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雨水排放系统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0
/ 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雨水排放系统优化研究

孙琴琴

612729198710013029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市政雨水排放系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旨在从专业技术角度,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雨水排放系统优化中的应用及其潜在效益。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优化措施,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预测与评估,以期为现代城市雨水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排放系统;低影响开发;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改善

一、引言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水文循环受到显著影响,传统的雨水快排模式已难以应对频发的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海绵城市作为一种创新的雨洪管理理念,强调通过模拟自然水文过程,实现雨水的自然存储、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为市政雨水排放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海绵城市理念及其在市政雨水排放系统中的应用潜力

(一)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作为一个创新性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其核心思想是模拟自然界的水文循环过程,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具体来说,海绵城市理念强调通过构建多功能的雨水利用和排放系统,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存储、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

这一理念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低影响开发(LID)设施,如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这些设施不仅有助于减少雨水径流,还能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从而达到缓解城市洪涝灾害、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水环境等多重目标。

(二)应用潜力分析

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市政雨水排放系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的水文弹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增加地表渗水性:通过采用透水性铺装、建设绿地和植草沟等措施,可以增加地表的渗水性能,促进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资源,同时减少地表径流和洪峰流量。这有助于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2.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通过构建雨水收集系统(如雨水罐、蓄水池等)和回用设施(如处理设备、灌溉管网等),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并加以利用。这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还可以减少雨水排放对城市水环境的冲击。同时,结合先进的雨水处理技术,还可以将雨水净化后用于非饮用水用途,如绿化灌溉、道路清洗等,从而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3.恢复和保护城市水体:城市中的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等)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蓄雨水、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多重功能。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水体遭受了严重破坏和污染。通过运用生态工程手段(如湿地修复、生态驳岸建设等),可以恢复和保护这些城市水体的生态功能,提高其对雨水的调蓄和净化能力。这有助于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雨水排放系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通过增加地表渗水性、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以及恢复和保护城市水体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的水文弹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构建宜居、生态、韧性的现代化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三、当前市政雨水排放系统面临的挑战

(一)系统老化与排水能力不足

许多现有市政雨水排放系统设计标准偏低,管道老化,导致在极端降雨事件下排水能力不足,易引发内涝。

(二)雨水资源浪费

传统系统以快速排放为主,忽视了雨水作为宝贵水资源的价值,导致大量雨水未经利用直接排入水体。

(三)生态环境破坏

城市化过程中,自然水体的填埋、地表的硬化等行为破坏了原有的水生态平衡,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和水环境恶化。

四、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雨水排放系统优化策略专业分析

(一)系统升级与能力提升

在市政雨水排放系统的升级改造中,应优先选用高强度、高韧性的新型管材,如HDPE(高密度聚乙烯)管、PPR(无规共聚聚丙烯)管等,这些管材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长期使用稳定性,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排水能力和抗灾韧性。同时,应引入先进的排水技术,如采用重力流与压力流相结合的排水方式、优化管道布局和坡度设计等,以减少排水阻力、提高流速,从而确保在极端降雨事件下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并有效排放雨水。

为实现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建议引入智能监控和预警系统。该系统应包括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与处理模块、预警发布模块等组成部分。通过实时监测降雨量、水位、流速等关键参数,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雨水排放系统的运行状态评估和预警预测。这将有助于提高应急响应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城市防洪排涝提供有力支持。

(二)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为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应建设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罐、地下蓄水池等设施。这些设施应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布局和设计,以确保能够有效地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同时,应配套建设回用设施,如处理装置、灌溉系统等,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处理后回用于非饮用水用途,如绿化灌溉、道路清洗等。

在处理技术方面,应优先考虑过滤、消毒、膜分离等先进技术。通过物理过滤和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可以去除雨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细菌等污染物,确保回用水的水质安全。膜分离技术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水质的纯度和稳定性,满足不同回用需求的水质标准。

(三)生态恢复与保护技术

在生态恢复与保护方面,应运用生态工程手段恢复和保护城市水体的生态功能。这包括建设生态驳岸、湿地修复等措施。生态驳岸是一种采用自然材料构建的河岸防护结构,具有护坡、防洪和生态修复等多重功能。湿地修复则可以通过植被恢复、水体净化等方式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其对雨水的自然净化能力。

同时,应推广透水性铺装、绿色屋顶等低影响开发设施。透水性铺装能够增加地面的渗水性能,促进雨水的自然下渗和地下水补给;绿色屋顶则具有减少径流、保温隔热、美化环境等多重功能。这些设施的推广应用有助于减少城市化对自然水文循环的干扰,促进雨水的自然净化和利用。

(四)综合监管与政策支持

为确保优化策略的有效实施,应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这包括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实施雨水排放许可制度等政策措施。排放标准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容量和水质目标进行制定,并加强执法力度确保达标排放。雨水排放许可制度则可以通过对雨水排放行为的规范和管理,防止非法排放和污染行为的发生。

在政策支持方面,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海绵城市相关项目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给予税收优惠等经济激励措施以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和支持度;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以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实施。这些政策措施的推出将为市政雨水排放系统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保障和推动力量。

五、实施效果预测与评估方法

(一)效果预测

预计通过实施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优化策略,可显著提升市政雨水排放系统的性能。具体而言,可望实现径流峰值的显著减少、雨水利用率的显著提高、水质的明显改善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缓解。

(二)评估方法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运用数学模型对径流控制效果进行模拟分析;通过监测站点收集实际运行数据,对雨水利用量、水质改善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邀请专家对生态环境改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等。

六、结语

本文从专业技术角度探讨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雨水排放系统优化策略。通过系统升级、雨水资源化利用、生态恢复与保护以及综合监管等措施,可望有效解决当前系统面临的挑战,提升城市的水文弹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完善评估方法体系、探索创新性的雨水利用技术和推动海绵城市理念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兰骅昊.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水务给排水设计要点及发展方向研究[J].居业,2023,(07):115-117.

[2]魏翀.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23,(20):138-141.

[3]栗玉鸿,李帅杰,宗晶.海绵城市理念下的老城排水防涝系统化治理实践——以武汉青山海绵试点区为例[J].给水排水,2023,59(S1):644-648.DOI:10.13789/j.cnki.wwe1964.2022.02.2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