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规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7
/ 2

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规范研究

夏秀鹏

山东中烟青岛卷烟厂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建设发展,现阶段不同的电气设备、电力线路广泛应用。设备与线路运行时在外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容易产生问题,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加以安全使用。因此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规范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大量涌现。基于此,简单分析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规范管理价值,深入探讨相关的管理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安全;安全管理

引言:近年来电气在我国各地化工、石油、煤炭等企业中大量应用,电气的运行、维护管理也在随之升级。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部分企业使用电气时,在电气使用安全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方面仍存在欠缺。为改变这一现状,这正是本文围绕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规范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规范管理价值

1.1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在企业日常生产工业工作中,电气安全技术的应用和电气安全规范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用电、供电的可靠性。避免生产过程中突发安全事故,保障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推动整体生产工作的安全性大幅度优化提升。

1.2促进电气系统稳定运行

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规范管理下,工作人员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与发展状况,选择合适类型的电气系统投入工作使用。同时对电气系统的不同线路进行科学安装,并对线路的具体安装位置进行布局与控制,安装后电气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1.3优化电气设备使用性能

电气生产与电气系统等,通常需要依托多种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应用,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规范使用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对电气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与维护,排除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电气设备的各项使用性能能够获得优化,避免电气设备在实际运行时,产生运行故障与出现运行安全问题。

2.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规范管理要点

2.1接地安全防护技术

电气设备线路接地施工时焊接不牢、未能回填压实等问题,容易导致设备与线路后续使用过程中产生安全问题,需要运用合适的安全技术加强防护。在电气设备的绝缘装置遭受破坏后,导体通常会裸露在地面上,接地安全防护技术主要指利用导线,将设备暴露出的导体部位与地面紧密相连[1]。之后在企业开展系列生产作业时,如果工作人员不慎与裸露导体、带电金属产生直接接触,导体的大部分电流会流向地面,而不会向人体大量流经,流向人体的电流会处于安全范围内。实现充分发挥接地安全防护技术的优势应用价值,保障工作人员安全健康。同时接地施工时需要加强安全防护,注重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例如,如果需要在强腐蚀性的土壤上进行施工作业,通常需选用裸铜线。焊接施工工艺要求上需要保障三面满焊无夹渣,并且应避免出现气孔与虚焊状况等问题。回填土时需要选用碾压法或夯实法,将土壤充分压实处理。

2.2漏电与过流安全管理技术

电气使用时容易出现漏电,或超出额定电流短路等问题,应加强安全防护管理。以煤矿开采工作为例,为了避免电气施工过程中出现漏电情况,工作人员需要加强井下作业环境的管理,将矿井的温度与湿度等环境因素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空气过于潮湿导致漏电情况产生。同时开采过程中,对于凿下的煤块应合理存放管理,防止煤炭矿石不慎滚落,将裸露在地表的电气设备线路砸坏,导致漏电情况出现。此外,煤矿工作中需要选择合适参数、性能、尺寸、型号的电气设备,并加装安全防护装置,防范开采煤矿时可能产生的漏电事故。其次,在电气过流的安全防护技术中,对于部分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运行时工作人员需要对额定电流加强管控。避免出现电流过载,导致电线无法正常输送供应电或供电线路损坏,引发跳闸、断电、短路等故障。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对供电线路的电流进行合理控制,供电线路产生瞬时电流时,应尽量避免超出额定电流限制范围,防止发生电气安全事故。此外,除了供电线路与电流,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加强供电系统的安全管理。采取措施保护供电系统时,需要合理控制保护时间,对于供电系统、线路短路的保护时间需要尽量缩短,并且对于相关标准规定的保护动作值需要尽量调大,使供电系统与线路的运行能够保持平稳状态,从而促进过流的运行状态更加安全稳定,降低过流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3电气设备安全使用规范

电气设备类型众多,运行时容易产生不同的安全问题需要加强管理,确保电气设备按照标准规范使用。首先,对于电动机类型的电气设备,使用时应按照标准规定合理控制速度,避免电动机运行速度过快,导致电流与电压等出现超出标准值的异常问题,并且运转过快的电动机还容易出现卡顿、死机等不良情况。电动机外壳、扇叶、扇盖等外观部位,使用前需要仔细检查,如果发现杂物堵塞应及时彻底清除,避免电动机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表面温度异常升高、发出异常噪声等安全问题。如果电动机出现异常噪声或温度过高问题,应及时找出声音的来源,观察声音是否由电动机的内部零构件传出,测试电动机不同位置的温度是否正常,查明噪声位置后针对性处置解决故障。其次,除了规范使用,电气设备还需要进行周期性的调试与养护处理,保障使用的安全性与规范性,使电气设备在投入工业生产使用后,能够保持安全与正常运转状态。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时,工作人员需要将相关的检修的数据,与设备维修养护全程情况及时做好记录,为后续再次进行电气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2.4变配电装置安全设计规范

变配电装置属于关键的电气设备类型,应按照规定合理优化设计与管理使用情况。例如,工作人员可以将变配电设备进行防雷形式的规范设计,保障使用安全。在变配电装置的不同线路上,可以按照不同的避雷防护装置,如对于变配电装置的接地导线与母线之间线路,可以安装阀门式的避雷器进行安全防护。安装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确定阀门式避雷器在变配电装置中的具体安装位置,通常情况下阀门式避雷器的安装位置,需要通过所在地或所在企业配电网的实际电压水平进行判定,并且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到变压器的安全防护,尽量将阀门式避雷器在接近变压器的位置进行安装[2]。其次,工作人员需要对变配电装置的电缆与接线等线路,进行避雷安全防护,将配电装置与变电所的接线进行基地保护设置。同时根据电缆的实际用途,选择合适的方法安装避雷器,如果需要利用电缆配线进行架空进线使用,通常需要在电缆头附近的位置,将避雷器进行安装处理。之后在电缆外表上,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与避雷器的接地端进行紧密连接,以便防范雷击等安全灾害。此外,对变配电装置进行防雷安全设计时,工作人员需要确保全部的变配电装置,均处于避雷安全防护范围内,避免出现变配电设备原理避雷网、避雷线、避雷针的情况。

结论:综上所述,电气的安全规范使用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的生产安全。必须聚焦企业安全生产、电气系统运行、电气设备使用性能等方面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规范管理价值,采取相关的安全管理要点,保障企业的系列生产建设工作安全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卜卫刚,燕金芳,李小兵等.浅论化工企业电气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J].石化技术,2023,30(01):201-203.

[2]陈谦,张金勇.基于风险分析的电气安全防护措施[J].建筑电气,2022,41(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