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干预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手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2
/ 3

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干预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手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 

胡梦琳

祁门县中医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干预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手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1月期间的17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将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应用于对这些患者的护理中,观察患者的小腿周径差、大腿周径差、D-2二聚体水平、DVT发生率、住院时间,观察患者的术前1d和术后1d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结果17例患者的小腿周径差为(1.740.50)cm、大腿周径差(2.240.73)cm、DVT发生率0%(0/17)、住院时间(10.562.44)d。患者的术后1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D-2二聚体水平低于术前1dP<0.05结论:将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应用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DVT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手术室;规范化护理;髋关节置换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髋部骨折等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由于患者骨折卧床、术中长时间侧卧、全麻、手术创伤和术中低体温等因素的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这一并发症[1-2]。DVT的发生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都带来严重威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DVT发生,对患者意义重大。现就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干预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手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进行探讨,为减少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DVT发生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1月期间的1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本组研究对象年龄52~83岁、平均(72.856.05)岁。

    纳入标准:①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备手术指征;②择期手术;③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④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异常;②恶性肿瘤或恶病质;③依从性差;④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⑤严重的心脏系统疾病、肾功能不全;⑥术前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或明确诊断急性肺栓塞;⑦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⑧术前明确诊断DVT

1.2方法

实施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做好手术室的组织和管理

手术室护士组建DVT预防小组,开展关于预防DVT的培训和考核。制作手术室DVT健康教育资料,定期掌握国内外最新DVT预防动态,及时更新教育资料。制定DVT预防的护理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提高手术室护士对DVT预防的能力和意识[3]

1.2.2 开展术前访视、评估和宣教

使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评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DVT发生风险。在术前1d,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在访视过程中获取患者的病情相关信息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提醒医生关注超声检查结果异常、D-二聚体指标异常的患者[4]。术前访视时,为患者开展关于DVT危险因素的宣教。排查患者的DVT风险因素,当患者处于卧床状态、患有恶性肿瘤、既往发生过DVT或存在家族DVT史时,需要高度警惕。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以及患者在术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1.2.3 做好麻醉管理

在对患者进行麻醉管理时,宜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组织麻醉的麻醉方案。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案。

1.2.4 术中物理干预

术中为患者使用压力梯度弹力袜、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动静脉足泵等进行物理预防。当患者的单侧肢体不宜或不能使用物理干预措施时,可选择对侧肢体进行物理干预[5]

当患者的麻醉方案为全麻时,宜优先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不宜使用压力梯度弹力袜。

无禁忌证时,术后为患者尽快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对双腿均实施间歇性充气加压。在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时,对健侧肢体,可从下肢足踝包绕袖带,直至大腿根部;对患侧肢体,从下向上到达距离切口远端20cm位置即可。松紧度控制在可容纳1指伸入即可[6]

当患者的腿部存在伤口、静脉溃疡、腿部水肿、感觉损伤、周围神经病变、外周动脉疾病,或患者的腿部存在畸形时,非必要不使用压力梯度弹力袜。在对患者使用压力梯度弹力袜进行物理预防时,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为患者使用压力梯度弹力袜,确保弹力袜处于分级压缩的状态,对小腿造成的压力宜控制在1.87~2kPa左右[7]。当患者的皮肤状况差而不宜使用压力梯度弹力袜,或在使用压力梯度弹力袜的过程中出现疼痛的表现时,应及时使用间歇性充气压力装置代替压力梯度弹力袜。

术中从手术开始时,每间隔1h对患者的小腿进行一次按摩,持续到术毕。

1.2.5 药物预防

使用药物预防之前,先排除患者可能存在的禁忌证,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确定给药的时长等,规范给药以确保安全。当使用口服药物时,告知患者应当定量、定时用药,不能出现自行加减的情况;在进行抗凝剂皮下注射时,首先选择腹壁,注射前排气,将皮肤捏起以形成褶皱,从褶皱的顶部垂直进针,缓慢推注药物。预防性用药之后,对患者和照顾者开展教育,告知使用抗凝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指导加强对出血表现的观察(常见的征象包括皮下淤青、牙龈出血、便血、黑便等),告知患者在完成抗凝剂的皮下注射后,要按压至少5min,期间不能出现自行按揉的情况。给药后,加强对患者的过敏反应和出血倾向的观察

[8]

当患者在注射抗凝剂后出现皮下出血时,使用记号笔标记出血的范围,加强观察并做好记录。使用多磺酸多糖乳膏、云南白药、水胶体辅料、硫酸镁湿敷贴等进行治疗。

1.2.6 术后护理和回访

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术后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和跖屈活动,从而肢体的静脉血回流得到改善。为患者给予一定量的液体补充,以免由于长时间禁水和水分流失引起脱水而造成血液黏度增高[9]

术后1d,手术室护士及时回访,观察患者的切口疼痛情况和切口渗血情况。为患者开展康复指导,开展健康宣教。告知预防下肢DVT形成的重要意义,告知基本预防下肢DVT的方法,包括直腿抬高运动、踝泵运动、多饮水等。告知如何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告知如何规范口服抗凝药,皮下注射抗凝药物的作用和拔针后的处理等。

1.2.7 做好记录

术后1d,使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下肢DVT发生风险。在护理记录单上勾选已经完成的血栓预防健康宣教项目,从而提高宣教的规范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的小腿周径差、大腿周径差、DVT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观察患者的术前1d和术后1d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和D-2二聚体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17例患者的小腿周径差为(1.740.50)cm、大腿周径差(2.240.73)cm、DVT发生率0%(0/17)、住院时间(10.562.44)d。经干预后,患者的术后1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D-2二聚体水平低于术前1dP<0.05见表1

1 比较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D-2二聚体水平,)

时间

n

全血高切黏度(mPa·s

全血低切黏度(mPa·s

血浆黏度(mPa·s

D-2二聚体(mg/L

术前1d

17

3.380.35

9.061.02

1.760.11

3.531.07

术后1d

17

3.010.44

8.230.85

1.540.13

2.300.61

t

/

2.549

2.421

5.003

3.868

P

/

0.017

0.023

<0.001

0.001

3 讨论

手术室规范化护理时,手术室护士在术前访视患者,对发现存在下肢DVT危险因素的患者高度警惕,提醒医生重视对此类患者DVT的预防;对患者开展的宣教增强了患者对预防DVT的意识;结合评估结果,所制定的DVT预防方案,让DVT预防的针对性得到了提高。术中护理人员结合术前评估的结果,为患者所实施的针对性物理干预,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情况,酌情选择压力梯度弹力袜、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动静脉足泵等干预措施,并做好物理干预时的护理,这为物理干预措施的安全性和实施效果提供了保障。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存在的高凝状态,结合患者情况,为患者选择口服抗凝药物或抗凝剂皮下注射的方法并做好护理,这提高了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实施效果,有助于改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由于卧床、脱水等因素而引起的高凝状态,减少了DVT的发生[10]。术后的护理和回访,让患者在术后同样能得到专业的指导,让患者得以尽快参与到术后康复运动中。术后评估患者的下肢DVT发生风险,采用表格的方式对已经完成的宣教项目进行打勾,提高了健康宣教的规范性。从研究结果上看来,17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经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的小腿周径差为(1.740.50)cm、大腿周径差为(2.240.73)cm,差值均较小;患者在住院期间未见下肢DVT的发生,且患者的术后1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D-2二聚体水平低于干预前,上述结果证实,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改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DVT发生风险。

4 结论

将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应用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DVT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刘巧芬,王玉. 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20,26(2):329-330.

[2] 蔡人燕,陈春丽,徐宝兰,等. 预防髋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术中护理方案的构建[J]. 护士进修杂志,2023,38(12):1112-1117.

[3] 马军霞,牛灵芝.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患者的应用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2022,28(2):335-336.

[4] 张景玮. 整体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5):183-184.

[5] 王燕. 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5):2855-2858.

[6] 侯丽娜,张爽,秦东月,等. 术中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3,9(1):32-35.

[7] 张静媛,彭玉娜,张华,等. 抗血栓压力泵联合连续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 医疗装备,2022,35(20):180-183.

[8] 李金萍,梅迎雪,邓露,等. 凝血功能指标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J]. 宁夏医学杂志,2022,44(5):456-457.

[9] 徐琴,张菲. 围术期整体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效果[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6):179-181.

[10] 马惠艳. 手术室预防性护理结合气压泵治疗仪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9):1511-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