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1
/ 3

呼吸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甜甜 李娜 王海妮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陕西西安710117

【摘要】目的:在呼吸重症监护室中,呼吸衰竭的患者数量较多,多应用呼吸机进行治疗,但由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成为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救治成功率降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为解决相关问题,本文探析呼吸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呼吸监护室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发生VAP的患者,统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构成、病原菌的变迁情况以及发生VAP的单因素。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中革兰阴性菌395株(占比78.06%),革兰阳性菌84株(占比16.60%),真菌27株(占比5.34%),在研究期间,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有所增加,而影响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性别、年龄(>70岁)、有基础病和吸烟史以及使用3种以上的抗生素和呼吸机使用时间(≥72h)等,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为了降低呼吸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持续关注病原菌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临床治疗也具有指导意义,应在医学临床中积极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呼吸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原菌分布构成;病原菌的变迁;影响因素

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是为了抢救呼吸系统危重患者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临床医学专科,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多存在肺血管疾病、肺组织病变、呼吸道病变以及胸廓病变等,为了帮助维系患者生命,需接受有创医疗护理操作,如呼吸机治疗,易导致细菌随管道侵入肺部,引发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一种医院获得性肺炎,是在机械通气之后48h到拔管后48h之间出现的一种肺炎,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有研究指出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每增加一日,其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就会增加1.00%~3.00%2,对于患者的救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特征较特殊,病原菌构成变化快,想要降低重症监护室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就必须要找到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熟悉掌握患者病原菌构成,并做好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最大限度上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同时,起到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身心压力的积极作用,基于此,我院针对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的呼吸监护室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呼吸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此研究工作中的相关数据真实、可靠,可以作为研究的重要数据,现将医学研究结果汇报如下,望能对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各项流程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在研究开展前有专门人员同院内管理组织进行报告,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研究对象为此期间在我院呼吸监护室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发生VAP的患者,共计506例,为保证此次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患者入院时通过痰培养、胸部X线片以及临床查体证实未发生VAP,所有患者均机械通气时间>48小时(或)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内,经X胸片检查,出现新的病灶或原有病灶阴影增大,肺部实体征有湿罗音,35℃<体温>37.5℃,而且呼吸道会有脓性分泌物的存在,5×109/L<外周白细胞计数>10×109/L,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VAP诊断标准。患者年龄≥18岁,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为:271(占比53.56%)/235(占比46.44%),整组均龄(61.64±2.29)岁,平均机械通气时间(3.65±0.41)天,平均体质量指数(23.35±0.33)kg/m2,其中有基础疾病314例(占比62.06%),疾病类型包括:多发性外伤109例(21.54%)、颅脑损伤42例(8.30%)、脑卒中133例(26.28%)、急性胰腺炎49例(9.6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0例(31.62%)、脓毒症10例(1.98%)、其他疾病3例(0.59%)。本次研究内容符合我院医学伦理会提出相关执行标准及规定内容,患者充分了解研究方法、目的,临床资料无缺损,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呼吸机辅助治疗前已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合并严重的肺部疾病以及全身严重感染者,有认知及语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或癫痫史者,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晚期者、脑死亡持续性植物人、器官衰竭晚期及中途死亡者,对相应治疗药物使用过敏者,临床护理配合度较低和因各种不可控原因不能全程参与者,以上基础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标本采集:按无菌操作技术及吸痰操作规范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通过一次性无菌吸痰器来采集患者的痰液标本,并在1小时内送检,痰液标本合格标准依据梁忆华3的研究,若不合格则需重新采集。

1.2.2菌株鉴定: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所有的标本检测都是按照临床操作的基本要求进行,于显微镜下对其细菌个数、形态、类别等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致病菌的生理反应与生化反应,选择相应的鉴定及药敏板进行培养,达到相应培养时间后使用自动化仪器以及API系统等进行鉴定。

1.2.3药敏实验:所有标本均接受细菌耐药性检测,仪器选择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借助选择肉汤稀释法处理细菌并稀释浓度,后用常规抗菌药物检测最低抑菌浓度值,将NCCLS法视为基础,进一步对细菌耐药性进行鉴定4

1.3 观察指标

统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构成、病原菌的变迁情况以及发生VAP的单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21.0 软件进行研究结果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100%)]表示,行x²检验。若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2. 结果

2.1通过统计发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中革兰阴性菌395株(占比78.06%),革兰阳性菌84株(占比16.60%),真菌27株(占比5.34%),具体详见表1。

表1 统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构成[n(100%)]

项目

株数

病原菌

分布

革兰阴性菌

395(78.06%)

铜绿假单胞菌

117(23.12%)

鲍氏不动杆菌

80(15.81%)

大肠埃希菌

57(11.26%)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43(8.50%)

肺炎克雷伯菌

37(7.31%)

不动杆菌属

34(6.72%)

其他革兰阳性球菌

27(5.34%)

革兰阳性菌

84(16.60%)

金黄色葡萄球菌

67(13.24%)

肠球菌属

13(2.57%)

其他革兰阳性菌

4(0.79%)

真菌

27(5.34%)

白色念珠菌

13(2.60%)

热带念珠菌

4(0.79%)

光滑念珠菌

10(1.98%)

合计

506

/

100.00%

2.2统计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病原菌的变迁情况发现,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有所增加具体详见表2。

表2  每年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n(100%)]

年限

金黄色葡萄球菌

鲍氏不动杆菌

2020年

9(1.78%)

12(2.37%)

2021年

14(2.77%)

17(3.36%)

2022年

20(3.95%)

23(4.55%)

2023年

24(4.74%)

28(5.53%)

合计

67(13.24%)

80(15.81%)

表3  患者发生VAP的单因素分析及感染率[n(100%)]

项目

分类

感染率

P值

性别

271(53.56%)

<0.05

235(46.44%)

年龄

≥70岁

321(63.44%)

<0.05

<70岁

185(36.56%)

基础疾病

314(62.06%)

<0.05

192(37.94%)

吸烟史

308(60.87%)

<0.05

198(93.13%)

使用抗生素

≥3种

289(57.11%)

<0.05

<3种

217(42.89%)

呼吸机使用时间

≥72h

338(66.80%)

<0.05

<72h

168(33.20%)

3.讨论

呼吸监护室患者相对于其他科患者病情较重,患者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不畅,通气换气困难以及胸闷气短等,机械通气是临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是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最严重的并发症类型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情进展较迅速,可在短时间引起全身炎症反应与呼吸衰竭等,增加疾病治疗难度,延长住院时间,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因此,探讨呼吸监护室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病原菌变迁及影响因素可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及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此次研究发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中革兰阴性菌395株(占比78.06%),革兰阳性菌84株(占比16.60%),真菌27株(占比5.34%),在研究期间,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有所增加,而影响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性别、年龄(>70岁)、有基础病和吸烟史以及使用3种以上的抗生素和呼吸机使用时间(≥72h)等,因此在临床合理治疗的同时,还要辅以优质的护理干预。包括: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规范各环节工作,定期抽查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无菌护理操作,保持病房清洁,对设施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感染,定时巡视病房,维护呼吸机系统以及呼吸道护理、健康教育等7,每日进行口腔护理,频率为3次/d,依据药敏试验、对痰培养的结果使用抗生素。

综上,为了降低呼吸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持续关注病原菌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临床治疗也具有指导意义,应在医学临床中积极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Feng Lei.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critically ill respiratory patients [A]. Shanghai Nursing Society. Compilation of abstracts from the 5th Shanghai International Nursing Congress (Part 1) [C]. Shanghai Nursing Society: Shanghai Nursing Society, 2022:306-307.

[2]邱玲.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研究[J].健康之友,2021,(5):165.

[3]忆华,钟海波,汪得喜,等.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21,26(2):215-217,222.

[4]李丽.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人人健康,2020(04):256.

[5]董翠红.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9):81-82.

[6]Fernando SM, Tran A, Cheng W, Klompas M, Kyeremanteng K, Mehta S, English SW, Muscedere J, Cook DJ, Torres A, Ranzani OT, Fox-Robichaud AE,Alhazzani W, Munshi L, Guyatt GH, Rochwerg B. Diagnosi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critically ill adult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ensive Care Med 2020; 46: 1170-1179.

[7]李超,杨莹.ICU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05):773-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