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体外循环抗凝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7
/ 2

维持性血液透析体外循环抗凝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

陈路平

赣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体外循环抗凝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肾病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常规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而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常规组患者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比研究组低(P<0.05);常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比研究组高(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体外循环;护理风险管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通过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的方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这个过程中,常使用抗凝治疗方法,但由于操作本身风险系数极高,透析过程需要给予患者专业、科学的护理措施来避免治疗方法中对患者各项身体机能造成的损害。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识别、评估和应对医疗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机。在医疗过程中,特别是维持性血液透析体外循环抗凝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与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体外循环抗凝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的应用效果展开详细探讨,具体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均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肾病患者,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在本研究中,常规组中共有25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为40~76岁,平均年龄为(55.44±6.44)岁;研究组中共有25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年龄为(58.25±6.5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血液凝固功能、出血风险、病史等,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消毒规范,确保手术器械和环境的无菌状态等。常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①构建风险管理制度: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案。还应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通过定期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预防性措施,保障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②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血液透析器械的操作技能和对患者状况的监测能力。定期开展风险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保证其能够应对各类复杂情况,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③器具准备: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准备所需的各类器具,确保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迅速、准确地使用相关设备,保证血液透析过程的顺利进行。在透析前预先冲洗透析仪器,彻底冲洗避免发生热原反应。若透析膜破损,则需要立即更换器具并消毒。④规范导管操作:在导管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洗手、穿着无菌手术衣、戴口罩和手套等操作规范,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护理人员还应当熟练掌握导管置入的操作技巧,准确选择导管的尺寸和位置,避免由于选择不当而导致操作并发症的发生。在导管置入后,护理人员还需及时进行导管固定和伤口包扎工作,防止导管脱位和感染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比较

相较于研究组,常规组患者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0

发生率

常规组

25

24(96.00)

0(0.00)

0(0.00)

0(0.00)

1(4.00)

研究组

25

18(72.00)

4(16.00)

2(8.00)

1(4.00)

7(28.00)

X2

10.545

P

<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相较于研究组,常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2。

表2两组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

n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常规组

25

14(56.00)

10(40.00)

1(4.00)

24(96.00)

研究组

25

9(36.00)

8(32.00)

8(32.00)

17(68.00)

Χ2

9.465

P

<0.05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在MHD抗凝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在MHD治疗中,抗凝药物的使用增加了患者出血的可能性,而患者也可能因为其他并发症而增加了风险。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通过详细地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包括血液指标、凝血功能、病史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防范患者出现严重出血的风险。护理风险管理关乎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在MHD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团队的工作效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升整体护理水平。通过规范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在MHD治疗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提供全面的保障。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体外循环抗凝中具有积极意义。

此次研究结果发现,常规组患者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比研究组低(P<0.05);常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比研究组高(P<0.05)。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兆坤,刘晓莉.维持性血液透析体外循环抗凝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3,29(2):348-351. 

[2]张迎莉,黄丽,孙欣欣,等.风险防范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21):37-40. 

[3]汤文琴,冯素娟,耿丹.风险分级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对其动静脉内瘘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3,30(17):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