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2
/ 2

普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安海玲

(青海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一病区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效果。方法:将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而将样本分为研究一组(100例)与研究二组(100例),研究一组开展了常规护理干预,研究二组开展了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干预性护理,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并发症发生率为研究指标,对比组间差异。结果:经护理,研究二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明显低于研究一组(P<0.05),患者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研究一组(P<0.05)。结论:对普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避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效果

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应受到充分的关注,这种疾病可能会使患者失去工作能力或造成残障,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引起肺动脉栓塞乃至患者死亡,对患者的未来健康状况及其生活品质产生极端不利的影响[1]。因此,对这些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措施是必须的,以缓解他们的临床症状并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在本文中,笔者将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用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一组(100例)与研究二组(100例),对比组间患者护理效果异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22年12月-2023年11月间收治的200例普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用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一组(100例)与研究二组(100例)。其中,研究一组患者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3.1±1.5)岁;研究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3.4±1.7)岁。两组患者疾病类型均包括肝胆结石、急性胆囊炎、胃癌、直肠癌、阑尾炎等,且两组患者家属均同意实施分组护理干预。

1.2方法 

研究一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即在术后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危害性,指导患者家属定时给患者翻身和变换体位,并对静脉输液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穿刺等等[2]

研究二组在研究一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使用术前等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

1、术前教育指导。针对患者年龄较大这一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宣教,特别是一些糖尿病、高血压及有过血栓病史的患者。必须深入阐述导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以及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以此唤醒病患及其亲属的警觉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在此基础上,须通知病人必须放弃吸烟和饮酒,手术过后应迅速指导病人开始锻炼并提供恰当的运动技巧。

2、卧位护理。在面对每个病人独特的健康状况时应将其双腿轻柔抬升,以促进血液顺畅返回心脏。然而需避免在病人膝盖下方放置过硬的垫子,并且不宜使病人的髋关节过度弯曲,以免妨碍血液循环[3]

3、运动指导。定期提醒并辅助病人进行转身和改变姿势激励及引导病人,尽快开展必需的腿部运动和练习,这对于促进腿部血液循环都有正面的作用。例如,对患者的小腿后部肌肉施加压力,将患者的腿部抬起,在升高的位置上对小腿后部肌肉实施有节奏的压迫。操作时保持压紧一秒钟、松开一秒钟的循环模式如此交替地维持5分钟,每隔四小时重复进行一次压迫。

4、饮食干预。在患者术后要以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营养的新鲜蔬菜、水果,同时饮食多以偏酸性的食物为主[4]。例如,多给患者吃苹果、梨、西红柿等。保持患者大便通畅,避免因患者用力排便引发腹压升高进而对其下肢静脉血回流产生影响[5]

1.3评判标准 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于研究一组、研究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并发症发生率数据进行对比检验。

2 结果

在临床试验的观察过程中,共观测到在第一组包含100名参与者的样本中,有15人出现了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而在第二组同样人数的样本中仅4人表现出了相似的症状,统计数据显示P值低于0.05,意味着两组间的治疗效果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几率对比

组别

例数

发病例数

发病率

研究一组

100

15

15%

研究二组

100

4

4%

P值

/

<0.05

<0.05

研究一组10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10例,研究二组10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3例,P<0.05,组间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具体情况详见表2。

表2 两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并发症发生例数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一组

100

10

10%

研究二组

100

3

3%

P值

/

<0.05

<0.05

3 结论

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分析200位接受普通外科手术后病人的临床数据,以其作为研究样本,将这些病人根据接受的术后护理措施的差异分成两个观察组别,研究一组(100名病人)与研究二组(100名病人)。研究一组实施了标准的护理干预,而研究一组除了执行标准护理外,还加入了干预性护理措施。对比、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可知,研究二组病患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后,形成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显著低于研究一组组(P值小于0.05),这种差异在统计上是有意义的;同时,研究二组病人在手术后发展出感染等并发情况的比率也显著少于研究一组(P值小于0.05),表明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差异。

综上所述,对普外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东方,张娟,黄亚娟,王玉香. 自我管理教育结合基于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的护理在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30):5754-5757.

[2]李焕,田玉杰. 基于赋权理论的过渡期护理结合早期双下肢按摩对前列腺电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下肢局部微循环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06):137-139.

[3]郑珂. 基于Autar量表的分级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的影响[J]. 慢性病学杂志,2023,24(02):312-314.

[4]张倩,陈敏娜,张娟. 基于赋权理论的过渡期护理结合间歇充气加压疗法对老年骨折术后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03):192-194.

[5]高健慧,姚菲,刘艳红,顾晓锋. 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的分级护理对泌尿系统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 全科护理,2021,19(33):4714-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