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管理研究

米兰

乌鲁木齐市土地储备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地区出现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利用低效化和生态质量退化等突出问题。而对于这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实践证明,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可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土地综合政治;生态修复;生态基底;管理措施

1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越来越紧缺,生态环境也越来越严峻,未来土地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传统粗放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将不可持续。一方面,为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严守18亿亩耕地,需严控建设项目占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另一方面,无论是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还是接下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都需要土地资源的支撑,在土地资源紧张约束的情况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下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一方面通过开展宜耕后备资源开发、耕地功能恢复、旱地改水田等农用地整治工作,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提升耕地连片度,促进耕地流转,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开展低效、零散建设用地复垦工作,产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来保障城镇发展用地需求,从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再者通过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四好农村路建设等相关工作,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总而言之,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是在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对国土空间现代化治理方式的重要探索。

2.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开展的背景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存在一定问题,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加速扩张,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较差,城镇化水平高,待流转的闲置土地较多等问题制约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导,采取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提高农村居民点整理复垦利用的潜力,以村为单位,统筹整合各种空间资源,促进集约节约利用,健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解决此类问题,政府逐步形成了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理念,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导,提出构建区域协调机制,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分类分级引导优化用地布局。以“内涵全面,目标全面,手段全面,效益全面”为综合整治手段。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是指针对特定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开发和保护等措施,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持续发展。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有利于推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管理措施

3.1提升编制质量,加强规划设计

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编制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将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落到具体地块上。建议明确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向,明确农民进城、农地转城的目标规模。制定详细的技术指导和落实措施,综合提高整治效果。

按“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建设思路,突出生态优先,通过规划、整体设计、全要素治理,因地制宜地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提质改造及其他农用地综合整治工作,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加快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以及废弃矿山综合改造、河流流域改造等生态环境的改善修复。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下,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放出流量、做到减量”的原则,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根据集约节约利用耕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制度,以区域为规划平台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3.2扩展建设融资渠道,提高区域规划建设活力

以产业结构和经济建设双项升级为手段,带动空间格局的进一步优化更新。建立资金整合机制,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补偿中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效益。

以此为出发点,可尝试拓展多种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活动中的部分相关工程提供信贷支持,强化乡镇空间格局规划更新的基本经济实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试点活动中各项目建设,鼓励有条件地区的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建设,提升区域内空间规划建设的活跃程度。

3.3编制适地性生态基底调查技术标准

一方面,乡村地区是“社会—生态—经济”复合生态系统,3个子系统之间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其中,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具有明显的人文地域性,生态子系统则具有明显的自然地域性,它们共同塑造了乡村生态问题的地域性。另一方面,现有生态环境和生态修复前期调查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均指出应在修复实施前开展生态调查,但对如何开展调查、调查哪些内容、技术方法如何选择等却无明确规定。因此,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编制适地性生态基底调查标准,并在调查内容、调查尺度、调查深度上全面规范生态基底调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图1复合生态系统

3.4提升生态系统调查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生态系统调查内容庞杂、调查方法多样、成果丰富且数据量大,借助数字化信息平台,可为生态修复数字化转型、建设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智慧平台奠定基础。因此,笔者认为,数字化信息平台应实现部分调查内容(如景观组分制图、生态安全格局分析、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识别、低空遥感数据处理等)的辅助调查功能,实现调查数据(如重要物种空间分布、水土环境质量及其风险、自然地理格局等)的可视化呈现,以及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关联存储,同时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信息化保障。

3.5建立有效的监管和考核机制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工作机制,将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进行整体部署,确保经费到位,强化管理监督。“放管服”要求的实施,因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范围大,项目种类繁杂,须进一步健全配套政策,厘清各方面职责,优化程序,精简材料。完善考核机制。

结束语

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是一项多方受益的举措,一方面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保障城乡用地需求,通过统筹开展各类土地整治项目,解决建设用地指标和空间挪移及耕地占补平衡等,有效缓解各地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助力振兴乡村,通过整治,实现耕地集中连片、农居点集聚、基础设施提升,极大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仪小梅,陈敏,顾文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生态修复效果评估体系初步构建[J].上海国土资源,2022,43(04):86-90+104.

[2]黎旭.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11):13-16.