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人口发展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5
/ 2

武汉市人口发展现状分析

汪冲

(武汉市统计局数据应用中心,湖北 武汉 430017)

摘要:人口发展现状趋势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密不可分,发展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而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最终落脚点,。

本文基于武汉市历史发展资料及“七人普”资料,分析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从人口总量、年龄结构、人口素质、劳动力供给、人口流动等多个方面展开纵向分析,研究武汉市人口发展趋势并通过与全国其他人口千万级的重点城市横向对比,分析武汉市人口资源优势和问题,提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特征老龄化城市对比劳动力资源人口素质

1 绪论

为深刻剖析武汉市人口发展现状以及人口发展趋势,从而为制定人口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文章基于武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其他城市的相关数据,总结分析了武汉市人口发展趋势与特征以及对比分析,论证了武汉市人口优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点。并从人口总量、年龄结构、人口素质、劳动力供给、人口流动等多个方面定性与定量结合,研究人口发展存在的人口老龄化、人口落户政策、人口流动趋势等问题,对应提出积极推行人口生育政策,紧抓“银发经济”发展契机,完善养老服务保障制度,打造人才发展高地等相关政策,推动武汉市经济社会加速高质量发展

2从纵向看我市人口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人口质量显著提升,对优质人口的吸纳集聚作用进一步增强,实现了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从人力资源向智力资源的积极转变。

2.1人口总量创新高

2020年,我市经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达到1244.77万人,比2019年增加123.57万人。之后又经两年的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2022年我市常住人口再次实现突破,达到1373.90万人,比2020年增加129.13万人,增量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站上历史新高,达到84.66%,高于全国(65.22%)19.4个百分点、全省(64.67%)20.0个百分点(图2.1)。

2.1 2017年至2022年我市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万人%

2.2人口素质提升快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市常住人口中,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421.56万人,比2010年的246.51万人增长71.01%;占常住人口的比重高达33.87%,相当于“每三个武汉人就有一人接受过大学教育”。我市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11.12年上升至11.96年;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减少,文盲率由2010年的2.29%下降到1.27%。

2.3劳动力供给充沛

2020年,我市常住人口中,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867.85万人,比2010年增加111.11万人;占比高达69.72%,相当于“每十个武汉人中就有七个劳动力”。人口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特征,社会抚养负担较轻。

2.4人口流动更活跃

2020年,我市流入人口总量由2010年的264.84万人增加到394.54万人,增长48.97%。其中,省内流入我市269.45万人,占比68.29%;省外流入125.09万人,占比31.71%。外来流入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31.70%,相当于“每三个武汉人中就有一个外来流入人口”。

3从横向看,我市人口发展处于第一方阵

与全国18个千万以上人口的重点城市相比,我市在人口总量、结构上优势明显,位居第一方阵。

3.1劳动力资源排名第5

2020年,我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867.8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69.72%,在18个城市中排名第5位,前4位依次是东莞81.41%、深圳79.53%、广州74.72%、杭州70.12%。与此相关的是,我市人口总抚养比(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64岁人口比重)33.08%,在18个城市中排名第5位,表明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合理,仍处于人口红利期(图3.1)。

图3.1 2020年千万级城市分年龄段人口及抚养比

3.2大学文化程度排名第3位

我市高等教育资源丰厚,2020年普通高等院校83所,相较2010年的78所增加5所;在校学生数106.72万人,相较2010年的88.14万人增长21.08%。2020年,我市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33867人,在18个城市中排名第3位,仅低于北京41980人、上海33872人。

3.3受教育程度排名第2位

2020年,我市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96年,在18个城市排名第2位,仅低于北京12.60年(图3.3)。

图3.3 2020年千万级城市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4从趋势看我市人口发展仍有较大后劲

2022年是全国人口负增长元年,但我市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强劲发展,人口仍然实现了增长。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市人口增长趋势仍将持续。

4.1社会承载能力大

4.1.1年龄结构合理

2020年,我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近七成(69.72%),在18个城市中排名第5,劳动力资源丰富将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雄厚的人力基础。

4.1.2社会抚养负担较轻

2020年,我市人口总抚养比(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64岁人口比重)33.08%,低全省11.64个百分点;其中,少儿抚养比(0-14岁人口占15-64岁人口的比重)17.36%、老年抚养比(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72%均低于全省,人均负担的抚养人数较少,更利于我市人口轻装简行、行稳致远。

4.2人口落户政策优

2017年起我市出台“积分落户”政策,积极鼓励人才落户,同时不断优化积分入户办法,拓宽普通劳动者落户渠道,大大提高了外来人口的落户意愿。2022年,全市户籍总户数348.89万户、户籍人口944.42万人,分别比2017年增加38.01万户、90.77万人,五年内新增落户近百万人。

4.3外来人口吸引力高

2020年,我市流入人口总量达到394.54万人,比2010年增长48.97%,远高于常住人口27.21%的增长速度。其中,省外流入人口125.09万人,占全部流入人口的31.71%,显著高于其他城市特别是中部省会城市,显现出我市依托城市实力和活力形成了强大的辐射引领作用。

5武汉人口发展的对策建议

5.1积极推行人口生育政策

加强生育政策正面引导,增加妇幼保健优质资源供给,完善生育保险和托育责任保险。提高武汉市育儿补贴、一次性生育补贴等家庭生育补贴,在进一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基础上,推进三胎政策落地和实施,完善二胎、三胎家庭补贴标准和相应的补贴政策。

5.2紧抓银发经济发展契机

人口老龄化改变了社会投资的内容和重点。老年人口特殊需求的商品和服务行业投资将相继增加,如养老院、托老所、老年保健中心,老年娱乐中心等。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丰富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对于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

5.3完善养老服务保障制度

政府部门侧重于养老服务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整体功能布局,对于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养老生活保障,政府要将各个部门出台的各项优待政策进行整合,通过养老公共服务设施解决养老需求。建立社会金融服务制度,为老年人提供理财、保险、大病医疗的金融支撑。

5.4打造人才发展高地

打造人才发展高地,培养人才集聚的氛围。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构建有吸引力的引才用才机制。制定更贴合人才发展实际的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外来人才融入武汉。持续深化武汉市户籍改革制度。对湖北省“百人计划”、武汉“城市合伙人”、研究生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等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提高人才落户便利性。加快健全城乡统一的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张明,马永春. 准确把握人口发展趋势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 战略研究, 2021, 14:28-30.

[2]陈显友,宋 雯,靳延安. 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影响及对策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 2022, 3:59-69.

[3]曹清峰, 倪鹏飞, 马洪福. 中国城市体系可持续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 [J]. 河南社会科学, 2021, 29(04): 49-56.

[4]廖重斌.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 热带地理, 1999, (02): 76-82.

[5]陈振涛,王雪. 武汉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11(09): 31-32.

[6][曹莹.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武汉人口发展特点研究 [J]. 决策与信息, 2022, 547(07): 22-3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