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吞咽-摄食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7
/ 2

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吞咽-摄食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张璇

西安大兴医院 陕西省 710016

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取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吞咽-摄食管理模式后对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方法:筛选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救治的诊断为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有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进食管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吞咽-摄食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吞咽功能优良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 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给予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吞咽-摄食管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多学科团队合作;脑卒中;吞咽障碍;吞咽-摄食管理

前言: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发生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急骤、进展快、病情凶险,其中吞咽功能障碍是由于病变部位累及了延髓,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现象,对患者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均有较为严重的影响[1]。本研究对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吞咽-摄食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将其与常规进食管理进行对照,总结其经验,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将其中4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20例。

对照组:男:女=14:16;年龄:56-80(61.45±3.76)岁。

观察组:男:女=15:15;年龄:55-79(61.56±3.82)岁。

组间基线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进食管理方案,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吞咽障碍程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食物形态和摄入量,指导患者经口进食,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则留置胃管进行鼻饲进食。

观察组患者实施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吞咽-摄食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有:

①建立多学科合作团队:3-4名护理人员、1名康复治疗师、1名营养科医师。对小组成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小组成员评估患者的情况,经过反复讨论后确定患者吞咽-摄食管理方案。

②吞咽障碍的功能训练:评估每位患者情况,对不同情况的患者指导不同的吞咽功能训练。咽部感觉康复训练:用冰水棉棒蘸少许柠檬汁,然后对患者舌根、软腭、咽后壁等位置进行刺激,同时嘱咐患者进行空吞咽,10-15min/次,每日2-3次。张口运动:指导患者张开嘴巴,最大程度的张口,保持5秒,然后闭合。舌肌训练:借助舌肌训练器或纱布,牵拉患者的舌头,对其进行被动运动,再嘱咐患者舌头进行各个方向的主动运动,10-15min/次,每日2-3次。对轻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刺激患者咽部感觉康复运动;中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咽部感觉康复运动及张口运动,指导患者颈部活动训练、咀嚼肌训练、舌肌训练。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部刺激康复运动、颈部活动康复训练20-30 min,每日2次;咀嚼肌康复运动,15-20 min,每天3次;舌肌康复运动,15-20 min,每日3次。

③摄食方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鼻饲及经口摄食,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留置鼻管鼻饲,鼻饲时起始量为200ml,然后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调整鼻饲量。对吞咽障碍中度及以下的患者给予经口进食护理,中度吞咽障碍患者,以流质饮食为主,评估患者一口量,选择固定使用的汤匙,先从汤匙一半含量开始,大约3-4ml,然后根据患者吞咽状况逐渐调整食量,进食频率为30-40min/次。对于轻度吞咽障碍患者,以半流质、易消化饮食为主,每次食物吞咽后,再反复做3-5次空吞咽动作,保证食物完全咽下,为防止食物滞留。对进食过快者,要求其每次充分咀嚼,每口食物要咀嚼15-30次。要求患者进食过程中家属在旁,进食后温水漱口,保持口腔干净。

④心理支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针对性进行疏导,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优秀:5s内可将30ml温水完全顺利咽下,不出现呛咳情况;良好:5-10s内分2次可将30ml温水顺利咽下,不出现呛咳情况;一般:5-10s内可将30ml温水分2次咽下,但出现呛咳现象;较差:难以在5-10s内将30ml温水咽下,频繁出现呛咳情况。优良率=(优秀+良好)/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开展统计学处理,计数为(%),行x2检验;计量为(x±s),经t检验,P<0.05时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

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较对照组更好,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

组名

例数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优良率

对照组

20

8

4

3

5

12(60.00)

观察组

20

17

2

1

0

19(95.00)

X2

-

-

-

-

-

7.025

P值

-

-

-

-

-

0.008

3 讨论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集合了多学科的资源优势,有多位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吞咽-摄食管理方案,围绕患者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的专业、个性化、规范、精准的护理干预,避免治疗不足、过度治疗、无效治疗等情况的发生。吞咽-摄食功能训练主要是锻炼患者的口、舌、呼吸等肌肉群,舌肌及吞咽肌群运动能力的训练可以改善吞咽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舌肌及吞咽肌群的控制能力,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吞咽功能;呼吸锻炼等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清理口咽部残留食物,避免误吸及肺炎等情况的发生,通过反复的运动训练,强化患者面部、口唇、舌体、咽喉等肌力,增强患者吞咽反射的灵活性,同时避免肌群的废用性萎缩情况的发生[2]

本研究中,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取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吞咽-摄食管理,显著提高了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有效降低了患者误吸、肺部感染等情况的发生,有效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南香,任震晴,于小敏,等. 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吞咽-摄食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4):52-55.

[2] 黄维,王移蝶,黄丽珊. 吞咽-摄食管理联合吞咽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22,19(10):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