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1
/ 2

地下空间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

李密

湖南省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410015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地下空间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和策略,着重分析了分层浇筑技术、温度控制策略、自然养护与蒸汽养护技术以及裂缝控制策略,包括预制冷却管道和应力消除技术。通过对这些技术的详细剖析,指出了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温升、预防裂缝和保证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性。文中不仅讨论了各项技术的实施原理和操作过程,还强调了合理设计和精确控制在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中的作用。此外,文章还指出,科学的施工技术和策略对于确保地下空间工程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地下空间工程;分层浇筑;温度控制;裂缝控制;预制冷却管道;应力消除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如低热水泥的使用、温度控制技术的优化、自动化施工设备的应用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成本,保证了工程质量。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地下空间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不仅对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动建筑业的科技进步、促进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系统地分析现有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可以为地下空间工程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环保的施工技术方案,对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分层浇筑方法

在地下空间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分层浇筑方法是一种关键技术,它通过将大体积混凝土分成若干个较小体积的层次进行浇筑,有效控制了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和内部热应力,从而降低裂缝的发生风险。此方法的核心在于合理确定每层混凝土的厚度和浇筑间隔时间,以保证上一层混凝土在下一层浇筑前能够达到足够的初凝强度,同时又能有效散发掉因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避免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和热应力。

具体而言,分层浇筑方法的实施首先需要根据混凝土的水化热特性、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和结构尺寸,通过热力学计算确定合适的层厚和每层的浇筑时间间隔。计算过程中,可以采用方程预测混凝土水化反应速率,结合水泥水化热Q(J/g)的表达式 Q = A[e^(-Ea/(RT))],其中A是频率因子,Ea是活化能,R是气体常数,T是绝对温度。通过这一方程,可以根据混凝土配比和施工环境的实际情况预测每层混凝土水化放热的速率和总量,进而确定每层混凝土的最佳厚度和相应的浇筑间隔时间,以保证每层混凝土在浇筑后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散发掉大部分热量,减少温度梯度,降低裂缝风险。

此外,分层浇筑方法还需结合现场实时监测数据(如混凝土内部温度、环境温度等),动态调整浇筑计划。通过安装在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可以更准确地控制每层浇筑的时间间隔和后续层次的浇筑条件,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分层浇筑方法的科学实施,不仅需要依靠精确的理论计算和技术方案设计,还需要施工团队具备高度的执行力和对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以此来实现地下空间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1. 自然养护与蒸汽养护

自然养护与蒸汽养护作为两种常见的养护方法,各自有着不同的施工技术和适用条件。自然养护主要依靠自然环境中的湿度和温度条件来维持混凝土中的水分,确保混凝土在养护期内水化反应充分进行,从而发展强度。其关键在于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状态,通常通过覆盖湿润的麻袋、塑料薄膜或进行定期喷水等方式来实现。而蒸汽养护则是通过向养护室或覆盖在混凝土表面的帆布内输送蒸汽,提高环境温度和湿度,加速混凝土的水化反应,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高的早期强度。

蒸汽养护的技术关键在于控制蒸汽温度和养护时间,以避免因温度过高或养护不均导致的混凝土表面裂缝或强度发展不均。通常,蒸汽养护的温度控制在60°C到80°C之间,养护时间依据混凝土的类型和工程要求调整,一般为24到48小时。蒸汽养护的过程可以用方程来描述混凝土水化速率的温度依赖性,即,其中k是水化反应速率,A是频率因子,是活化能,R是气体常数,T是绝对温度。通过调整蒸汽温度,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中的水化反应速率,进而加快强度的发展。

  1. 裂缝控制策略

4.1预制冷却管道

在地下空间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采用预制冷却管道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裂缝控制策略,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管道,在混凝土浇筑和初期硬化过程中循环冷却水或其他冷却介质,从而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减少由于温差引起的热应力,进而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实施这一策略需要详细考虑冷却管道的布置方案,包括管道的直径、长度、布置间距以及冷却水的流速和温度。管道布置方案的设计通常基于混凝土的体积、形状、以及预期的水化热生成速率等因素,通过热力学模拟计算确定,以确保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分布,达到预期的裂缝控制效果。

具体计算过程中,可以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混凝土体内的热传导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模型需考虑混凝土的热物性参数(如热导率、比热容等)、水化热释放率以及环境条件对热传递的影响。通过模拟不同冷却方案下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分布和热应力发展,选取最佳的冷却管道布置方案和冷却参数(如冷却水的流速和温度)。此外,冷却水的温度和流速应根据实际浇筑过程中的温度监测数据动态调整,以适应混凝土水化热生成和散发的实际情况,确保冷却效果达到最优。预制冷却管道系统的成功应用,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精准的计算,还依赖于高效的施工管理和实时的温度监测系统。通过实施这一裂缝控制策略,可以显著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裂缝的风险,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对于地下空间工程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4.2应力消除技术

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预先布置一定数量的预应力钢筋或预应力管道,然后在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应力状态,按设计计划施加预应力。施加预应力的时机和力度是实施应力消除技术时的关键考虑因素,需要基于混凝土强度发展和温度变化的动态监测数据进行精确控制。为此,通常采用实时温度和应力监测系统,结合混凝土硬化和热应力发展的数学模型,预测混凝土内部的应力状态,从而确定最佳的预应力施加时机和力度。这一过程要求对混凝土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质、温度升高及其对混凝土应力状态影响的深入理解,以及高精度的监测和控制设备,确保预应力的施加既能有效消除热应力,又不对尚未充分硬化的混凝土造成损伤。

通过应用应力消除技术,可以在混凝土结构的早期阶段有效控制和管理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内部应力,减少裂缝的发生。这种技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还为解决复杂工程结构中的裂缝控制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然而,应力消除技术的应用需要严格的设计、精确的施工控制和高效的监测系统支持,对施工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

结语:

随着地下空间工程的日益增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确保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的关键。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分层浇筑、温度控制、养护技术以及裂缝控制策略等技术的正确应用对于控制和管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问题至关重要。科学的施工策略和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工程中的质量问题,还能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未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将持续优化升级,以适应更加复杂和严苛的工程要求。

参考文献:

[1]高敏. (2019). 地下空间工程中的混凝土温控技术应用分析. 现代隧道技术, 56(4), 123-132.

[2]李游. (2021). 预制冷却管道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 施工技术, 49(1), 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