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工程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及实现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0
/ 2

浅议建筑工程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及实现途径

周小春

太仓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江苏 苏州 215400

摘要:建筑工程体系复杂,历经设计、施工、应用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或多或少有安全层面的要求。针对建筑工程全过程,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则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与应用的安全,助力建筑项目的效益实现,对于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大有裨益,凸显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与应用环节,从不同角度探索了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为构建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过程;安全管理

引言

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国基建领域的市场增量效应明显收窄,对建筑工程行业提出了新的从业要求。在建筑工程领域,落实安全管理的要求,让安全管理助力建筑工程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同时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得以在全新的市场背景下占据先机。由此可见,针对建筑工程全过程探索安全管理途径很有意义。

一、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安全管理

(一)建筑工程选址

建筑方案设计时,首先要保证选址安全。建筑选址并不是简单的工作,与建筑项目的环境、建设需求等多种要素相关,还要考虑到建筑的未来发展。建筑选址时,优先选择土地成本低、地质条件好等区域,要避开断层、泄洪区、滑坡区等区域。以居民区的建设为例,地形尽量平坦,坡度不超过10%,为建筑排水设计提供良好条件。另外,要考虑区域周边的基础设施状况,确保规划合理,并与当地的整体规划相融合[1]

(二)建筑结构设计

设计建筑结构时,需要考虑建筑的需求、层数以及结构的类型,明确建筑设计的安全要求。目前常见的建筑结构有框架结构、砖混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等,结构的选择要适应建筑的需求。抗震设计是建筑安全设计的关键环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当地的抗震设防要求。比如建筑所在区域处于地震高发区,就要提升抗震设计的要求。另外,要考虑《抗震规范》中的内容,确保建筑抗震性能过关。

建筑结构设计中,要有安全性的设计意识,加大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力度。比如建筑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复杂,存在泥石流等隐患。在建筑设计阶段,要通过分析计算,明确应对特殊地质条件的方式,比如加设梁和承台。这种情况下,又会出现梁与承台的跨度问题。形成建筑设计方案后,需要人工复核方案,保证建筑方案合理并投入应用。在建筑安全设计中,需要重视工程计算过程。针对安全设计要求,建立安全评价体系与模型。同时,针对特殊、复杂地质区域中的建筑项目,还能建立复杂工程的知识库与技术库,多角度保证设计安全。当前,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利用BIM技术建立建筑模型,能够整合设计、施工与应用环节。在此基础上,同步模拟建筑工程的不同阶段,促进全过程各环节之间的有序协调,增强全过程管理的效力。另外,通过BIM技术形成绿色建筑管理体系,有效整合建筑安全管理与环保工作的要求,让设计成果更加安全、环保。

二、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一)编制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到露天施工、高处作业等多项施工作业环节。施工人员素养参差不齐,人员管理任务繁重。在建筑施工阶段,需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全员安全意识,让安全的生产观念主导建筑施工过程。施工企业要加大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尤其要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安全教育力度。另外,针对特种作业人员,单独开展安全培训,确保特种作业安全[2]

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居于关键地位,由此推动施工的制度化管理进程。在拟定施工安全制度时,需要结合行业的规章制度要求以及安全法律法规的内容,保证安全制度内容完整,具有可行性。施工安全制度还要贴近于施工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便于施工人员理解并付诸实际。安全管理制度的构建,对于企业决策也有重要意义。企业借助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让职工的行为更规范,为安全生产的实施奠定基础,同时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降低施工中的不安全行为发生概率,为稳妥推进建筑施工打好基础。

(二)施工设备安全管理

关于施工设备管理,关系到施工中应用的各种材料和设备。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使用的材料包括钢筋、水泥、碎石、脚手架、网罩等等,施工设备包括升降机、塔吊、推土机,其他材料则包括不锈钢管、PVC管材、稳压泵等等。如果建筑项目为室内装修项目,那么建筑材料还包括水龙头、开关、插座等等。由于建筑施工使用大量物资,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分类保管,而且要考虑设备和材料的性质。比如水泥材料对存储的温度和湿度有一定要求,保管过程中,要做好防潮工作,如果施工材料可燃性强,则需要单独存放,消除一切火源。对于施工设备,要关注设备的性能、状态以及使用寿命。如果设备超出年限,必须退出施工过程,而且要控制设备的负荷。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用电操作,确保各类设备的用电过程足够安全,进而准确操作设备。在开挖灌注桩时,需要做好边坡支护工作,避免坍塌。安装脚手架时,要保证与建筑物的连接效果,接地部位必须硬化。在每层脚手架中都要铺设篱笆,在外部加设网罩,预防高空坠物现象。对于建筑模板工程,支撑结构要稳固,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的坍塌现象。在建筑的楼梯、临边洞口等位置,需要安装维护装置。对于建筑施工的视觉盲点区域,需要安装对讲机或者其他沟通设备,确保该区域的作业人员能够与施工人员随时沟通。如遇恶劣天气,立即暂停施工,避免恶劣天气造成人身伤害。施工完毕后,要安全拆除脚手架和施工吊机,保证安全规范作业

[3]

(三)开发施工安全评估系统

建筑施工现场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借助计算机技术以及理论成果开发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估系统,对于施工安全管理意义重大。针对施工设备,开发寿命预测体系,分析设备当前状态并进行安全性评估。在分析施工设备时,还要结合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应用,进而实现预警系统。借助信息化系统,在预防施工设备风险的同时,还能基于物联网环境,全面分析各项施工环节中的安全风险,实现实时监控的效应。根据现场视频反馈的结果,明确当前潜在的隐患,进而快速采取措施,多角度保证施工安全。当前,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同时,还能将应用领域扩展到安全职业适应性层面,提升系统的应用成效。

三、建筑应用中的安全管理

(一)建筑环境检测

建筑应用效果的安全性,与建筑的品质关系密切。加大建筑品质的关注与检测力度,则能全面分析影响建筑应用安全的因素。例如在评价建筑安全状态时,利用专业工具建立评价模型,进而构建建筑安全预警体系,服务于建筑的应用阶段。关于建筑安全预警,涉及到建筑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还能从健康的角度分析建筑的应用效果,为优化建筑安全控制体系提供有效依据,以建筑空气质量的检测为例,采用“建筑发病特点与识别”方法,分析建筑产品内的病态要素,进而得出空气质量对于建筑应用安全有显著影响。那么,在建筑中应当设计空气质量的调节机制,比如暖通系统、新风系统等等,净化室内环境并提升建筑应用的安全性[4]

(二)规范业主行为

很多业主喜欢在建筑物的顶层加设顶棚,导致建筑负载超标,诱发建筑裂缝现象并降低安全性。业主在原有方案基础上追加层数,则会导致建筑倾斜。在建筑应用中,需要增强业主的安全意识。在建筑应用使用说明中,明令禁止增设分割结构,避免建筑房屋地面荷载超标。另外,对建筑项目中的机电设备加大维护力度,及时处理机电设备中的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并保证建筑的应用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事无巨细,要始终秉承“安全至上”的原则,围绕建筑工程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探索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构建安全科学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应用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晓军.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安全与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 四川建材, 2024, 50 (02): 230-231+237.

[2]郭旭雄.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 (03): 57-59.

[3]滕亮. 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及相关对策[J]. 居业, 2024, (01): 164-166.

[4]谢晨风.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与进度控制[J]. 建材发展导向, 2023, 21 (24): 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