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与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6
/ 3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与质量控制

黄旭冲

(身份证号码:44512119850914565X)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管理的日益严格,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各种建筑项目只能在高度上进行扩展,从而推动了高层建筑的兴起和发展。高层建筑项目质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同时在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过程中,建筑企业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建筑项目,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必需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与质量控制进行研究。下面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1施工量较大,运输难度较高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相比于普通建筑而言,一般要长好几倍。主要原因是高层建筑所需施工量较大,消耗的原材料也更多一些。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开始重视建筑的美观性。对此,相关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建筑原材料进行装修,所以在保证建筑安全性的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美观性。这也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同时,在建筑材料运输方面,由于高层建筑距离地面垂直距离较高,二次结构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建筑材料只能通过卷扬机带动垂直运输机械或塔吊的形式进行输送。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能源损耗,进一步降低了施工企业在工作过程中的成本利用率。同时,垂直运输需要使用相应功率的机械设备,如果长时间缺乏维修保养,会导致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影响整个施工进度。因此,在保障施工工期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首先需要合理制定施工机械使用方案,解决高空运输效率的问题。

1.2参与人员数量多

为了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实现,在整个工程项目中,会有较多人的参与。按照人员的职能与工作内容上可大体分为三类,一是管理人员,主要包括建设方、施工方的管理人员和各个施工分项的技术人员;二是设备操作类人员,主要包括汽车司机、塔吊操作员、施工电梯操作员等;三是一线操作工人,即为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程项目施工以实现工程内容建设的操作人员。为了保障工程的顺利落地进行,通常各方均会有较多的人员参与,而人员数量的增多对于管控工作的执行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在上述三类人员中,一线操作工人通常质量与安全意识较弱,也很难适用于一般的管理形式,但一线操作工人是现场数量最多的人员种类,这也将给高层建筑的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1.3机械设备应用多

在高层建筑中可能会涉及开挖作业、搬运作业、高空作业等多种形式为了便捷施工,同时高效率地推动工程进行,一般均会有较多机械设备的参与。大型设备包括塔吊、施工电梯等,小型设备包括运输车、铲车、挖掘机等,专业设备构成形式多样化,一般而言根据具体工程的不同也会有不同设备的应用。在整个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对于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其数量和种类上均是偏多的。而各个机械设备又有着相关的操作流程与规范,若未进行规范作业与操作,则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或影响工程质量。在管理工作中,机械设备本身就是重点管控的内容,而为了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与发展,也无法避免机械的使用。类型多样、数量众多的机械设备也是高层建筑的显著特征。

1.4同时施工内容繁杂

为了保障高层建筑的有序进行,同时缩短整体建筑工期,一般而言均会存在交叉作业的情况。交叉作业将会给管理带来难题,一方面是各个分项工程的相互污染与破坏,另一方面是在交叉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控。各个工程均有自身的规范化操作流程,但对于交叉作业的情况下,可能会使规范化流程无法顺利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协调现场施工内容与施工规范间可能存在的冲突,成了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与重点。隐蔽工程是指施工后会被后续工作覆盖的工程形式,高层建筑中有多种隐蔽工程,且关键结构和框架结构均为隐蔽工程,在施工完成后难以进行质量验收。高层建筑施工中同时开展的施工位置多,工序进展复杂,且施工具有持续性,各个工序之间相互覆盖所带来的管控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2.1混凝土的施工

混凝土是高层建筑中最为常用的材料,也是建筑主体结构的主要构成。作为核心原料混凝土的质量将直接影响高层建筑的整体品质,当前大部分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而进行结构施工的材料大部分是混凝土。混凝土工程在施工完成之后会有着直接的荷载承担作用,同时作为其他附属结构的支撑。混凝土结构还具有修缮困难的特点,若在施工后出现质量问题,仅能采取拆除重做的方式保证施工质量。混凝土是由水、集料、水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建筑施工材料,对于配合比以及原料的品质,对于混凝土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在进行混凝土配合的过程中,应先通过实验的方式和实际工程需要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并以实际应用环境与需求添加适当的外加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还可细分为现场拌和混凝土与商品混凝土两大类,商品混凝土属于成品材料,对混凝土进行验收并在合适的时间内进行施工,也是对品质的重要管控与保障策略。

2.2钢筋结构施工

钢筋工程通常作为混凝土内部的加强结构,也是提高混凝土系统的整体强度和抗剪性能的重要措施。合格的钢筋工程能够与混凝土相互作用,形成强度更高的建筑框架体系,同时也是结构强度与性能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流程。钢筋工程通常与混凝土工程共同出现,相互作用与制约共同形成建筑的整体框架。对于钢筋工程的控制要点主要分为原料与结构形式两方面。钢筋具有不同的性能、型号与规格,而对于其具体的型号规格确定,基本上会在设计阶段即确定完成,不同的型号规格也对结构有着不同的影响,适用于不同的工程体系。一般情况下,钢筋的不同型号与规格是不能混用的,在进行材料采购的过程中,也要进行性能明确,并对进场材料展开规范验收,以保障所使用的钢筋满足设计要求。结构形式方面,钢筋通过互相的绑扎与固定形成整体框架,从而在混凝土中达到结构加强的目的,对于钢筋使用的数量绑扎形式与相互间距等数据类指标,基本也会在设计阶段进行明确,在实际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说明中的间距、连接方式进行钢筋绑扎工作。

2.3模板施工技术

(1)柱模板施工技术。首先,要对模板的安装顺序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需要先进行脚手架的搭设,以建筑结构为依据,科学选择模板形式开展进一步施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墙体表面涂刷模板脱模剂,并确定好立模板的具体位置后开展模板安装。保证立模板稳定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待混凝土凝结成型后,可拆除模板与脚手架。应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做好物品的保管和存放。其次,应充分了解柱模板的技术要点。在开展墙柱模板安装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利用空压机进行墙柱内部杂物清理工作,推动测量放线顺利进行。但是,在对现阶段部分施工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部分建筑项目墙柱模板底部存在渗漏问题,影响上层结构的质量,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在在墙柱模板正式安装前,使用水泥砂浆、海绵条等开展底板处理工作,全面提升墙柱模板安装的稳定性。同时对柱模板穿墙螺栓的加固情况进行综合考量,避免产生柱模板松动问题而无法顺利完成脱模处理。最后,应对模板支撑施工效果提供保障,在完成模板安装施工后,需要借助杆件来提高整体稳固性。在具体施工中需要保证架体的独立性,并且结合具体施工情况,做好纵横向地杆、剪刀撑、水平拉杆的合理设置,全面提升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效果。

(2)梁板模板施工技术。在梁板模板施工开展过程中,首先必须对具体的安装工序进行确认,脚手架的安装尤为关键,工作人员应做好主龙骨位置的确定工作,并依次开展次龙骨的衔接和柱头模板龙骨安装,保障柱头模板和顶模板的稳定性,然后安装柱头模板龙骨。其次要对梁板模板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解,第一步需要开展立杆支撑施工,安装支撑立杆时,需要做好立杆底部的预留工作,根据施工情况对木质垫板的厚度、宽度进行合理调节。另外,为提升安装结构的安全性,应进行立杆的搭接,必须在相关设计标准的要求下开展严格选材,并控制立杆之间的距离。第二步应注重梁板支架的安装,进行具体安装时应确保顶部水平拉杆质量满足工程建设要求,保证水平拉杆顶端与柱板紧密贴合,为模板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同时为避免出现模板晃动等问题,还需要利用剪刀撑稳定主梁结构。当支撑搭设高度不超过20m时,在剪刀撑中间需要安装支字斜撑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当支撑搭设高度超过20m时,需要利用连续剪刀,保障模板的稳定性。同时在具体架体敷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周边建筑物开展充分考虑,做好连接架体的处理工作,提高架体施工安全。特别是对一些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跨度较大的情况,工作人员必须以设计方案和现场计算结果为依据,采取起拱等方式实现模板的安装。如果项目建设方没有提出具体要求,则需要根据跨度、实际尺寸进行高度设计,为主测量交界位置的稳定性提供保障。同时,开展梁板模板安装时,工作人员必须确认梁板材料质量、尺寸无误后才能开展安装工作,提高整体施工效率水平,避免出现返工问题。

3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3.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建筑企业在高层建筑施工准备工作中,需要提前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一是施工单位需要依据图纸、规划进行施工,设计师有必要对施工现场提前进行考察,将设计好的图纸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一旦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内容,需要及时更改,保证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单位有必要同设计部门、监理部门共同对图纸进行核查,同时应该及时做好预算,对施工中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设备的数量材料的材料等进行核对,以防后期出现超支等情况。二是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的进度,依据项目开展活动,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个管理者,对管理者进行培训指导,再由管理者向一线施工人员进行落实,保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环节遵守相关制度,将不利因素降到最低。三是施工单位应根据经验,或查询相关资料,制定预防的方案,以防在施工中发生意外事故。

3.2 加强材料管控

高层工程形势复杂,施工体量大,整个过程中材料应用具有种类多、数量多的特点。作为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工程材料的质量也对最终建筑整体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施工周期漫长、材料堆放场地有限,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均采用材料分批次进场的形式,而因生产批次的不同也可能带来质量差异性。在高层建筑质量控制当中,可通过对材料进行质量把控,明确现场材料管理,规范材料使用,保障工程材料应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也有助工程质量的提升。材料进场应进行材料验收工作,在材料验收时要具有科学性与全面性,并将验收资料进行可靠存档,对于分散进场的材料而言,要做到每批次的验收工作,防止不合格的材料流人施工现场用于工程。现场的材料存放也要有合理的场地规划,对于特殊材料要做好防潮、防晒、防火措施,防止因材料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同时减少环境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对于存放不当或性能不达标的材料,应采取可靠的处理方式,杜绝在工程中使用。

3.3 提高相应人员造价专业素养

目前,建设项目建设的重点是开发建设技术,而忽略了项目成本控制问题。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其施工风险系数大,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许多施工单位缺乏相关的施工费用预算,致使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出现了对工程造价的错误判断,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施工费用损失,影响了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安排一个专职的建筑工程造价人员,可以根据大量的资料和专业的判断,对项目的整体预算进行评估,并对投资的最优投入进行综合评估,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建设费用,避免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在宏观上,也可作为各区域施工费用损失的经济分析依据,方便在后期施工中进行数据比较,以确定建设项目的最经济合理的投资费用。

4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是当前一种较为普通的建筑形式,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土地,并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的空间利用率。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比较复杂,与多层建筑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应按照高空作业的有关规定,对施工技术进行标准化管理,以降低工程风险。同时,为提高工程进度,必须不断把握工程中的关键技术,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后期住宅的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尹逊彬.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8):110-111.

[2]杭晶.探讨建筑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地产,2019,32(14):195-196.

[3]马亚娟.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实践与探究[J].安徽建筑,2019(03):112-113.

[4]付晨.浅谈建筑工程中的高大模板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6):629-630.

[5]许桂彬.建筑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特征及质量控制要点[J].河南建材,2019,62(01):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