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思路与策略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1
/ 2

“双碳”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思路与策略探索

李海龙

622727199308170273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全面开展,“双碳”目标逐渐得到落实。由于全球气候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严峻挑战,因此,多数国家积极支持减少碳排放的行为,我国也制定了“双碳”目标,即“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与落实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渠道。

关键词:“双碳”;国土空间;规划思路;策略

引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远的系统性社会变革,国土空间是碳源和碳汇的载体,如何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作用,通过各层级国土空间差异化治理助力落实“双碳”目标,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议题。

1“双碳”背景下碳循环与国土空间要素耦合原则

“双碳”背景下,城市国土空间规划需将数字化的低碳减排目标落实到空间化的规划表达上,实现碳循环与城市国土空间要素的充分耦合,应做到水平碳与垂直碳的输入与输出。首先在三区空间规划上,应再次明确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与农业空间的规模,即城市区域内碳源碳汇的规模属性与主体关系。例如,人为碳源构成碳排放的主体,来源于工业、交通等多个领域的人类活动,主导着区域内碳排放总量。其次,因“地类”用途决定着土地所承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其在结构上决定了城市空间碳源碳汇的类型属性,所以,为实现碳循环与城市国土空间要素耦合,应对各地类碳排放强度进行进一步细化,特别应将工业用地按照碳排放强度分化为一类、二类、三类用地。其中,一类用地碳排放强度最高,二类、三类用地依次递减。再次,碳循环与城市国土空间要素耦合也可从地块规划入手,通过按照城市各地区产业、人口密度、交通设施的不同,将城市国土空间分化为不同功能区块,形成碳源碳汇的团块属性与其空间异质性,明确划分城市“固定碳源”的空间分布,再次强化了城市碳循环的空间属性。最后,为再次凸显城市国土空间内的碳源热点,也可将城市内部建筑单体与其周围公共空间组成“单元”,构建区域碳循环模块,以城市建筑物功能、空间布局、建设量等内容作为参考量,明确各建筑能耗与碳排放强度,实现城市国土空间的精准规划。

2“双碳”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思路与策略

2.1推进资源足迹核算,支持碳资产的有效管理

在“双碳”目标的落实过程中,碳核算是一项关键举措,对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不论是在市场运营、规划引导还是政策调控等方面,前提工作都应该是将账算清楚,而在以“双碳”为目标的国土空间规划中也不例外。碳资源、碳足迹的科学化、有效化核算是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有力举措,可以在国土空间规划策略的编制、审批、实施以及全过程监督中实现对碳资源的有效管理,进而提升节能减排管理水平的提升。在碳资源与碳足迹的核算中,相关部门应当建立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实现对不同区域以及不同时间段的碳源碳汇空间格局分析,逐渐摸清碳排放来源,并制定良好的治理对策,精准识别高度碳排放地区,为科学化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碳排放数据支持。另外,还应当建立各个地区的碳账户与生态账户,实现碳资源与自然资源管理的同步和衔接,进而增强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有效达成“双碳”目标。在碳资产的管理中,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发现减排增汇的价值,并利用碳中和策略的强约束力度,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节能减排效果。新型管理模式下,国土空间规划应该统筹资源,关注生态建设,构件更加合理和健全的供应链运营体系,并有效利用各种金融工具优化配置碳资源,与市场形成良好的对接。基于对碳足迹的核算,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优化空间组织与管理手段、优选节能减排技术,并配合优秀的政策机制,加强对碳资源的有效管理,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2.2强化整体统筹能力,构建低碳国土格局

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意识到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以及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贯彻落实多重低碳目标要求的重要途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发展性的眼光,从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观与复杂性的思维出发,全面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具备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全面统筹思维,强化对生态资源的保护,落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构建科学、合理且有秩序的低碳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格局,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加有力的格局保障。为了实现整体统筹能力的提升,并构建科学的低碳国土格局,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生态空间的保护与修复力度,避免不良地质与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的破坏,从而发挥生态系统的碳中和功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主要途径在于锚固重要的生态空间、开拓绿色宽敞的空间以及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增强生态环境的固碳能力。在锚固重要生态空间方面,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人员需要强化底线思维,严格遵照各项工作原则,坚守住生态环境的保护红线,保障现有的绿色生态空间,并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防止遭到污染与破坏。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强化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严格控制城乡土地资源的转换,保证农业用地的面积,避免农业空间向城市空间的过度转化,进而有效降低该过程中的碳排放。

2.3构建国土空间多元治理体系和国土空间优化调控治理模式

要积极构建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嵌套的“自然—政府—市场—社会”四部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李强等,2022)。在政府主导下,加强国土空间治理的宏观调控与微观规制,塑造“有效市场”与“有为社群”,并将自然治理机制嵌入到政府、市场、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通过自然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反馈和互动,进而形成自然约束和限制的治理机制。在四部门治理框架内,将“双碳”的总体目标、约束性指标和重点任务纳入国土空间体系,以低碳引领、固碳增汇、碳交易等方式贯穿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七个方面,并细化各方面的碳指标体系,将增汇能力、节能减排、国土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创新、低碳空间布局等要求,转化为可量化的控制性和引导性指标。此外,要注重区域间“双碳”目标和国土空间的统筹和调控,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条件和主体功能定位,结合区域的“双碳”目标差异化实现路径,确立跨区域的“双碳”目标实现与国土空间开发责权的区域分工体系,以及碳排放权交易、碳汇交易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空间机制。

结语

综上所述,“双碳”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应当认识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并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原则,打开规划思路,制定科学可行的规划策略,为“双碳”目标的全面落实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梦婧.“双碳”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思路与策略探索[J].房地产世界,2023(13):36-38.

[2]林坚,赵晔.“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控[J].科技导报,2022,40(6):12-19.

[3]石晓冬,赵丹,曹祺文.“双碳”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响应路径[J].科技导报,2022,40(6):20-29.

[6]王双明,刘浪,赵玉娇,等.“双碳”目标下赋煤区新能源开发:未来煤矿转型升级新路径[J].煤炭科学技术,2023,51(1):5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