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村自建房受损成因检测鉴定及处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1
/ 2

某农村自建房受损成因检测鉴定及处理措施

梁青武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某农村自建房北侧路面自来水井发生跑水现象,村委会与自来水公司排查后发现有一处自来水管存在破裂漏水现象并进行了维修处理。随后一月间该自建房出现墙体开裂、地面下沉等受损现象。为确定该自建房受损成因,遂委托鉴定机构对该自建房受损成因进行检测、鉴定,并对其损害提出合理的加固处理措施。

【关键词】农村自建房;受损成因;鉴定;处理措施

0.引言

某农村自建房在房屋北侧自来水管破裂后出现墙体开裂、地面下沉等受损现象,为确定房屋受损成因进行检测鉴定,并根据检测情况提出处理措施,以确保达到安全使用的要求,为类似自建房受损问题的争议纠纷解决起到参考作用。

1.工程概况

某农村自建房修建于2012年,局部为地上二层,建筑平面呈“L”分布,结构类型为砖混结构,该自建房一层层高为3.2m,二层层高为3.0m,室内外高差0.3m。基础采用砖砌条型基础,基础埋深700mm,墙厚均为240mm,局部采用120mm厚隔墙,有上下圈梁,未设构造柱,楼屋面采用预制板。

2.房屋损害检测

检测现场对该自建房建筑物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检测,检测主要针对房屋沉降、倾斜、墙体裂缝、地面变形等损害及地基基础检测。

2.1房屋沉降、倾斜检测

受检测现场条件限制,本次仅对该自建房部分位置进行了沉降、倾斜检测,该自建房北侧砌体承重结构测点最大沉降值为26mm,超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11表5.3.4中局部倾斜允许值0.002的要求。该自建房最大整体倾斜为43mm(该自建房檐口高度6.5m,整体倾斜为0.007),超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11表5.3.4中整体倾斜允许值0.004(Hg≤24m)的要求。

2.2上部墙体裂缝调查

对上部结构墙体裂缝进行调查和描述,局部进行开凿验证。该自建房上部结构墙体裂缝有以下特点和规律:从裂缝的分布情况看,该自建房上部墙体裂缝主要分布在北侧墙体及与其相接的横墙上;从墙体裂缝的严重程度看,该自建房北侧墙体受损较为严重;从裂缝的形状看,北侧墙裂缝主要为水平和斜向裂缝,横墙裂缝主要为斜向裂缝,纵横墙连接处裂缝为竖向裂缝;从裂缝的开展程度看,裂缝宽度一般在0.2mm~5.0mm之间,最大裂缝宽度12.1mm,部分墙体裂缝存在贯通现象。

2.3地面变形检测

根据检测现场情况,该自建房堂屋室内北侧地面存在下沉变形现象,从该位置北侧探井看,该自建房北侧路面存在脱空现象。

3.基础开挖检测

对该自建房地基基础现状进行开挖检测,基础采用砖砌条型基础,基础埋深700mm。

4.地基土现状

为查明该自建房地基土现状,共布置了4个探井,探井2位于漏水点附近,探井3为室内地面下沉位置,其余两处位于较远端。探井深度均为5米,并对探井内5m范围内地基土每隔1.0m取原状土样进行土工试验,部分试验结果见表1。

1土工试验检测结果

项目

探井1

探井2

探井3

探井4

1

含水量(%)

15.6~22.5

19.3~22.0

19.4~23.4

17.3~20.2

2

饱和度(%)

51.4~56.8

59.3~84.7

62.4~73.4

41.8~50.4

3

湿陷系数

0.033~0.055

0.000~0.021

0.010~0.033

0.006~0.049

4

自重湿陷系数

0.007~0.017

0.000~0.010

0.004~0.014

0.001~0.021

5

压缩系数

0.36~1.13

0.36~0.87

0.37~0.79

0.35~0.90

6

压缩模量(MPa-1)

1.9~5.1

2.2~4.9

2.5~5.1

2.2~5.1

7

孔隙比(MPa)

0.815~1.176

0.621~0.938

0.743~1.004

0.720~1.015

8

孔隙度(%)

44.9~54.0

38.3~48.4

42.6~50.1

51.6~71.7

9

天然密度(g/cm3

1.52~1.72

1.68~1.99

1.66~1.85

1.60~1.87

10

干密度(g/cm3

1.24~1.49

1.39~1.67

1.35~1.55

1.34~1.57

湿陷性

等级评价

自重湿陷量(mm)

48

0

0

31.5

湿陷量(mm)

220.5

28.5

126

133.5

湿陷性评价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等级Ⅰ级,湿陷程度轻微

5.湿陷性等级评价

对探井内地基土湿陷量进行计算,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根据计算结果,该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等级Ⅰ级,湿陷程度轻微。

6.受损成因分析

根据以上检测内容和结果,该自建房北侧路面出现过自来水管破裂漏水。该自建房北侧砌体承重结构测点最大沉降值和最大整体倾斜超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11中的要求。该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等级Ⅰ级,湿陷程度轻微。从该自建房北侧路面探井看,该位置处路面存在脱空现象,且该自建房堂屋室内地面存在下沉变形现象。从裂缝的分布情况看,该自建房上部墙体裂缝主要分布在北侧墙体及与其相接的横墙上;从墙体裂缝的严重程度看,该自建房北侧墙体受损较为严重;从裂缝的形状看,北侧墙裂缝主要为水平和斜向裂缝,横墙裂缝主要为斜向裂缝,纵横墙连接处裂缝为竖向裂缝;从裂缝的开展程度看,裂缝宽度一般在0.2mm~5.0mm之间,最大裂缝宽度12.1mm,部分墙体裂缝存在贯通现象。地面下沉变形和裂缝形态存在一定特征规律,与漏水位置一致。综上所述,该自建房周边自来水管破裂,水浸入房屋地基后,地基土产生湿陷变形,从而造成房屋受损。

7.建议加固措施

根据检测鉴定内容及结果,该自建房整体倾斜和部分抗震措施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为使其达到安全使用的要求,必须进行加固补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秉持施工简便,造价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的原则目标。经过比较分析主要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法和增设构造柱进行补强加固,并结合PKPM结构鉴定加固模块进行计算分析确定。

1、地基基础加固

本次对该建筑物受损部位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沿基础进行开挖,开挖宽度1.2m,开挖深度至基础底部,在原基础周围打2排深5.0m的生石灰桩(采用的生石灰其氧化钙含量不得低于70%,含粉量不得超过10%,含水量不得大于5%,最大块径不得大于50mm。粉煤灰采用I级灰。生石灰与粉煤灰配比(体积比)为1: 1加固),成桩直径为200mm,间距为300mm,每层回填料厚度不宜大于300mm,用杆状重锤分层夯实处理,生石灰桩采用洛阳铲打孔,主要处理地基以下土层含水率较高问题。处理完成后,该房屋基础采用加大截面法进行加固处理,具体做法见图1。

图1  基础增大截面加固构造

2、室内外地面加固

对地面下沉变形部位地面拆除后开挖至400mm位置处后,依次进行底部500mm范围内素土翻夯,压实系数不小于0.94;300mm厚3:7灰土分层夯实回填,压实系数不小于0.94;100mm厚C25素混凝土地面。

3、墙体加固

对整体倾斜和抗震措施不满足要求的墙体部分,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法进行加固。在面层砂浆中配设一道钢筋网,可以显著提高墙体承载力和变形性能,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出平面抗弯强度有较大幅度提高,平面内抗剪强度和延性提高较多,墙体抗裂性有较大幅度改善,适用于静力加固和中高烈度的抗震加固。水泥砂浆厚度35~40m。钢筋网采用细密点焊钢筋网。双面加固采用S型φ6钢筋以钻孔穿墙对拉,间距为900mm,呈梅花状交错排列。钢筋网砂浆面层应伸入地下至基础,地下部分厚度扩大为200mm。加固详图参照《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P52。

4、对局部位置增设构造柱

新增构造柱根据鉴定结果,在房屋四角、内外墙交接处隔开间设置。新增构造柱在平面内对称布置;由底层设起,沿房屋全高贯通,不得错位。与圈梁连成闭合系统。柱截面采用250×300mm,外墙转采用边长为600mm的L形等边角柱,厚度不小于200m。增设构造柱参照《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P116。

5、该房屋维修加固完成后,对加固改造位置处的地面、装饰层、电气配件、管路、门窗按原使用要求进行恢复更换。

4.结语

1)通过对某自建房的检测鉴定,在考虑处理措施的经济性下,对薄弱部位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

2)通过对地基基础采用增大截面法进行加固,墙体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法进行加固,并对局部位置增设构造柱的处理措施,使结构能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要求。

3)本文通过对某农村自建房浸水受损后引起的赔偿责任纠纷案例,进行了房屋受损成因鉴定,提出处理措施,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邹忠刚,许兴武.砌体结构裂缝分析暨加固补强措施[J]. 工程质量, 2012.

[2]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3]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15G611.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姓名

梁青武

性别

籍贯

甘肃省皋兰县

工作单位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职务

检测员

研究方向

建筑物检测鉴定及加固改造

职称

助理工程师

通信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1188号

邮编

730020

办公电话

/

传真

/

E-mail

614679016@qq.com

手机

15101349656

QQ号

614679016

课题编号及名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