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培养少先队员劳动精神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5
/ 2

双减背景下培养少先队员劳动精神的实践研究

于海利

濮阳市华龙区第七中学   457001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全面发展教育环境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在分析“双减”政策背景和少先队员劳动精神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双减”背景下培养少先队员劳动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策略。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法,研究表明,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在少先队员中培养劳动精神,增强其自主性、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文章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实施建议,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少先队员;劳动精神;实践研究

引言:“双减”政策自2021年正式提出,不仅改变了教育行业的格局,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少先队员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劳动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少先队员的劳动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家庭引导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培养少先队员的劳动精神。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少先队员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双减”政策简介及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

“双减”政策是指中国政府对校外培训机构实施的一系列监管政策,旨在减少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家庭教育支出。这一政策的全称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少学生课外负担”,简称为“双减”

“双减”政策减少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减少了教育机构的过度培训,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公平。总的来说,“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领域的健康发展。

(二)少先队员劳动精神的现状分析

当前,少先队员劳动精神存在挑战。学校侧重学术成绩,忽视劳动教育;家长普遍重视学业,对劳动认知不足;社会观念偏重知识技能。少先队组织在培养劳动精神方面发挥作用,但需加强引导。家庭教育影响深远,积极引导和示范劳动重要。

(三)“双减”政策对少先队员劳动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在于政策减轻学生学业压力,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更多时间和空间。少先队组织可借助政策优势,加强劳动教育,培养队员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双减”政策也带来一些挑战。首先,政策实施可能导致少先队员课余时间增加,需避免填鸭式的学习,提高劳动教育的吸引力。其次,政策可能影响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需加强与家长沟通,共同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此外,少先队组织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确保教育质量和效果。

二、培养少先队员劳动精神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劳动观的教育意义

马克思主张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核心,强调劳动对于人类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劳动中,个体不仅改变了外部世界,同时也改变着自身。

(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少年儿童的培养要求

要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其次,要引导少年儿童尊重他人,培养友善、诚信的品质,使其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此外,要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

1.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通过劳动,学生能够培养勤劳、自立、创新的品质,同时,在劳动中还需要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这都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德育教育是劳动教育的导向。德育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为劳动教育提供正确的方向和目标。

3.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促进。在实践中,学生通过劳动体验和德育教育的引导,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道德准则,增强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

三、双减背景下培养少先队员劳动精神的实践路径

(一)学校层面:融入课程教学,构建劳动实践平台

在“双减”背景下,培养少先队员的劳动精神,学校层面的实践路径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设立劳动工坊

学校设立专门的劳动工坊,提供一个实践劳动精神的平台,让少先队员亲身参与各种劳动活动。

①制定具体计划:为劳动工坊制定具体的计划和项目,包括维护校园环境、美化校园、手工制作等,让少先队员通过实际劳动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②指导与示范:老师和工作人员给予少先队员必要的指导和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正确的做法和步骤。通过示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模仿正确的操作方法。

③鼓励参与:通过奖励机制或积分制度,鼓励少先队员积极参与劳动工坊的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励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 组织多样化志愿服务活动

①设立志愿服务学习计划: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制定志愿服务学习计划的具体内容和活动。可以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关爱行动等多样化的项目。

②丰富活动内容:根据少先队员的年龄、兴趣和能力等特点,设置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环保清洁、社区服务、关爱弱势群体等,以满足不同少先队员的需求。

③加强宣传和引导: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引导少先队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可以通过家长会、学校公众号等途径,向家长传递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组织农耕体验活动

在当前“双减”政策下,尤其是考虑到学校中有许多进城务工子女的情况,通过参加农耕活动培养少先队员的劳动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①组织农耕体验活动:如种植蔬菜、花卉等。少先队员可以学习播种、施肥、浇水等农耕技术,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②收获体验:组织少先队员参与收获活动,如收割水稻、麦子等农作物。同时,也可以组织少先队员参与运输、储存等后续工作,让他们了解农产品的流通环节。

③农耕技能培训:提供农耕技能培训,帮助少先队员掌握种植、管理作物、耕作等基本农耕技能,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信心。

(二)家庭层面:家长的示范作用与日常家务的分配

家庭层面的家长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家长的示范作用:家长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劳动榜样。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如做饭、清洁、整理等,让孩子看到家长是如何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热情。

2.日常家务的分配:家长可以与孩子协商,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分配适当的家务任务。例如,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参与简单的家务活动,如收拾自己的房间、帮助父母打扫卫生等;高年级的孩子可以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整理家务、协助家长采购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3.营造劳动氛围:家庭中应该营造热爱劳动的氛围,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如制定家庭预算、规划家庭活动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参与感和责任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结论: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家庭与社会应当共同作用,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为少先队员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机会。通过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引导,可以有效培养少先队员的劳动精神,让其在参与中学会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勤于劳动,从而为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J]. 中华教育,(9): 7-11.

[2]鲁燕华. (2022). "双减"背景下关于培养少先队员劳动精神的思考[J]. 时代教育, (6), 118-120.

[3]王伟. (2023). 培养少先队员劳动精神的有效途径探究. 少年儿童教育[J], (4), 63-67.

[4]张爱娥.(2022). 现代少先队工作中培养少先队员劳动精神的探究[J]. 中国青年研究, (12), 45-49.

课题号:河南省少先队研究课题 《双减背景下培养少先队员劳动精神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S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