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理”课堂的实践与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9
/ 2

数学“说理”课堂的实践与探究

陈梅煌

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拱辰中心小学   351100

摘要:在当今教育领域,数学教学正逐步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尤其是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说理"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强调通过数学语言的运用,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本文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长度单位的转换》单元的具体教学案例分析,探讨了如何在小学阶段有效地实施"说理"教学,以及这种教学方式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本文展示了"说理"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说理;课堂实践;案例分析;小学数学

数学,作为一门精确的科学,其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系列的公式和定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说理"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学生不仅要会做,更要会说,会理解,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是孤立和枯燥的,而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旅程。然而,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效地实施"说理"教学,如何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方向。

一、"说理"课堂的理论基础及教学重点

(一)"说理"课堂的教学理念

"说理"课堂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进行逻辑推理和证明的能力。这种教学理念深植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提问、讨论和探索,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探险者,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学世界的奥秘,用自己的思考解开一道道数学谜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在"说理"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说理。这包括了如何正确使用数学术语、如何进行逻辑推理以及如何进行有效证明等。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难点,比如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说理的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对复杂数学语言的恐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在说理过程中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等。

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通过分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和活动,既要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要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数学思考和说理[1]

在这一过程中,"说理"不再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一场充满活力的思维碰撞。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仅学会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世界,用数学的逻辑去解释世界。这样的学习经历,无疑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说理"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的第一步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情境,如将数学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在教授长度单位转换时,可以让学生测量教室的物品,然后讨论使用不同单位的便利性。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数学概念,体会数学的美。

(二)问题导入,引出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是"说理"课堂的重要环节。问题的设计需要既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探讨课堂重点。例如,可以通过提问“如果我们要设计一个花园,你会如何使用长度单位来规划?”这样的问题不仅刺激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自然地引入长度单位转换的学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2]

(三)分组合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

分组合作学习是"说理"课堂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探索问题,相互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帮助学生在讨论中保持正确的方向,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实例演示,加深理解

通过实例演示,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数学方法和技巧。例如,在教授长度单位转换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并记录不同物体的长度,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单位转换,这种直观的演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五)归纳总结,培养逻辑思维

每一次的"说理"探索之旅都需要一个完美的总结。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他们整理和巩固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总结所学,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运用逻辑思维进行说理的能力。

三、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说理"教学实践

在教学三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的转换》时,教师可以采取“说理的”课堂教学方式。这一单元围绕米和厘米之间的转换展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这些知识。

在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学生参与到设计学校花园的项目中来。在项目中,学生需要测量不同植物的生长空间,并决定植物之间的间距,这一过程自然地引入了长度单位和它们之间转换的需求。之后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入的策略,在项目开始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在花园中种植五种不同的植物,每种植物需要的生长空间是多少,我们应该如何测量并记录?”这一问题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开始思考如何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记录。之后,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分成小组,每组负责测量花园中的一块区域。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长度,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3]。在

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如何正确使用尺子和卷尺,以及如何从厘米转换到米。这种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长度单位的转换方法。项目结束后,每个小组都要向全班展示了他们的测量结果和设计方案。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复习和巩固了长度单位转换的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演讲能力和说理能力。

(三)课堂实践分析与反思

通过课堂实践,教师可以发现"说理"教学策略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长度单位的转换,而且学会了如何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应用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分组合作和项目设计,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教师也需要注意到,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并从中受益,需要精心设计活动,确保活动既有挑战性,又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说理"时,需要平衡好引导与自主探索的关系,确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独立思考,发展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结语:在教育的旅程中,"说理"教学策略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让数学学习变成了一场富有创造力和探索性的冒险。它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以及沟通协作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将数学的抽象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这样的学习经历,学生们不仅在数学成绩上取得了进步,更在思维和情感上实现了成长,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衷桂萍. 深度学习视角下建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实践分析 [J]. 家长, 2023, (27): 16-18.

[2]尤继芳. 问题驱动在小学数学说理课堂中的实践 [J]. 新教师, 2023, (08): 42-43.

[3]苏久花.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构建与实践 [J]. 家长, 2023, (19): 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