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护理干预在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2
/ 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护理干预在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许如华

丹阳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丹阳 21230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护理干预在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月-12月纳入的100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不良情绪,及母乳喂养质量。结果: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不良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初产妇的不良情绪,提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高母乳喂养质量。

【关键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护理干预;初产妇;母乳喂养;不良情绪

母乳可有效提高婴儿抵抗力,是婴儿生长发育最佳的天然食物。现阶段推崇的最佳喂养方式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可有效增强婴儿免疫力,改善其智力水平。然而临床实践表明,多数初产妇缺乏喂养知识和喂养技巧,致喂养期间发生乳头皲裂、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发生是导致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1],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不高,会导致泌乳不足,严重影响其母乳喂养质量。如何缓解初产妇不良情绪,提升其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其母乳喂养质量是医院研究的热点话题。有学者认为,计划行为理论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及自我效能,促进其病体康复。计划行为干预强调行为态度及知觉行为控制正向时,使个体获得正向行为意向,从而影响其实际行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慢性病患者,但应用于产妇护理的相关文献较少[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质量及其不良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3年1月-12月纳入的100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可正常沟通交流;临床资料完整者;孕周≥35周;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有妊娠合并症者;伴有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器官功能疾病者;经产妇;中途退出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观察组初产妇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37岁,平均年龄(26.7±2.2)岁。对照组初产妇年龄22~36岁,平均(26.5±2.4)岁。对比两组初产妇在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为初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协助其完成相关检查,及时了解初产妇心理状况,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告知其不良情绪的危害,并对其喂养、乳房护理及产后饮食进行指导。

观察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护理干预,(1)行为态度干预,责任护士利用初产妇入院产检期间与其建立良好关系,收集初产妇的一般资料,并对其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①讲座宣教。由主治医师及护士长定期采用文字、图片及视频相结合的形式为初产妇开展讲座,为其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孕期营养指导、促进乳汁分泌、母乳喂养技巧、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优点、不良情绪危害及排解方法、母乳与配方奶粉的区别等知识,并为其介绍WHO推荐母乳喂养时间,鼓励其家属陪同参与宣教,40min/次,2次/月。②网络宣教。鼓励初产妇关注母乳喂养微信公众号,加入微信群,定期为其推送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供其参照学习。(2)主观规范干预,①同伴支持。责任护士利用微信群定期组织线上交流会,鼓励初产妇之间相互交流,积极讨论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解决方案指导,责任护士以幽默搞笑的形式调动群内交流气氛,同时对初产妇相关问题进行详细指导,并邀请母乳喂养成功的初产妇分享母乳喂养技巧及喂养经验,1-2次/月。②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鼓励家属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进行支持和监督,指导配偶帮助判断婴儿反应,同时对初产妇精神上给予鼓励及支持。(3)知觉行为控制干预。①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进行全程指导。分娩当天:初产妇产后30min内,指导早吸吮,以示范的形式教会初产妇取正确舒适体位,帮助新生儿含接;产后1-2d:教会初产妇侧卧式喂养姿势,对其母乳喂养过程中的正确行为给予鼓励及表扬,以增强初产妇母乳喂养信心;产后3-4d:教会初产妇环抱式喂养姿势及乳房护理方法,确保初产妇可独立成功喂养,强调有效吸吮及频繁吸吮的重要性,以增强其母乳喂养意识。②出院后。为其讲解储奶及解冻等知识,避免初产妇因工作原因而放弃母乳喂养;定期以电话随访的形式了解初产妇母乳喂养、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等情况,出现不良情绪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对其不良行为及习惯进行纠正,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耐心指导,以提高初产妇自护能力,增强其母乳喂养信心,1-4次/月。

1.3观察指标

(1)不良情绪,采用HAD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两组初产妇的不良情绪进行评分比较,包含焦虑、抑郁2个维度,条目分值范围为0-3分,总分为21分,各维度以9为临界点,评分9分以上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得分越高代表不良情绪越严重。(2)母乳喂养质量,采用我院自制的母乳喂养质量问卷表对两组母乳喂养质量进行调查比较,该问卷包括单次泌乳量、首次泌乳时间(记录产妇从娩出新生儿到首次泌乳时间)、纯母乳喂养率3个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情绪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不良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不良情绪比较(,分

组别

n

焦虑

抑郁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50

11.35±1.57

8.67±1.31

10.35±1.36

8.04±0.92

对照组

50

11.44±1.78

9.57±1.44

10.07±1.28

7.57±0.74

t

-

0.0384

4.5875

0.5377

7.7244

P

-

0.9646

0.0000

0.5313

0.0000

2.2两组母乳喂养质量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的首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单次泌乳量多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母乳喂养质量比较

组别

n

首次泌乳时间(h)

泌乳量(ml)

纯母乳喂养率(%)

研究组

50

5.48±1.04

28.66±2.41

36(72.00)

对照组

50

9.38±1.58

37.38±3.64

46(92.00)

x2

-

8.4581

7.2584

5.1486

P

-

0.0000

0.0000

0.0223

3讨论

母乳喂养可有效刺激产妇体内激素分泌,改善产妇子宫收缩状态,有利于其产后康复。但初产妇母乳喂养经验不足,母乳喂养知晓率较低,多数初产妇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易出现焦虑、自卑及害怕等不良情绪,从而严重影响其母乳喂养。有关研究表明[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计划行为干预主要是通过对人们的认知系统进行了解,对个体的实际行为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5个要素之间的关系,预测个体行为意向,解释人们如何决定实际行为。计划行为理论可对个体实际行为进行预测,为行为干预指导提供理论依据,并广泛应用于卵巢癌化疗护理、戒烟、献血、护士针刺伤预防及孕妇产检等领域,应用效果显著。

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以行为改变为核心,对患者行为、态度等方面进行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行为意向,纠正其不健康的行为及习惯,从而促进患者病体康复。本研究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初产妇护理,通过对初产妇行为、态度等方面实施干预,可有效缓解初产妇不良情绪,提升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意识,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母乳喂养习惯,从而明显改善其母乳喂养质量[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不良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初产妇的不良情绪,提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高母乳喂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孟远霞,王云.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在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1):164-166.

[2]郭玉心.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护理干预对乳头凹陷初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8,29(1):37-39,42.

[3]侯燕文,陈燕,苏莉,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哺乳日记在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价值[J].教育生物学杂志,2021,9(1):49-53.

[4]康松琳.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J].妇幼护理,2023(2):3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