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不倦的追求,李慧丽之艺术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5
/ 2

孜孜不倦的追求,李慧丽之艺术之路

李慧丽

包头市艺术剧院晋剧团   014000

李慧丽,山西介休人,自幼好学,热爱晋剧艺术,嗓音天赋出众。1989年从介休县职业中学戏剧班毕业后,加入介休县晋剧团,主攻须生行当,受教于晋剧名老艺人郑瑞生等。凭借勤学苦练、虚心求教的精神,在剧团中逐渐崭露头角,承担主要角色任务,并获得更多锻炼机会。

1997年,我加入晋中市中路梆子剧团,这是艺术生涯的重要一站。剧团中高手如云,如国家一级演奏员许合智老师,他深入讲解晋剧音乐的特点和板式结构,让我对晋剧有了更深的理解。与盖派名家降金元老师的合作,我领略到盖派唱腔的高亢挺拔和韵味浓厚。王万梅老师则展现了晋剧程派的精湛演技和敬业精神。在《龙凤呈祥》中,我与王铁梅合作,见识了丁派唱腔的圆润清亮和稳健潇洒。与这些艺术家的合作,极大提升了我的艺术水平,并有《双官诰》、《龙凤呈祥》、《三审潘仁美》等剧目被录制并投放市场,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2003年,包头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引进人才,振兴文化事业,加强晋剧演出院团。市文化局领导指派市青年晋剧团负责人邀请我和爱人郭海到包头工作,并提供安家落户和事业编制等政策支持。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决定以艺术为资本,跟随先辈足迹,接受挑战,到包头发展,这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包头是山西人“走西口”的重要落脚点,晋剧艺人在此留下深刻印记。上世纪八十年代,包头重视晋剧传承,选拔63人到山西戏剧学校接受系统培训,组建青年晋剧团,建制完整,阵容强大。我在剧团中饰演多个主要角色,并与孙岚岚等名家合作排演《齐王拉马》,该戏在东河区黄河影剧院公开演出后,获得好评。

深入理解与精湛技艺:我的晋剧之旅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转型发展,文化艺术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然而,古老的传统晋剧在内蒙古地区逐渐低迷和被边缘化。这导致了许多晋剧演员面临无戏可演的困境,同事们纷纷转行或提前退休,这使得即使有戏也难以演出。这使得演员和他们的家人陷入了烦恼和痛苦之中,一些人甚至对自己当初选择从事晋剧事业产生了后悔的情绪。

困境之下,自我剖析和重新规划成为必然。虽然剧团改革与体制调整非演员所能左右,但晋剧市场仍存,坚信只要作品优良、表演精湛,必能吸引观众。虽曾后悔,但对晋剧艺术的热爱坚定不移。于是决心提高艺术水平,突围困境。一直以来倾慕李月仙老师的马派唱腔,现决定拜师学艺。经薛维艺老师引荐及剧院同仁支持,于2014年1月5日正式拜师,成为李月仙老师的弟子。

我的恩师李月仙,晋剧须生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非遗传承人。十二岁起在马兆麟老先生指导下学习晋剧,首个戏目《观阵》使她一举成名。尽管十七岁时嗓子受损,但她通过不懈努力,创造出独特的真假声结合唱法。她以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唱腔,主演了多部经典剧目,如《生死牌》、《三关点帅》、《卧虎令》、《芦花》、《杀驿》、《齐王拉马》、《深宫情魂》等,深受观众喜爱。特别是《三关点帅》还被拍成电影,成为继《打金枝》之后的第二部晋剧电影。在当时晋剧界“十生九丁”的格局下,一朵绚丽的奇葩,在三晋大地上悄然绽放,她的唱腔独树一帜,被称为马派,以表达对师父马兆麟的感激之情。

李老师的人品、艺德和艺术,是我学习的榜样。拜师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自己艺术水平和综合能力的起点。每年我都会挤出时间,到李老师家学习。师父不顾年老体衰,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的艺术经验给我,我深感荣幸和激动。师父全面传授给我《芦花》、《三关点帅》、《杀驿》等多部戏曲的演唱和表演要领,深入细致地分析讲解和示范。她强调唱腔要为角色服务,设定核心唱段和句子,注重轻重缓急、高低强弱快慢的差别,以突显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使人物性格鲜明。她还注重抑扬顿挫、婉转流畅的唱腔,以及身段、步伐、动作等技巧的运用,以完成叙事和塑造人物气质个性。这些经验对我受益匪浅。

这样的教导,让我终身受益,尤其是在演出实践中。我从各位老师和同行身上学习了许多,吸取了他们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拜师李月仙老师后,我专注于深入学习,不断提高。在《芦花》、《三关点帅》、《斩唐丹》等戏中,大家看到了我明显的进步,从演唱方法、声音张力到扮相、身段、眼神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自己也感觉更加得心应手。

2021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和包头市文旅部门共同争取到北京地区国家级院团的文化艺术对口帮扶。我们有幸邀请到国家京剧院文武老生、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田磊,来我团进行短期戏曲培训。田磊年轻有为,德艺双馨,从他身上我们学到了表演艺术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待戏曲艺术的情怀和态度。在短暂的相识中,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探讨如何提高艺术水平和适应市场变化。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023年,包头市艺术剧院晋剧团在市文旅局和院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将晋剧列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这无疑是对我们晋剧人的一次巨大鼓舞和鞭策。最近,我和我的爱人郭海被荣幸地认定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我深知,作为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我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晋剧艺术的重任。虽然我已经年过半百,但我仍然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晋剧,这一传统艺术的瑰宝,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不断地去挖掘、去传承、去发扬。

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加努力地学习晋剧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同时,我也将在我的工作地方,不断地推广和发扬晋剧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晋剧的魅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晋剧这一传统艺术的瑰宝,一定会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为国家和人民的文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也将尽我所能,用我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晋剧艺术的创作和传承中,以精湛的艺术报效国家和师恩。

当然,我也明白,只有我和郭海两个人的努力,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的同行者,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与我们一起肩负起传承和发扬晋剧艺术的重任。为此,我计划借助包头市艺术剧院晋剧团的平台,开展晋剧艺术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培养更多的晋剧人才,为晋剧的传承和发扬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也将积极探索晋剧艺术的创新之路,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晋剧艺术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我相信,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晋剧艺术才能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吸引更多的观众,赢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

此外,我还计划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加大晋剧艺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晋剧,提高晋剧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我相信,随着晋剧艺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们的传承和发扬工作也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作为晋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我将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晋剧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中去。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晋剧这一传统艺术的瑰宝一定会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国家和人民的文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