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中班亲子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0
/ 2

幼儿中班亲子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初探

董诺南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幼儿园  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亲子阅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形式,对幼儿的语文能力、阅读能力等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会增进家长与幼儿的感情。在进行幼儿中班亲子阅读活动的设计时,需要对幼儿的阅读需要以及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需要进行分析,对幼儿园的实际教学状况进行评估,从而制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亲子阅读活动方案,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本文对幼儿中班亲子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行初步分析探讨。

关键词:幼儿;亲子阅读;活动;策略

顾名思义,亲子阅读就是家长和幼儿共同参加的一种阅读活动。幼儿是最亲近家长的,充分的亲子阅读,不但使父母对幼儿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可以给予幼儿充分的关爱。同时,也能让幼儿在亲子互动的气氛下,主动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来。

一、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一)增进亲子关系

在亲子阅读时,父母可与幼儿共同经历故事。当家长讲一个故事给幼儿听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进入一种“身临其境”的状态,届时,幼儿就能更好地了解书本上的故事。如果幼儿对故事产生了怀疑,家长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解答,引起幼儿的思索,这样就会引起阅读兴趣,同时也会让幼儿对后面的内容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可以继续深入阅读下去[1]

(二)利于幼儿身心健康

亲子阅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幼儿从日常读物中获取了丰富的知识,而视觉刺激能有效地促进其思考能力的发展。同时,亲子阅读也能帮助幼儿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亲子阅读能从多方面促进幼儿的发展,锻炼幼儿的思考能力,保持幼儿的活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与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亲子阅读对幼儿的阅读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家长和幼儿都参与阅读中,这样能形成更好的互动效果。父母的耐心指导,对幼儿的安全感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方面对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来讲是很重要的。

亲子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一)用数量判定标准

大部分幼儿父母的育儿行为都是和幼儿园相关的,特别是当幼儿园布置了家庭作业之后,家长会努力去做。但是,一些父母对亲子阅读了解得还不够。父母把亲子阅读看作是幼儿正式学习的开端,期望自己的幼儿一天能看10至8本,以便走在别人前面,反而造成揠苗助长的情况。

(二)盲目追求识字能力

有些父母认为,亲子阅读是一种识字教育,是要教会幼儿识字、学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家长过分强调幼儿的识字能力,即使是课本上的每一个字,也要让幼儿认识和学会。这样的教育误区,会使幼儿失去读书的快乐,对亲子阅读产生抵触情绪。

(三)阅读活动形式单一

很多父母因为对亲子阅读理解不深,所以在过程中,大多进行机械性的文字重复。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不能真正领会到阅读的含义,从而造成读书无果。同时,很多父母很少与幼儿交流,这不利于幼儿正确地认识阅读和促进幼儿的阅读兴趣的形成。另外,家长对幼儿的心理、人格特点缺乏深入的研究,致使难以激起幼儿的阅读兴趣,进而影响了阅读效果。

、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策略

(一)理性指导,凝聚意见

首先,要有合适的阅读场所,家长要在家中建立一座小型图书室,选一间光线好的书房,再把屋子布置得漂亮些:铺一条适合幼儿审美观的毯子,这样能让幼儿看得津津有味。书房中的书籍既要适合幼儿阶段,又要图文并茂,这样在亲子阅读中,幼儿可以从书架中选择喜爱的书籍,并与家长一同阅读。其次,家长与幼儿应一起挑选适当的读物:如家长可适时地与教师交流,掌握幼儿的学习状况,为幼儿挑选一些内容与形式适宜的读物,如《依古拉》、《石头汤》等,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2]。要让幼儿形成好的读书习惯,就必须选择一个固定的读书时间。比如,幼儿在起床后或者午睡之前读书,都能带来很好的阅读体验。在此期间,幼儿能够集中精力进行阅读,形成好的阅读习惯。

(二)借助生活要素,适应幼儿阅读需要

亲子阅读处于理论层面,难以发挥其作用。幼儿教师应该及时地转变这一现状,引导父母与幼儿一起进行这一活动,减少父母与幼儿在阅读之间的陌生感,从而提升共读的效果。教师也要及时与父母进行交流,对幼儿在生活中、在幼儿园中的行为与特征进行了解与分析,同时,将以生活为导向的资源为基础,开展阅读课程,为幼儿的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撑。比如,在看《快乐的一天》的时候,家长可以找出卷心菜,胡萝卜,卷心菜,蚂蚁,兔子等,这样对生活常识的形成有很大帮助。在解答幼儿提问的同时,也可引导幼儿书写新故事,启发其思考与想象,提高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丰富亲子阅读的形式

亲子阅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家长对亲子阅读的指导能力也各不相同。老师要指导父母按照自己子女的实际状况,寻找与不同的家庭背景相适应的亲子阅读方式,例如:共同阅读法、游戏体验法、场景再现法等。教师也可以不定期组织“世界读书日”“经典诵读”“好书分享”“读书之星”等。针对不同家庭、年龄、个性特征的幼儿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阅读活动,比如,在读《小红帽》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一个角色,并按照剧情走向进行互动,在情景重现的过程中,逐步地让幼儿了解剧情,融入到故事中,学习小红帽的乐观,学习勇敢。通过《小红帽》,提高幼儿的智慧、勇气和对生命的热爱,让幼儿意识到读书的价值,帮助更好地理解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全面发展。

(四)以打卡促共读

要保证亲子共读的效果,就必须保证共同阅读的顺利进行。有些父母由于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幼儿的阅读被打断了。对于此类情况,幼儿园老师可以实行打卡式亲子阅读。比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幼儿园设计21天亲子阅读成长方案,为不同情况幼儿制作相应的“记录卡”,鼓励父母与子女在家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并坚持每日登记、记录,并将成果展示到家长群[3]。其次,幼儿老师不仅要在课上讲得好,在课下也要辅导好。通过课上教学,教会幼儿如何通过集体读物或整本书来学习各种学习策略与技巧,并在课后教会父母如何进行亲子阅读,并协助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再者是通过组织亲子阅读交流会、展示会等形式,推动幼儿的健康发展。再如,通过在开学的阶段通过举办亲子阅读签字加盟仪式,倒逼家长去重视亲子阅读活动。最后,老师要适时开展一些类似“我与家长共读”“我的小书架”“我能说故事”等班级特色活动,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四、结语

总之,幼儿园的中班老师,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核心,来设计合适的亲子阅读活动,并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给幼儿营造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从而推动幼儿的身心发展,使幼儿园的教育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灵进行启蒙。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学中,老师要按照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以及幼儿教育的基本准则,对亲子阅读进行持续的改革与优化,充分发掘出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从而提升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妍辛.开展亲子阅读的价值与指导研究[J].作家天地,2021,(21):57-58.

[2]董记美.幼儿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7):164-165.

[3]王铭佳.幼儿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有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1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