责意见,要体现出纪律的严肃性。三是在问责的基础上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制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优化完善,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六)抓好员工知识、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对原来员工知识面和技能单一的不足开展综合培训。全面开展运行、检修、试验规程和系统图册修订、培训,强化重点反措、技术监控规程、技术措施的学习和对标落实。通过知识培训、技能培训、现场实际培训、师傅带徒弟等各种方法提高员工的岗位知识水平,提高员工适应现场实际工作的业务技能,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通过竞赛、现场工作摊点评比等活动使员工形成了学技术、钻业务的良好氛围,降低现场工作的风险。

(七)深化双防机制建设。按照“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应急处置、持续改进”的原则,抓住设备设施、人员素质、作业环境、安全生产管理四个单元,全面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严把“三同时”“四新”“设备异动”“技改利旧”风险辨识与控制关。把安全设施标准化和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结合起来,以查促变,通过查思想、查制度、查落实、查隐患、查整改并结合考核提高各级人员重视安全、防范事故的自觉性。对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失等进行综合治理。充分识别安全隐患和危险源,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完善安全生产配套制度。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限时消除隐患,降低风险,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

(八)落实反违章责任主体的责任。各级人员深入现场开展反违章工作,消除在落实过程中各级责任主体层层衰减的现象。一是把反违章工作的重心下放,以企业、班组工作为主,企业安全了企业就会无事故,企业长、班组长承担着重要的安全生产责任,只有做好每一件小情,规范每个细节,才能真正保证安全,只有违章必究才能有效制止违章。二是完善违章积分管理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并实行连带机制,企业长、班组长、专兼职安全员都连带积分,形成对制度的敬畏之心,促进各级人员的责任落实。三是通过劳动竞赛等活动加强班组建设,规范员工行为,建立健全员工安全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把工作重点放在严格抓好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的落实上,把工作重心放在作业班组、作业人员和作业现场,消除反违章工作的盲区,形成全员反违章的氛围。

(九)持之以恒的培养职工自我安全意识,促进良好安全文化的养成。一是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执行规章制度的意识,严格遵守、执行“安规”等各项规章制度,全员树立“违章就是事故”的理念,逐渐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作业行为习惯。二是以多种形式广泛展开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各种事故学习让广大员工深刻理解事故都是概率事件。教育员工不要抱侥幸心理,让安全生产的理念深入人心,要加强自身岗位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风险辨识和防控能力,才能更有效地防止误操作,避免能力欠缺导致发生不安全事故。三是组织安全生产大讨论。讨论企业、企业、班组反违章工作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如何加强企业、企业、班组反违章工作,从哪些环节可以斩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如何才能避免制度只停留在口头上、墙壁上、电脑里的问题,规章制度怎样才能更好的指导现场作业人员行为等。

参考文献:

[1]张汉花,李宏强,周雷等.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影响因素分析[J].宁夏电力,2022(05):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