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方案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1
/ 2

个性化护理方案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中的应用

魏文洁,周青,臧薇

(泗洪医院儿科,江苏宿迁,223900)

【摘要】目的:讨论个性化护理方案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加强个性化护理,对比干预结局。结果:实验组的治疗不良反应率(3.03%)比对照组(18.18%)低,P<0.05。实验组的高热、气促、咳嗽、啰音症状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干预,可加速病情转归,降低治疗不良反应率。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价值

支原体肺炎作为临床儿科常见疾病。儿童的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极易发生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有咽喉痛及持续咳嗽等症状表现,治疗不及时,易发展为心肌炎等并发症,对患儿身心健康及发育均会造成严重影响。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治疗期间配以护理管理干预,是保证其达到预期疗效的关键所在,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这就需要儿科护士规范护理行为,关注患儿及家属在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多种护理服务需求,把握个性化护理的实施要点,使得患儿的身心处于最佳的恢复状态[1]。综合上述观点,本次研究现将与本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中随机抽出66例作观察对象,以探索其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作研究方向进行临床分析,所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当作观察对象,患儿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临床资料缺失、精神意识障碍者。随机分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3±1.6岁。实验组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5±1.3岁。两组基础资料相匹配,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以传统护理,护士遵医嘱用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实验组施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如下所示:①对症护理:护士监测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若患儿出现发热症状,采取减少衣物与头部冰敷、温水擦浴等物理措施降温,遵医嘱适量服用退热药物。咳嗽有痰者,护士叮嘱家属按照由下至上、从外至内的顺序对患儿背部进行轻轻拍打,以促进痰液的排出。诱发抽搐者加强床栏保护,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患儿发生气道堵塞,遵医嘱予以吸氧及适量镇静药物进行干预。②生活护理:护士制定饮食方案,以优质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为主,告知营养均衡和少食多餐等进食原则,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叮嘱患儿多饮水,保证大便通畅。③用药指导: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易引起腹泻、腹痛、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护士在患儿用药前叮嘱其进食,并配合维生素B6进行静脉滴注,合理控制滴速,以达到预期的止吐等干预效果。④心理管理:心理恐惧者,护士需要为其树立榜样,使其克服和应对治疗困难。焦虑者通过鼓励性语言和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提高认知并稳定情绪。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给予患儿更多的家庭力量支持,使其主动摆脱不良情绪的刺激。

1.3观察指标

参照咳嗽消失时间与呼吸困难消失时间等指标,评定患儿的预后改善情况。参照皮疹和头晕、腹痛等指标,比较两组的治疗不良反应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其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差异性;组间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不良反应情况

实验组的治疗不良反应率(3.03%)比对照组(18.18%)低,P<0.05,如表1所示。

表1不良反应率比对(n,%)

组别

n

皮疹

头晕

腹痛

其他

不良反应率

实验组

33

0

0

0

1(3.03)

3.03

对照组

33

1(3.03)

1(3.03)

1(3.03)

3(9.09)

18.18

χ2

3.995

P

0.046

2.2恢复进程

实验组的高热、气促、咳嗽、啰音症状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如表2所示。

表2恢复进程比对(±s,d)

指标

对照组

实验组

t

P

高热消失时间

3.21±1.23

2.12±0.41

4.148

0.035

气促消失时间

4.28±0.26

2.27±0.28

5.178

0.013

咳嗽消失时间

6.26±1.27

4.36±0.48

5.196

0.013

啰音消失时间

6.25±1.56

4.68±0.28

5.278

0.012

住院时间

10.36±2.16

8.28±1.48

5.241

0.012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个性化护理干预组的恢复进度比传统护理组快,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个性化护理干预组的治疗不良反应率比传统护理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临床大量研究结果大致相符,表明个体化护理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对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期间的个性化护理方案,主要体现在用药管理和心理管理等方面[2]

。根据肺炎支原体患儿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况,提供不同的心理疏导措施干预,利于稳定肺炎支原体患儿的情绪,改善其焦虑与合作行为,主动配合临床治疗。药物指导可预防和控制潜在不良反应危险因素的影响,确保科学合理的用药。生活护理发挥饮食和运动等辅助疗法干预的价值,利于提高肺炎支原体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对症护理干预可解决患儿治疗期间的突发情况,有助于加快其症状缓解进度。将上述多种护理服务方法联合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患儿的治疗护理中,更利于加速病情转归。护士根据肺炎支原体患儿及家属提出的护理服务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与合理的方法去满足,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家属的健康管理能力,有助于预后改善[3]

综上所述,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干预,可加速病情转归,降低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谭嘉敏.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J].养生保健指南,2020(43):148.

[2]严春华,潘洪茹,高娜,牛庆丽,王鲲.个性化护理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康复速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20,17(1):255.

[3]潘莹莹.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的影响[J].保健文汇,2019(11):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