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2
/ 2

综合护理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应凯丽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目的:分析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开展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21.1~2023.7就诊于我院的7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抽签方法分组,36例开展综合护理者归入试验组,36例开展常规护理者归入对照组,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相较对照组(57.65±3.15)分,试验组护理后眩晕障碍评分(51.56±2.93)分明显较好(P<0.05);相较对照组(77.78%),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22%)明显较好(P<0.05)。结论: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开展综合护理效果良好,建议推广。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综合护理;眩晕障碍;护理满意度

在临床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为常发人群,很多致病原因,相关因素包括持续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等,以视物模糊、耳鸣、头晕目眩等为主要症状,使患者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均受到影响[1]。基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状和不适,多数患者会产生不良情绪,不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因此,为促进患者康复,需强化护理干预,但是常规护理却缺乏计划性、人性化和全面性,不能使护理需求得以满足,需选择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而综合护理可实现以上护理目标,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2]。本研究选择于2021.1~2023.7就诊于我院的7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一步分析综合护理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21.1~2023.7就诊于我院的7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抽签方法分组,36例开展综合护理者归入试验组,年龄:(62.13±6.35)岁(42~79岁),性别:20例男,16例女;36例开展常规护理者归入对照组,年龄:(62.38±6.24)岁(41~80岁),性别:21例男,15例女,明确可比性,2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结果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方法: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加强安全护理,让患者缓慢调整体位,防止坠床、跌倒;保证充足休息、清淡饮食,行走活动、闭眼、睁眼等锻炼定期开展。

试验组开展综合护理,方法如下:(1)强化基础护理,注意环境护理,保证病房合适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湿度50~60%,控制温度24~26℃,保持环境整洁、安静,空气保持新鲜,定时通风;对阳光适当遮挡,防止噪声或光线过强而加重眩晕症状;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保证缓慢、轻柔动作,防止床位摇动或碰撞而使病情加重;对刺激性、辛辣食物禁食,忌烟酒,食物选择高营养、清淡食物,坚持少食多餐,对呕吐物及时清除,避免窒息发生;(2)用药护理,指导患者遵医用药,将药理作用、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强化巡视,对皮肤是否有斑点或瘀斑注意观察,对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及时汇报异常情况;(3)安全教育,对患者指导注意休息,防止晃动头部;告知患者日常活动时,防止旋转、转体,保证缓慢改变体位;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其在患者大小便、洗漱、穿衣等日常活动时协助,防止意外跌倒发生;(4)心理干预,对患者倾诉认真倾听,利用安慰、同情、鼓励、劝导等方式,与患者沟通,保证护患关系良好建立,提升患者信任感,促进治疗信心提升;(5)功能锻炼,对患者指导处于卧位体位时,对天花板注视,上下左右移动眼睛;对患者指导站立或坐位时,前伸手臂,从远到近视线,最终在手指上停留,先睁眼后闭眼活动头部,前后左右;开展传球训练(左右手),坐位适应后,练习站立位;闭眼和睁眼练习行走活动,循序渐进,练习上下坡,难度逐渐增加,最后练习上下楼梯。

1.3观察指标

1.3.1眩晕障碍评分对比

   眩晕障碍利用DHI评分进行评价,100分为总分,分数越低越好。

1.3.2护理满意度对比

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形式统计,做好讲解工作,确保填写和统计准确,分值100分,不满意、基本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各个维度分值范围分别为<60分、60~85分、86~100分,总满意度=基本满意度+非常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一般资料和结果中所涉数据分析利用SPSS23.0,X2对计数数据[n(%)]开展检验,t对计量数据(±s)开展验证,符合正态分析,判定统计学意义有无以P值为标准,有意义:P<0.05。

2 结果

2.1 眩晕障碍评分对比

相较对照组,试验组护理后眩晕障碍评分明显较好(P<0.05)。

1 比较眩晕障碍评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试验组

36

65.26±4.10

51.56±2.93

对照组

36

65.35±3.50

57.65±3.15

t

0.100

8.494

P

0.920

<0.001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相较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好(P<0.05)。

2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试验组

36

23(63.89)

12(33.33)

1(2.78)

35(97.22)

对照组

36

11(30.56)

17(47.22)

8(22.22)

28(77.78)

X2

6.222

P

0.013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该病病程长、易反复,会造成不良情绪产生,对治疗和康复均会造成影响[3]。为促进患者康复,需在治疗中强化护理干预,但是常规护理效果有限。综合护理为一种高质量的护理方法,本研究对其效果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相较对照组(57.65±3.15)分,试验组护理后眩晕障碍评分(51.56±2.93)分明显较好(P<0.05);相较对照组(77.78%),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22%)明显较好(P<0.05)。证实综合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综合护理具有人性化、系统性和针对性,基于患者心理和生理特点,予以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心理状态得以改善,并做好安全教育,避免发生意外事件,以保证治疗效果,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4]。综合护理可确保临床护理多样化和全面性,并开展康复训练,可使患者体质增强,可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升[5]

综上所述,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开展综合护理效果良好,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 干红芳. 细节化护理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1):3031-3033.

[2] 王海玲,王玉琳. 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眩晕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情绪释放治疗联合正性心理暗示的护理效果[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12):911-917.

[3] 周会芳,侯莉莉,赵欢欢. 健康教育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DHI评分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3,36(1):38-41.

[4] 刘晓方. "321"健康宣教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5):35-36.

[5] 张扬,刘金丽. 耳尖放血联合耳穴压豆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J]. 临床护理杂志,2022,21(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