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河南坠子的文化空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5
/ 2

论河南坠子的文化空间

侍谷锦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河南坠子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曲艺形式,如何在河南这个文化和地理环境独特的省份中发展并演化成为具有丰富多样性的艺术体系。文章首先回顾了河南坠子的起源和历史。接着,分析了其如何通过与河南省独特文化生态和地域特性相结合,发展出的多样化艺术流派,并展现其在社会生态中的角色和影响,特别是如何成为河南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及它在促进文化交流和增强地方文化认同感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河南坠子;文化生态;地域特性;社会生态;曲艺文化;文化交流

河南坠子是起源于一座拥有着古老悠长历史的古城——开封,作为一种具有新颖的独立的演唱风格的民间曲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六十多年前。与绝大多数的曲艺一样,河南坠子这种流传在民间口传心授的说唱曲艺,也是“有史无记”的。但在民国25年的一项调查中关于河南坠子的起源有着两种观点:一是一些老艺术家们说河南的坠子起源于滩簧[1],因为有滩簧的腔调出现在里头;二是河南坠字源于道情[2]的演变。根据多方面的调查和访问,坠字戏的唱词语唱腔都和道情有着不小的渊源,所以第二种观点是比较有可信度的。再者,据老一辈演艺家的口述,河南坠子是乔治山在开封首创的。

到清代末年时,演唱“道情”和“莺歌柳”两种曲艺形式的艺人逐渐开始在音乐构架、伴奏旋律、唱腔特点等方面相互借鉴、吸收,最后因主要的伴奏乐器为“坠子弦”,即“坠胡”,且引用河南方言所演唱,故把这种新型的唱腔称为“河南坠子”。

二、河南坠子的文化生态与地域特性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东部,是一个人口密集、历史悠久的地区。它三面环山,中东部为广阔的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这样的地形配置为河南创造了多样的文化和自然环境。河南不仅是道家、法家、名家等多种思想流派的发源地,也是河洛文化、汉字文化和曲艺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些文化要素构成了河南坠子独特的文化生态基础。

秦岭的地理分界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的横跨,使河南成为了自然资源丰富和生态多样性的代表。这种地理优势不仅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也为河南坠子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河南坠子的艺术形式在这样的文化和地理背景下蓬勃发展,其特有的“三步音”唱腔,是在河南方言独特韵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展示了河南坠子如何深深扎根于当地的文化和语言之中。其发展,不单单局限于一个单一的形式或风格,而是在不断的演化中融入了多种曲艺艺术元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和风格。

河南坠子的流派,如西路坠子、东路坠子和北路坠子,反映了河南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艺术偏好。这种多样性不仅丰富了河南坠子的艺术表现,也使其成为研究河南地区文化和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在全国范围内,河南坠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它不仅是河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曲艺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河南坠子的文化生态与地域特性研究揭示了这一曲艺形式如何在河南独特的文化和自然环境中生根发芽,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化成为一个多样化、复杂化的艺术体系。通过深入了解河南坠子,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还可以从中窥见河南乃至整个中原地区的文化景观。河南坠子的发展历程,是河南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集中展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和生命力的重要证明。

三、河南坠子与社会生态

河南省,作为中国曲艺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包括河南大鼓书、河南梆子、豫剧、快板在内的多种曲艺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彼此之间存在着历史上的延续性和发展性,相互促进使其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元的文化生态系统。正是这一文化生态,为河南坠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创新可能。

从历史的角度看,河南曲艺的繁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基础。如民国时期《河声日报》所记载,豫剧的发展历程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展示了曲艺在河南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社会文化需求和精神生活追求的。

曲艺艺术之所以能够在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大省中广泛流传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关键在于它们贴近人民的生活,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引发共鸣。河南人喜欢聚在一起听曲艺演出,这种文化习俗不仅体现了河南人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性格,也反映了曲艺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在加强社区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方面的重要作用。

河南坠子,作为河南曲艺中的一员,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河南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流行和发展,不仅得益于河南深厚的文化土壤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也源于其自身的包容性和创新性。河南坠子能够吸收莺歌柳、三弦书、大弦戏等多种曲艺形式的精华,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艺术表现,这一点,使其在河南乃至全国的曲艺舞台上占据了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河南坠子与河南的社会生态之间的紧密联系,展现了传统曲艺与地方社会、文化的深度融合,使得河南坠子成为传承和发展河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连接河南人民情感和记忆的桥梁。持续的创新和发展,使其在艺术上得到了丰富和完善,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增强地方文化认同感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南坠子的故事,是河南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活力和魅力不断释放的生动见证。

三、结论

河南坠子不仅是河南乃至中国传统曲艺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还体现了地方文化与社会生态之间深刻的互动关系。通过对河南坠子从其起源、发展到在社会生态中的作用的分析,本文揭示了河南坠子如何在河南省独特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中生根发芽,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化成为一个复杂多样化的艺术体系。河南坠子的发展历程证明了河南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并且显示了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发挥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作用。最终,河南坠子的故事强调了传统文化活力的持续释放和创新的重要性,并提供了理解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和生命力的重要视角。

参考文献:

[1]冯光枉.从地域文化看曲艺唱腔流派[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12).

[2]王俊霞.河南坠子唱腔特点与演唱风格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6.

[3]赵均衡,赵铮.河南坠子艺术[M].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

[4]应娟.从文化生态学视野看河南濒灭曲艺曲种[J].芒种,2013(22).

[5]孙悦湄.宁波象山曲艺“唱新闻”文化生态与社会生态研究[J].艺术百家,2010,26(06).

作者简介:侍谷锦,女,土家族,江苏东海,1999.3.15,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1] 滩簧:汉族传统曲艺的一个类别,兴起于乾隆年间。

[2] 道情:曲艺的一种。以唱为主,以说为辅,用渔鼓、简板为伴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