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思维与视觉艺术的表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5
/ 2

视觉思维与视觉艺术的表现

林桂彬

440582198404175414

摘要:视觉思维是当前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该概念的提出打破了传统西方的感性与理性二分的思想僵局,其是视觉语言的源泉。随着人们视觉思维的不断觉醒,其得到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为艺术的表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我们可以将其表现看出是对人类存在本质的陈述。以下将针对视觉思维与视觉艺术表现分别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进一步加强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联系,使其达到共同发展与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视觉思维;艺术语言;表现

0.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艺术形式会随着人们思维意识的变化而在不断演变。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就是对原有的艺术形式进行改造与批判,让其在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艺术语言的产生来自于人的创造性的视觉思维,这种具有创造性的视觉思维是对传统线性思维的一次推翻,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不会再单纯从其表面进行认识与了解,更多的是要通过其表面看到其本质,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对该事物进行诠释。这种多维思维方式是社会时代发展,人类思维进步的必然结果,对于现代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1.视觉思维是视觉语言的源泉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文化也随之在不断发展,从而让人的知识结构在人类文化熏陶下也悄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继而改变的人的思维方式,由原先单一的线性思维逐渐发展成多层次、多元化以及全方位的思维方式。这种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是需要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一点点的累积起来,从而实现量变到质变。

从十六世纪开始,在西方传统文化中,由于其局限与偏见性,认为感觉不能和理智同在,需要将其分开,就是在这种西方传统文化偏见下造成感性与理性、感知与思维、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分裂。尤其是艺术与科学,它们不仅没法很好融合在一起,反而彼此之间出现相互排斥,以至于形成独立的两个领域个体。比如艺术家完全封闭在自己的艺术创造空间中,对外界科学的进步完全不在乎,科学家也只会一味的埋头搞科学,不问艺术。艺术在社会中,平民百姓只是把它当成是生活中一种小点缀与小情调,没有融入到其生活中,可有可无。像美术作品这种艺术跟其生活基本不搭边,更多的是高踞在博物馆和贵族宫廷里,属于富人、贵族们的专属物。以至于艺术得不到进一步发展与进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艺术在西方历史上都是属于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跟技术越来越分离,人们都把它们看成独立的两个领域,艺术就是艺术,技术就是技术,它们可以同时存在,但是彼此之间并无关系,也不能进行配合协作。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与进步,人类社会进入机械化生产模式中,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大提高。虽然社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使用机械化生产出来的日用品外形却很粗陋,完全缺乏艺术感与美感,这就进一步加剧艺术与技术的分离。19世纪末20年代左右发生了一场被称为工艺美术运动的英国设计革命之后,技术与艺术分离的矛盾得到大大改善,它们之间开始出现融合与协作。随着艺术融入到技术产品中,产品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其外观不再粗略,而是添加了些艺术感,之后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出现了以几何形象的构成作为新艺术的基本结构,以直线、原色作为绘画的本质。这些几何图形在很多艺术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雕塑作品就是由这些几何图形所组合形成的。另外几何图形结构的出现也容易使用机械设备进行生产,是对传统机械生产风格的一次改变与突破。

随着现代主义基本理论的出现,人们提出了技术美学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给当时的艺术家的思维开辟了新的视野,他们思维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意识到技术与艺术融合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艺术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改变了仅仅在二维空间进行创造的现状,还能进入到三维、四维立体空间的创造,给与其更多的创造空间,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了能够让艺术为人类生活做出积极的贡献与作用,首先就需要让其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其普遍化,这样才能促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其达到理想中美的形式。

2.视觉艺术的表现是对人类存在本质的陈述

没有多大价值是现代艺术家普遍对古老艺术种类的评价,他们单纯将其看成是对某一事物的陈述而已,无论是一幅绘画、一种装饰或者一座建筑。艺术的传统使命就是对存在的自然物进行描述。现代艺术家都认为这种逼真复制自然物的写实方法跟其创造性思维有很大冲突,影响到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但是比如绘画,其最多也只能呈现出绘画对象的大体接近,并不能达到完全一致的结果。若想提高绘画作品的质量,艺术家就需要尽可能提高绘画作品与实物的相识度,也就是从“量”上程度进行衡量,随着量的增加,绘画作品的质量也随之提高。不过跟机械复制不一样,人类大脑是达不到完全复制的程度,其更适合的是对某一事物进行认识,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从而赋予了作品生命力与艺术感。即便需要准确对事物进行复制,那完全可以使用到机械来达到,用不着人类对其进行复制。人类对艺术陈述主要的目的是从个别的轮廓线中反映出更加有意味的“力”的式样。为此在艺术中,任何视觉表象都象征了一种有意味的力的式样。一方面视觉表象不单单要能够将其创造对象事物的客观性质得到确证,另一方面还要将个别人的世界观呈现给大众,并给与肯定,也就是艺术家对其创造对象的一种独特见解与认识。

在视觉艺术中,意象其本身就是代表了一种对事物的陈述,这种陈述形式包含了抽象概念的形象化、具体事件的抽象概况等很多形式,其呈现多样化,这时逼真的写实手法所无法比拟的,能够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和审美感受。

3.抽象思维的形象化表达

在现代艺术家眼里,对自然的机械复制跟艺术要求是不符合的,为此其在开展艺术创造时,就需要将一个具体的视觉对象简化成一个具有基本动力特征结构的艺术形象。这种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是机械对事物完全复制所达不到视觉效果,其具有非常独特的象征意义,能够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带给他心灵与视觉上冲击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艺术家若想将抽象思维形象化表达出来,就需要确保其创造的对象事物是具备一个有组织的整体时,才能通过抽取该事物精华或者本质的手法来进行创造,这样艺术家想要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从而大大提高整个作品的冲击力与艺术效果。这种特殊的概况能力不仅仅在艺术中能够很好适用,同样也适用于科学中,通过其可以更加完美描述该事物,给人产生更为完整的意象。为了充分利用这种特殊的概况能力,艺术家需要选取事物中某些最为关键的性质,并在该基础上扩展到整个结构上,从而从一般性概况出其特殊性,赋予作品更多的独特性与艺术感。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艺术也随之得到发展,艺术家若想在当前艺术领域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让其艺术作品为更多人所接纳,就需要在创造之前,对创造对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诠释,改变原先的线性思维,融入自己多维的创造性思维。无论是哪个派系的艺术家,都需要做好作品意义的传达工作,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同时还要保证其艺术作品跟其陈述的现象本身具有密切联系,这样才算是成功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2]格尔特.维波尔.艺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海峡文艺出版社,2001.

[3]丹纳.艺术哲学[J].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J].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