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1
/ 2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许卓斌  李丹丹

扬州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院   225009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树立“大健康” 理念,以新理念谋划医学发展,以新定位推进医学教育发展,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为新时代我国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新格局,给医学生教育带来新变革,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关乎医学教育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核心。本文进一步探究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新医科建设;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及对策探究

现代社会医疗领域正快速发展与进步,科研创新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显著标志,要求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研创新思维和解决应对问题的能力。提升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医科建设是针对医疗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1]。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对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因此关于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已成为现今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 新医科建设的理念和要求

新医科建设的核心理念“以患者为中心”,强调的是医疗服务的本质目的,即以患者的健康和需求为最高指导原则。这一理念的实现依赖于医务人员的高度专业素养和道德标准,以及团队合作、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的有效支撑。新医科建设要求医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更要注重培育其综合素质,如沟通、协作、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医疗环境[2]

二 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医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3],可以从教育内容和方法两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当前医学教育的内容往往偏重于基础医学和临床技能的训练,而对于科研方法论、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科学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教育相对较少。这导致学生在接触科研项目时,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支持,难以有效开展科研工作。

其次,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教师的单向传授,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性学习机会不足。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理论与实验教育的脱节

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育之间的脱节,反映了医学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配置上的不均衡。一方面,部分医学院校的实验和实践教学资源有限,无法为每位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操作和临床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即便有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这些活动往往与理论教学相脱节[4],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设计,使得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中。

(三)医学生科研创新的制度保障受到制约

科研创新活动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虽然得到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计划的设置上,科研创新活动往往被视为额外负担,而非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导致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受到限制,难以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分配足够的资源进行科研探索。

二是在激励和支持机制方面的不足。当前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往往侧重于课程成绩和临床技能的考核,而对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缺乏足够的认可和奖励。同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活动的动力不足,部分原因在于科研指导工作的投入与产出比不高,教师在职称评定和学术晋升中获得的直接利益有限。

三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一)为了改变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这一现状,通过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推动科研氛围;在科研创新培养上,主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让学生有机会设计和开发自己感兴趣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建立学生科研活动平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5]

(二)提高医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验研究能力

重视学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培养[6]。在某一课题研究中,了解科学研究原理及实际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讲座及学术交流等活动,了解临床最新进展,拓展专业知识掌握方位,为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四 小结

在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新医科”理念的推出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科研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是当前医学发展的关键,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要求医学生具备科研创新能力,引导医学生树立科研创新理念,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铭泽,陆珊珊,盛彤彤. 科研创新型医学生培养协同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5):175-180.

[2]陈晓春,王世鄂,薛昭曦. 地方医学院校新医科建设的困境与路径[J]. 中国大学教学,2022(8):74-77,82.

[3]宋艺兰,朱思炎,申林,等. "新医科"背景下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23,46(2):133-135. 

[4]唐群,庹勤慧,文红艳,等. 新医科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3(3):561-564.

[5]徐琦,迪丽娜尔·波拉提,高凡凡,等. 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1):193-196. 

[6]梁胜祥,张清清,陈晓华,等. 新医科背景下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4):149-15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